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送春归

风雨送春归


羁縻他乡虽说落寞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人生的又一次境遇而已。这些许年来常年在外已经习惯于这种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日子,在红尘中看风云际会花开花落瞬息万年,在红尘中煅烧淬炼练就金刚不坏之体五眼六通之心,在红尘中从心灵深处品味这娑婆世界难忍能忍难为能为,丝丝觉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情怀。


风雨送春归


白日里纷纷扰扰,眼要观色耳要听音舍要尝味身要觉触五脏六腑更是没有一息停止,也难怪常人多是享得洪福享不得清福,是动习惯了的缘故。福有清福、洪福。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这是诸多人前赴后继狼奔豕突舍命追逐的事情。生太平之世,无天灾水患疾病,享得一家骨肉团圆和睦相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心无挂碍得闲品茗观经助人行善,是为清福,即是大福报,这种福报只有觉悟的智者出世的豪杰才能享得,非常人所能成就。想那,享尽人间洪福受尽人间诟病的中堂大人李鸿章也这样讲:“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一句话看似平常实是非常,能止息住五欲六尘,万缘放下非化外之人谁能做得?


风雨送春归


龟缩于帝都久了,三尺书案一炉清香便笔底风云纸上谈兵,忽焉帝王将相忽焉贩夫走卒忽焉金戈铁马忽焉青灯枯坐忽焉踌躇满志忽焉霜打茄子,瞬息即历百万念头古往今来。总想做个好人,遇人疑惑一言以解之,可话到嘴边又咽下了,“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总想以圣人自居,拿道德的大圆宝镜自鉴不留心总是像照妖镜一样照别人,“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也许就是针砭我们这些个凡夫的。


风雨送春归


在帝都蜷局着倒是在淡季的时候登了几次同一座山,给灵魂放风。登山也许是不错的户外运动,能够在不断的登顶过程中强迫自己的肺深呼吸,强迫自己的腿一直向上向上。登顶的过程思绪集中,杂乱的万千想法在这机械运动中被洗练集束仅只有“坚持”一个念头——登顶。登顶,山顶有什么吗?其实没什么!我们站在山脚下,看见山上到处都有许多阔叶的树木,再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生长的是像松树一样的针叶树和荫蔽的大丛林。再往上走到了山顶,就只能看到岩块和石块堆积成的悬崖峭壁,几乎没有任何泥土和植物。何以如此?山顶风大空气稀薄气温低下雨水不积。

但我们为什么还愿意登顶呢?当我们筋疲力尽奋力登到山顶转身回望的瞬间,胸襟开张视野辽阔,江山一望空,有冯虚御风之慨,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也许也就是这样的感觉使得我们乐意攀登。


风雨送春归


“爷爷,离山顶还远吗?”下山途中,一个稚嫩的声音问我,抬头一看是一个母亲带着一对双生孩子在爬山。

“不远不远,一步一步走,走到山顶就只有一步远,如果现在不走了,那我们就算是到山顶了。”我诙谐地哈哈笑着说。

“看爷爷说的多有道理,”妈妈说,“谢谢爷爷吧。”

“谢谢神仙爷爷!”两个孩子打闹着往山上跑了,妈妈在后面只喊“慢点慢点”。

我自己体态肥胖一头华发,被天真的孩子当做了“神仙爷爷”,实是可乐。


风雨送春归


缘级而下,走走停停山下转角处,似乎嗅到一丝丝暗香,入骨的沁香,眼睑随嗅处寻来,一树腊梅在乱石嶙峋里不枝不蔓地静静开放,回首来处天色昏黄草木枯落此时此景有些应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化境:“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随口诵完总觉得不能尽兴胸襟郁滞,难以释怀,不吐不快。莫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天地开阔香满乾坤:“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风雨送春归


又一次上山下山天上人间,阳关三叠击筑长啸:“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哈哈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凡夫   阳关   华发   帝都   骨肉团圆   狼奔豕突   针叶树   洪福   山花   胸襟   烂漫   美文   山顶   神仙   红尘   爷爷   风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