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香

禅茶一味香

我讳疾忌医,牙疼了许久也不想去看医生,怕他们把我有自愈能力的这血肉之躯当机器修理,把牙给我拔掉或者装上螺丝钉或者堵塞上一些填充物切断了血液循环便没了一切味道,我的后半生便永远失去了我的牙,我的牙提前从我生命中离去。由于吃药,爱喝茶水的习惯也按下了“暂停”键,恐怕影响药效此时也不敢喝了。

离京好久了,进了办公室,友人给了一盒茶叶让我品尝,我看了看口中不言心里暖融融的,到了只能关心别人和“苦其心志”的年龄,偶尔被别人关心和虚寒还是有些酸酸的不可道来的滋味。


禅茶一味香


经常出差在外难免候机和候车,也经常见到精致的小茶屋一两位娟秀的姑娘在甜甜的推荐着茶叶希望客人能够购买,自己也被推荐多次。有一次,在一个高铁站一位茶姑给我推销茶叶,讲这茶生长的环境在哪里哪里雨前雨后的经过多少工序的道炒制多么好多么好,殷殷切切的,真的很希望你能多买些。

“姑娘,这茶能有多好呢?再好,也不就是一些树叶吗?纵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之巅或者生长在清泉淙淙的川溪之边它依旧是树叶,再好也要结合好的人生心态和旷达的胸襟,才能品出茶的滋味树叶的滋味和淡淡清水的滋味,用攀缘心猎奇心倾轧心高低贵贱心,是难以品鉴这大自然馈赠的味道的。”我娓娓连蒙带谝的道来胡诌了一通,其实我是嫌贵买不起强词夺理而已。

卖茶姑娘讲:“看你这人说的好像是大白话,却挺有味道的。”浅浅一笑。


禅茶一味香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其实和柴米油盐酱醋一样是寻常百姓家日常生计的必需品,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本来没什么也没那么神奇只是被文人墨客附庸风雅之后被名利客极力炒作之后,似乎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其实回归本质它依旧是那一片叶子。

无论怎么说,这么多年代沉淀这一种叫“茶”的植物被赋予一种精神元素后其特质倒也与中国人的性情相契合,其含蓄沉静内敛耐力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阶层用山泉水调和了这一盏清汤、滴进去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这盏清汤便融进些别样的情趣。士人的家国情结晨昏砥砺自己要修炼高尚的情操和高洁的人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看世事的洞达,茶顺理成章地成为清雅曲高士人的偏爱。


禅茶一味香


《茶酒论》记载道:“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取芽,呼之名草,号之曰茶”称茶为“素紫天子”,地位不可谓不高。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荐孟谏议寄新茶》对茶也是推崇备至:“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被描绘的泠泠丁丁煞有灵气。


禅茶一味香

与茶有关的故事和传说总是那么唯美与雅致。上古时,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而也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因为口口相传逐渐人们又把“查”叫成“茶”,这听起来有些附会。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只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受,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茶圣陆羽的《茶经》记载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因其悲悯苍生的情怀被后人尊崇为“中华茶祖”。


禅茶一味香

也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茶便入了寻常百姓家。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平民化了成了日常云为一日不可或缺。


禅茶一味香


茶与禅的融合似乎是鬼斧神工的绝配,较为有名的便是禅宗“吃茶去”这句话头,本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在佛教界,却是一句禅林法语。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吃茶去”,是一句极平常的话,禅宗讲究参话头顿悟,认为“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平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蕴含着不可说的明心见性玄机。

前人也有这样阐述禅茶一味的:“遇水舍已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文字般若句句中的。


禅茶一味香


至于酒可能除了豪爽海量借酒消愁使酒骂座乃至发酒疯败家亡国外,酒的名誉不如茶之雅,至于佛家对酒更是列为五戒之内。

酒的传说与故事,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记载里更是不可枚举,只是较多的与败身亡家搅作一团乱麻般缠缠缚缚。《战国策魏策》记载道:“昔者,帝女令仪作酒而美,进之高,高饮而甘之,仪秋,绝旨酒:‘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大禹一语成谶,因酒而丧国的故事恰恰发生在他的儿子夏启建立的夏王朝,中国第一个的末代皇帝夏桀身上。夏桀宠爱妹喜,沉溺美酒。他派人开凿的池渠,流的不是水全是美酒。面积之大可以泛舟,称“酒池”。酿酒过滤的糟粕堆积如山,连绵长达十多公里,称为“糟丘”。他还是“仿生之饮”的发明者和倡导者,让众人在酒池两岸俯首就饮,如牛饮河水一般,称为”牛饮“。终日烂醉如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最后被商汤取代。商汤也没有矜持多久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肖子孙商纣暴虐肆酒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饮酒高潮。“悬肉为林,盛酒为池”,一时俯首牛饮的,多达三千多人,男男女女一丝不挂地在酒池肉林中间相逐作乐。最终导致天怒人怒众叛亲离民不堪命。周武王大旗飘扬昭告天下会盟牧野大战,纣王穷途末路登上鹿台蹈火而死,因酒亡国遗笑千年。


禅茶一味香


后世的亡国之君、以及亡身亡家贬谪流放的雅士官吏,至于常人凡饮酒者无不做了悔青肠子的事,“破家散宅,广做邪淫”甚至为酒伤身比比皆是,其背后无不有酒的作祟酒的影子。


禅茶一味香

无独有偶,那个叶利钦总统去访问美国的时候,离开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时,叶利钦喝了很多酒。按计划,他回莫斯科的途中将于与另一国家的总理进行会谈,但当飞机抵达时,他的头脑还没有清醒。陪同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决定让副总理代表他去。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叶利钦不知悔改还抱怨属下,不是掉了脸的问题而是败坏了国家,也把俄罗斯弄得酒气熏天,萎靡不振。


禅茶一味香


释迦牟尼佛在《善生经》中如是说:“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天下好话佛说尽,只是终生愚痴难调难伏,依旧沉沦颠倒。

茶这枚树叶,酒这碗烈水,一浓一淡时浓时淡演绎了多少的人生况味。


禅茶一味香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当下得真趣,禅茶一味香。”禅茶一味当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叶利钦   商汤   机锋   柴米油盐酱醋茶   士人   发明者   百草   禅师   神农   唐代   美文   树叶   茶叶   平常   滋味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