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听蝉

蝉鸣是夏日的标志。

一早起来,便能听见蝉的声音;到了晌午人们躺下歇息时,蝉叫得更欢畅起劲;傍晚散步时,那些蝉们也不安静下来。似乎在炎炎夏日,蝉声如影随形,无处不响。

端午过后,江城一天天热起来。湖畔便成了人们清晨与黄昏的好去处。那一日傍晚,我与妻在湖畔走,原来四下很是安静,忽而“吱”的一声蝉鸣在前方不远处的树上响起,很是响亮,且一响起来就不停歇。我们快步走过去,走到极有可能发出声响的那棵树下,蹑手蹑脚,屏住呼吸,朝上搜寻那只小蝉。就在我们刚一抬头,那蝉声却戛然而止了,仿佛万籁俱寂。

“咦,是知了发现我们了吧?!”妻惊奇地说。

“呵呵,极有可能。”我答道。我猜想,蝉一定是很灵性的玩意。

我们继续往前走。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而蝉声越来多越来越大了。我们择路边一长椅坐下,歇一小会儿。有一丝小风,使人舒爽。附近有树木,或三两棵,或一小片成林,树上有蝉鸣,纳凉的人或快步或悠闲,似乎不大留意蝉的声音。而我此时刻意来倾听蝉鸣了。

那小小的蝉儿一只就声响很大,此处可不是一只,估计每一棵树上都会有,而在成片的小林间应当更多,那里更隐蔽更安全。由此,不知有多少只蝉在发声,其声音便汇在一起,更大更响,此起彼伏,仿佛成了一曲合唱。

原本总以为蝉鸣只是单一的“吱”声,此时此刻,静心侧耳去听,我却听出了不同。先听出的是“吱吱——呜,吱吱——呜,”,又听出了“吱——呜,吱——呜”。这两种声音比单一的“吱”声丰富有变化,好听些了,但我听不出其意思来。据说,蝉在夏日鸣叫的主要目的是降温,声音来源于震动肚皮上的一个器官,还有一个目的是发声求偶。我不知蝉是发出哪种声音是来吸引异性的,总不会是那种单一的鼓噪吧。

湖畔绿草如茵,灯光闪耀;湖中荷叶田田,波光粼粼;远近还有音乐声,连同蝉鸣,生出一个声色夏夜。在这一派惬意的景象里,我用心去听蝉,不见其形,只闻其声,但可以想象其模样。这种小小的精灵终其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泥土里,默默无闻;一旦钻出地面,爬到树上,便赶紧蜕壳,开始鸣唱,求偶繁衍,尔后坠落入土,成为树木花草的肥料。也就是说蝉鸣时间其实很是短暂,就匆匆数月而已。如此想着,我对小蝉惋惜起来,也更理解其声音了,无论其发出何种声音,那都是生命的轮回与回响。

在燥热的暑天,单一冗长的蝉声确会增添人们的烦闷感;不过蝉声既然是自然天成的,那就没有必要拒绝它。古时的文人在听到夏蝉鸣唱时会想起秋天的肃杀,会引发怀乡之情。白居易有诗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这样的诗句让人看到,蝉声居然催白了诗人的鬓发、催动了诗人的乡情以及对往昔的怀想,多么地惆怅;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幅唯美的画面。

而我却不惆怅。今夜星光灿烂,和风拂面;那蝉们自由的放歌不正是安宁的写照?!我虽也两鬓斑白、离乡已久,但当下安康,诸事顺意,尤其我们战胜了疫情。最是那小蝉的高歌启发了我鼓舞了我,在生命的宝贵时间里抓住一分一秒。这样想着,那蝉声真就成了天籁,响彻在耳畔。

2021年7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顺意   安康   暑天   快步   湖畔   美文   树上   树木   声响   惆怅   傍晚   诗人   散文   夏日   安静   声音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