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汉江之魂|杨向华

六月初的一天,我们中铁大桥局党校一行二十余位党员去江汉石油管理局党校交流互鉴。

车在江汉平原上飞驰,田野一派葱绿,稻浪重重,瓜果飘香,预示着丰收。我知道前方是既产石油又产小龙虾的地方,我想象着田野里出现一个个像磕头虫样的抽油机或高耸的井架,那是油田的标志。我的心激动起来,好期待,一定不虚此行。

散文:汉江之魂|杨向华

第一站来到江汉油田党校。校园很大,生长着高大齐整的水杉,也有鲜花艳艳地开着。在一排粉墙黛瓦的简易平房跟前停下,我们进入“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旧址”,便进入了那如火如荼的光辉岁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党中央一声令下,十万人战天斗地,一千天拼搏奉献,完成石油勘探艰巨任务,在党和共和国的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在一幅幅照片面前,在一件件实物面前,我仿佛看见那激情燃烧的场面,看见那一支支威武的队伍与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我看到,石油人奋战在淤泥里,奋战在沼泽里,雨天就是学习天,晴天不过礼拜天;那个用废纸做成的生活用黑色小盆令我难忘。他们也真是像军队像学校像家庭。这场面与我们建设大桥的场面何其相似,这石油精神与我们的大桥精神如出一辙。这里产生了石油先锋,我们中国中铁有开路先锋。我充满着敬仰与自豪。

散文:汉江之魂|杨向华

旧址门外安放着一方褐色巨石,我想油田精神就如这巨石不朽;而那棵棵挺拔高耸的水杉真像一个个伟岸的石油人。

散文:汉江之魂|杨向华

下一站去青少年宫参观江汉油田历程展。进入古色古香的展厅,迎面是一巨幅铜质浮雕,表现了江汉油田打出举世闻名的第一口油井。我不禁想到我们的桥梁博物馆,其正厅迎面也是一巨幅浮雕;因此走在油田历程展,我仿佛走在桥梁博物馆,都是难忘的历程啊。通过参观,我也获知了不少有关石油的知识,从采出乌金原油到炼油,炼出煤油柴油汽油,再到相关产业。近半个世纪的奋斗,油田人铸就了江汉之魂,这是启迪后人之魂,民族之魂;在新时代,油田继续前进发展壮大,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创造更辉煌的业绩。我的耳边响起石油工人之歌《我为祖国献石油》,那铿锵的旋律与向上的歌词就是石油人的真实写照。讲解员告诉我们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者站在油田劳模集体合影前久久不愿离去,讲解员上前询问,老者激动地说他在合影里看到了自己。我们闻之都颇感震撼,甚至热泪盈眶。

散文:汉江之魂|杨向华

参观结束,走到外面,夕阳西下,彩霞满天,进入繁华的街道,昔日的荒芜早已远去,昔日的广华小村已然成了石油都市。这一天,我们得到了油田党校同行的热情接待,不仅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还品尝到美味五七大虾,不少人还打了包。一位领导特赋诗一首:“今日得宽余,百里去相聚。感悟大会战,提振精神气。老友太客气,龙虾早备齐,口水三千尺,香飘八万里”。

车在奔弛,我在思索。石油人采油,我们建桥,都有着风餐露宿的共同经历,都有着艰苦创业、奋力攻关的精神,这是难忘的经历、可贵的精神,也早已成为建党百年大潮里的精彩浪花,我们党校人要学习更要宣传传承。

这一天,我好似朝拜了一个圣地,感受了一种向上的灵魂;我深深敬慕这片神奇的平原和石油人。

2021.6.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江汉平原   汉江   磕头虫   讲解员   水杉   旧址   浮雕   巨石   老者   大桥   党校   油田   美文   散文   历程   难忘   石油   精神   杨向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