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小人

和多疑的小人要保持距离

狼从不吃死食?因为狼生性多疑,怕吃了中毒。小人也同狼一样,因为他们经常欺上瞒下,所以他们最害怕的也是被害。俗话说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好像,你当着小人的面与另一人悄悄耳语,小人就一定认为你要害他。这也就是狼为什么昼伏夜出,总避开人但又不想离人太远的缘故:因为它既想吃掉你,又必须时刻防备你。

安史之乱以后,立下大功并且身居高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来更加小心。有一次,郭子仪生病了,卢杞前来探望他。此人乃是中国历史上名声特别坏的奸诈小人之一,而且面容特别丑,生就一副铁青脸,脸形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世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妇人一见到他就忍俊不禁。

郭子仪知道卢杞要来之后,马上下令左右姬妄都退到后堂去,不要露面,他独自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其他官员来拜访您时,您从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退往后堂里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不知道啊,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发笑,那么他一定会记恨在心,如果此人将来掌权,就一定会报复我们家。

果然,这个卢杞后来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将以前所有得罪过他的人全部陷害,唯独对郭子仪比较尊重,没有打击报复他。

这件事很好地说明了郭子仪在对付小人方面很老练。有句话说得好:“君子不念旧恶,小人常怀嫉恨。”有人将“小人”比为“狼”,因为小人不仅和狼一样恶毒残忍,而且也像狼一样生性多疑。所以, 与小人接触的时候,一定不要使他怀疑你。

小人非常擅长猜测他人的想法,敢于为芝麻大的小恩怨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在待人处世中与小人打交道,一定要有高效的办法。如果你既不想把自己降低到与小人同等的地步,也不愿同小人玉石俱焚,那就把脸皮磨厚点,或者睁只眼闭只眼,不理了事。或者惹不起躲得起,尽量不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一句话, 如果不是非常有必要,尽量避免和小人发生冲突。

如何识别小人

识别小人有特质可循

那么,你要怎样分辨周围哪些是小人呢?毕竟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小人”二字。但是,只要留心观察,用心研究,小人还是可以从行为上分辨出来的。总而言之,小人就是做人做事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他们有以下特质:

《一》热衷于挑拨造谣

说谎和造谣是小人的生存手段,他们造谣生事并不仅仅是单纯地以此为乐,还有其他的打算。要么牺牲他人来为自己牟利,要么挑拨离间朋友、同事间的感情,坐山观虎斗。

《二》喜欢阳奉阴违

单从外表上来看他奉承你,背地里却干着见不得光的勾当。明着一套,暗地里又是一套的人一定要注意。

《三》喜欢攀附权贵

谁有钱有势就依附谁,一旦失势,马上一脚踢开,另寻他主,这是小人非常突出的特质。

《四》喜欢落井下石

只要有人跌倒,他们就会追上来再补一脚,在小人眼里,看他人倒霉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五》喜欢踩着别人前进

要么利用别人为其开路,让他人白白牺牲;要么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当替罪羊,让他人来承担自己的过错。

小人最终的目的是利益,因此,若想判别一个人是否为小人,只要许以利害,便可明辨。比如,获得赏赐和加官晋爵是小人所追求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用尽所有的方法,往往会蒙蔽领导,伪装成君子的样子。既然君子并不看重物质利益,那么在君子做出业绩之后,你可以用表扬、激励他的方法,让他感受到你的信任、欣赏,这就足够了。如果一些时间过后,他没有因为你不提拔他而闹情绪,那么说明他具备了真君子的条件,到那时,你尽可以放心大胆地任用他,不用害怕误用小人而带给你麻烦。

小人最善于溜须拍马,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掌权者身上得到回报,一旦他们取得掌权者的信任或任命,他们的实力会很快增强,到那时,他们的真实嘴脸就会暴露出来,还有可能反咬一口。

立志要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要留意自己身边一味顺着自己的意志说好话的人,切不可因为他说的都是自己爱听的话就重用他、提拔他,如果这样,就等同于在自己的前途上埋上了定时炸弹。

如何识别小人

小人伎俩虽小,蛛丝马迹也不可放过

小人的骨子里是不老实的,有些不老实的人作伪会被一眼看穿,但伪而诈就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了。因为这种人善于掩饰,能隐藏其本质,给人以假象,故能迷惑人,要分辨出来就很不容易。也因其难辨,这种人干的罪恶勾当就很难被发现,所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

奸诈之人常常有不可告人的打算,如果让这种人掌权,必会谋私以害公,为此必然是结党营私,所干的也就是祸国殃民的勾当,他的权力越大,造成的伤害也越大。

擅长弄虚作假的人,巧于掩饰,为求做到天衣无缝,使人无从窥知其真面目,因而得以窃取名誉使人信任,夺得权力以行其恶。这种大奸若忠、大恶若善的人,当其罪行被揭露,国家和人民都已遭受其害,灾祸也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对于善于掩饰的人,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南宋时期,为了“精忠报国”,年轻的岳飞应募从军参加抗金斗争。不久,他就升迁为军官,并且训练了一支“岳家军”。岳飞有句名言:“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

很快,宋军在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1140年秋,岳飞率领军队在河南大败金兵,并准备把金兵赶回东北老巢。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皇帝却连发12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只能停下攻打的脚步。这其实是丞相秦桧使的坏。当时宋朝的内部分为主战与求和两派,秦桧是当时最大的实权派,也是最富有的官僚。为了保存财产与官职,他希望宋朝以最快的速度求和。求和的先决条件当然是除掉主战派代表岳飞。秦桧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想出一招毒计。

他先陷害岳飞的大将张宪谋反,然后又诬陷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写过谋反信,是同谋。凭借这些诬陷的罪名,岳云与张宪就莫名其妙地被关进了监牢。然后,他又借口质问岳飞几个问题,要求他到国都临安去。岳飞一踏入临安,就被抓进大牢。

为了给岳飞一个被杀的理由,秦桧宣布岳飞、岳云和张宪共同策划谋反。抗金名将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他质问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左思右想,这样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的意思,就是“大概有”。在秦桧的指示下,岳飞三人很快就被判处死刑。1142年春节的前一个晚上,岳飞在杭州风波亭遭到杀害,那时候他才39岁。

秦桧明白,凭借正当手段是无法杀死岳飞的,他就只好给岳飞这个“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仅仅凭猜测来给一个无辜者定罪,是无中生有的诬陷。由于这个颠倒黑白的故事,到现在人们依然使用“莫须有”这个词。

像秦桧这类的小人没有任何道理,没有在基本道德意识之上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在小人的心目中不存在所谓的群体大局、国家大事。小人最大的追求便是个人利益,就是他强烈欲望的满足,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我们正常人所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小人的准则却是“个人利益至上”,而且要坚决地凌驾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甚至丝毫没有国家、集体利益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小人   临安   岳家   个人利益   目的   莫须有   奸诈   勾当   多疑   美文   特质   君子   善于   利益   喜欢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