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在枝头已十分


来到南昌故郡在不知不觉中已半月有余,来的时候帝都的雨婆婆娑娑地送我冯虚御风,到洪都新府的时候这瑶湖的雨缠缠绵绵的接我到烟雨画桥,在这踯躅了几日雨便下了几日,今天雨似乎要停了,看看朋友圈帝都的雨又开始下了,雨神也来了,真的是春天了。


春在枝头已十分


“炎老师,明天休息了,你出去转转吧,滕王阁呀、八一广场呀、八大山人纪念馆呀、梅湖瑶湖呀,都可以去转转。”下班的路上朋友好意的说。

“好的,抽时间去转转。”我随口一答。

说起来滕王阁,我便随口念了一句: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炎老师,你说这句诗,我以前好像知道,是啥意思呢?”朋友好奇地问。


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笑着讲到:这是发生在咱们江西的两个有关故事,一个是发生在唐代,一个发生在宋代,最后这句话是由明代人记载在《增广贤文》里的。“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个故事好讲,是发生在唐代的,是和咱们滕王阁有关的,咱们南昌人大概都知道。先说“运去雷轰荐福碑”,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咱们江西的,当年宋代的范仲淹镇守鄱阳时,遇到一位书生写诗抒发自己的志向并倾诉自己穷途末路的困境,范仲淹看那书生颇有才华便有心周济他。饶州有个荐福寺,寺内有块碑,碑文是欧阳询所书,欧阳询精通书法是大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范仲淹见书生的字写的不错,就买来笔墨纸砚,让他去临摹“荐福碑”,卖字维生。那时荐福碑的拓片,价值千钱。范仲淹准备拓制一千本来周济那个穷书生,岂料想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也塞牙。当天的晚上,电闪雷鸣一个霹雷将“荐福碑”给击碎了,第二天一早当范大人和书生站在已成碎片的“荐福碑”前时,也只能仰天长叹,喟然一声“运去雷轰荐福碑”,也就是说书生的命运不济,想帮他都无从帮他。


春在枝头已十分


至于‘时来风送滕王阁’的故事更精彩了、更具有传奇色彩。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就发生在咱们南昌。唐太宗李世民有个弟弟李元婴,被封为滕王。这个李元婴在政治上并没有任何建树且劣绩昭著,被从苏州贬到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李元婴终日间怏怏不乐,为了解闷就从苏州招来一班歌舞乐伎,天天在都督府里吹拉弹唱,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底下人为讨好滕王,提议在临赣江处建一座楼阁,既可览山川之秀,又可观歌舞之乐。这个馊主意正中李元婴下怀,当下便择日动工兴建楼阁,“滕王阁”便由此得名。楼阁建成后,这滕王几乎日夜登阁游宴,歌舞欢娱,政事荒废。太宗得闻,被再次将其贬到滁州。此后,该楼阁上的歌舞稍停了下来。


春在枝头已十分


“炎老师,讲的挺有意思,这个故事我看过也听过,又听你一讲还蛮有意思的,接着讲吧。”

“炎老师,你是咋记住的?”一个小朋友讲。

“哈哈,说着玩呢。”一路前行一路解闷。

“接着讲,接着讲。”


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接着讲到:接着时间就到了唐高宗时期,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屿看那滕王阁破旧了,便为了突出政绩重修了这歌舞胜地滕王阁,此时的唐朝尚处于昌盛时期,国泰民安歌舞升平。滕王阁重修后阎都督想文人雅士吃顿饭,举行一个高朋满座赞颂滕王阁的庆典"笔会"。阎伯屿都督是一个有想法、有点小‘私心’的人,举办这个庆典一来给自己歌功颂德,一来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但是还不很出名,借此机会给女婿扬扬名,以后女婿好在官场上行走。在准备这场盛宴之前,阎伯屿都督就邀请了当地显赫名流以及当时南昌城内的文人,并早早打听到,当时名扬天下“初唐四杰”中最有名的王勃,将借道南昌。于是,尝试性地给王勃发出了信函,邀请王勃到此一聚捧场站台。阎伯屿都督为了女婿扬名也是煞费苦心,叫他事先写好一篇经他精心修改的序文,以便到时借着酒会展露扬名立万。饭局已精心策划好,就等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觥筹交错鞭炮齐鸣了。不曾想,一顿普通的、造作的‘喜封金顶’的饭局,成就了咱们南昌、成就了滕王阁,成就了千古传唱的《滕王阁序》。


