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背后是价值观的扭曲

这两天,一段教师训斥学生的录音在网上传播得沸沸扬扬,在录音里这位女教师称往届学生家长不是高官就是富商,这届学生都是平民百姓,并且说:“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XX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五十年挣的多,你们素质能一样吗?”
“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学生,家里都是当官的,要么条件特别好。……你妈妈挣多少钱哪?”
音频被传到网上,一时引得众网友口诛笔伐。大家质疑此教师涉嫌攀比家长歧视学生,纷纷表示愤慨;也有人称这老师可能一时糊涂,本意只是恨铁不成钢,意图激发学生的斗志。
据说,这名教师大学本科,系中学一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学科优秀教师,曾被该校评为“最美教师”。

暂且先不论这位老师的出发点,也不讨论言论的对与错,但这个现象背后,我们需要发现深层次的原因,这种言论不会突然之间冒出来,一定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一、有钱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现在这个社会阶段,大家都在追求金钱,有钱能获得一切,这也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我毕业2年后,作为农村出来的我,没有资源背景,没有家庭支持,2年后的月收入稳定在1.2万左右,而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在探讨到成功与否的时候,都是以收入作为评价标准,收入高的,自然是获得大家的鼓掌和敬酒,收入低也就一带而过了。

这种价值观其实是扭曲的,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这也不能作为我们选择性对待他人的参考。

言论背后是价值观的扭曲


二、将个人财产和个人素质等同在一起

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的人素质就会高,就像这位老师说道的,“你们素质能一样吗?”,我并不否认,资产越高的人,他获得的资源或者接触的社会层级会高一些,但对于人员素质,收入真不是判断个人素质的一个标准。我们公司的客户定义为中高端,客户基本都是大老板或者政府官员,在服务过程中,接触的时间长了,发现他们和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也有随地吐痰的习惯,也有骂街的情况出现,说话有时候也很粗鲁,他们尊重的是给他们带来利益的人,对于无法带来利益的人,他们是无法付出尊重的。

三、从小就根植于学生内心的攀比心理

曾经听了俞敏洪老师的一个讲座,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儿子有一天从学校回来,跟他说“爸爸,我想要一台IPAD”,当问到他为什么想要的时候,孩子是这样的回答的“我看其他的同学都有,所以我也想有”。从孩子的言论看来,其实他并不知道这个电子设备能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其他人都有,所以我也想拥有。这在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中是偏离的,并不是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

任何一个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不能因为工作岗位的不同和收入的不同,而对从事某一些岗位的人进行诋毁,这应该深耕于我们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价值观   言论   多少钱   美文   有钱   内心   年后   金钱   素质   利益   收入   妈妈   老师   客户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