016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5)

十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1、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和那些在现时愿意保持和平而反对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我们的统一战线应当以抗日为目的, 不是同时反对一切帝国主义

2、我们的统一战线是包括资产阶级及一切同意保卫祖国的人们的,是举国一致对外的。

3、让步是两党的让步:国民党抛弃内战、独裁和对外不抵抗政策,共产党抛弃两个政权敌对的政策。我们以后者换得前者,重新与国民党合作,为救亡而奋斗。

4、在某种历史环境能够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制度的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另一种历史环境就要动摇变节,这一规律,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证明了

5、因此,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历史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 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完成。并且只有充分发扬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坚持性和彻底性,才能克服资产阶级的那种先天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而使革命不至于流产。

十五、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1、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同抗日与和平、民主与和平互为条件一样。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

2、从资产阶级占优势到无产阶级占优势,这是一个斗争的长过程,争取领导权的过程,依靠着共产党对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的提高,对农民、对城市小资产阶级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的提高。

十六、实践论

1、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2、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3、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

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4、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

5、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 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6、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7、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8、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9、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10、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十七、矛盾论

1、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2、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3、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5、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6、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7、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

8、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

9、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10、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

12、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3、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14、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

15、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 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 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16、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

17、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18、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19、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辩证唯物论   毛泽东选集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   美文   主观   阶级   客观   事物   矛盾   地位   过程   东西   关系   社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