春在枝头已十分

说起来王勃,确实有才,也正是有才才恃才傲物,遭人嫉妒诬告入了监狱,也连累父亲被流放到了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幸亏赶上唐高宗册立太子,大赦天下才被放了出来。出狱后的王勃决定远离官宦是非无官一身轻,一叶扁舟南下看望父亲。王勃接到阎伯屿都督的邀请名帖孤身万里乘船前往南昌,路过马当山的时候,风高浪大难以行舟。时间已经到了重阳节的前一天,路途遥远而且时间紧迫,按常理,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的南昌的,参加不了阎伯屿都督的饭局的。遇到阻隔的王勃心急如焚,实在无奈,只有将小舟停在江边,登岸信游以解郁闷。适逢江边岸上有座看似破败的小庙,王勃心想赴宴无望莫若放下游览一番。正在踯躅间,忽见一位貌若神仙的老者坐在石矶上,正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他。王勃一惊便躬身下拜,只听老者对王勃说:“来者是王勃吗?”王勃大惊道:“正是。”老者说:“明日重阳,滕王阁有宴会,如能赴宴,作为文章,足垂不朽。”王勃正为此事发愁,一听老者一语道破,便视为天人,急忙答道:“此地距洪都六七百里,一个晚上哪里到得了呢?”老者也笑道:“你只管上船,我当助你一帆风顺,使你明日一朝就到达洪都。”这就神了,原来老者水神,真的是王博的运气来了,该他名闻天下千古流传。老者说吧送目瞪口呆的王勃登舟,霎时间只听耳边嗖嗖风声一夜六七百里第二天一早便到赣江边的滕王阁。惊魂落魄的王勃便和一群文人雅士鱼贯而入登上滕王阁,不料三杯酒下肚文人才子的傲世天下的义气又来了,不过这一次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滕王阁序》。


春在枝头已十分

“炎老师讲的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的,是真的吗?太神了。”朋友打趣说,

“姑妄说之,姑妄听之,说着开心呢。”以前看过,都是野史记载的,记不清了。


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接着讲到:酒宴开始了,酒过三巡阎公便装模作样地请在座的文人雅士挥毫泼墨留点墨宝和雅话,大家都心知肚明阎公请各位嘉宾作序以记宴会之盛况实是让女婿出风头的虚让。在座的嘉宾虚情假意你推我让的,可没曾想到如椽大笔到了王勃手里,小子年轻气盛毫不推辞,文人的臭脾气一来几杯黄汤一灌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小子站起身来接过笔墨,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都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说罢提笔就写。一场好戏,看着被王勃搅黄了。惹得阎公灰头土脸挥袖而去,不过还好叫手下看王勃如何作文随时通报。王勃仗着酒力凭着才华侧漏,起手就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听报后口虽不语心实赞叹,比女婿写得好。当属下再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拍案而起,称道:“此子落笔如有神助,真天才也!”不一会全文完成,满座嘉宾没有不佩服的,一片唏嘘啧啧称叹。《滕王阁序》一气呵成后,阎伯屿都督更是兴奋地“更衣复出”,拉着王勃的手盛酒满觚,对众人说:“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 阎伯屿都督的“私心”,虽说没有成就女婿吴子章,倒是借着王勃的《滕王阁序》让咱们南昌的滕王阁扬名天下,千年不衰。只可惜数月之后,王勃看望告别生活窘迫的父亲后,渡海溺水而亡,少年天才就此落幕,而那篇《滕王阁序》也成绝唱。


春在枝头已十分

“奥?这个故事,既富有传奇又十分悲怆,今天算是完整地听了一遍。”朋友讲到。

“是呀,今天也是路上闲聊,瞎说呢。”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确实很有寓意哲理,平时忙忙忙碌碌不仔细想也没什么,仔细一想,人这一生确实如此,运气来了干啥啥顺,运气过去了喝口凉水也塞牙。”朋友有些沉思,语调也沉重起来。

“讲故事呢,回去把《滕王阁序》背下来吧,诗句很美。”我忙打趣道。

“炎老师,会背吗?你肯定会背,明天你去滕王阁吗?”

“不去了,门票太贵,知道《滕王阁序》就足以。”

“那也好,明天休息下吧。”


春在枝头已十分


天晴了,路边的花在早春时节,又一次悄悄绽放,俯下身来嗅一嗅,有些许淡淡、幽幽的香,“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春天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赣江   帝都   南昌   都督   雅士   楼阁   饭局   老者   女婿   枝头   文人   这个故事   美文   书生   歌舞   老师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