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是困难的题眼,我们需要学会适时破题


逃避是困难的题眼,我们需要学会适时破题

图源自网络


你好,我是银子。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逃避”这个话题吧。

之前有部日剧,叫《逃避虽可耻但有用》,成就了星野源和新恒结衣的良缘。整个剧目在说一个道理,面对无措的事情,短暂的逃避,并非见不得人的应对方式。它的存在,其实是在为我们的情绪,伤痛,不能接受的事件,创造空间,去看到它们,去接纳它们。

因而,逃避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它本身没有对错。

只是当逃避成为常态的应对模式,当同一个问题不断的出现,依然选择逃避而不去面对。

这个时候,逃避,成为了题眼,需要你,学会破题。

逃避是困难的题眼,我们需要学会适时破题

图源自网络

为何“鬼敲门”

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因为害怕或者恐惧,选择了逃避的应对方式,它们总会在特定的时刻,悄然而至。

从前我认为这个过程,就像闯关游戏一般,只能打完这一关卡,才能继续下一个挑战。

所以,在一些事情上面,会硬着头皮上,但总有些时候,会想:“算了,这辈子我学不会,到下辈子再学吧。”

可事与愿违,该面对的,永远要去面对,仿佛陷入了泥潭,无法挣脱。

有人说,这样的状态,叫做“鬼敲门”。其实,这是我们的内驱力在作祟。

潜意识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不断地提醒着我们,去完成,去完成,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事情,不然就一直在后台喋喋不休。就如同忘记关了的QQ,被动进入后台页面,不停地发出声响,提醒它的存在。

蔡格尼克效应

而这一个现象,在心理学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是指我们会对于未竞事宜,记忆犹新。

所谓未竞事宜,就是指未完成的事情。

逃避是困难的题眼,我们需要学会适时破题

图源自网络

该现象是由心理学家蔡格尼克,1922,在一家咖啡店,发现服务生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记下客人复杂的需求,但等上完菜,便彻底而迅速的遗忘,由此引发了她的好奇。


紧接着她进行了一项实验,让被试做22件简单的工作,比如写下一首喜欢的诗,或者从55倒数到17,又或者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


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受到阻止。


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


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

在上述条件下,未完成的工作比已完成的工作保持得较好,是由于完成的工作,已经让个体从完成中获得满足,因而对任务进行遗忘。

努力获得存在感的潜意识

由蔡格尼克效应效应,我们可以看到,人本能地对于事件有完成欲,因而有一部分人发展出了完美主义,做任何事都要尽善尽美,如若不行,便永远不去开始;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由于害怕,恐惧的情绪状态大于完成的需求,选择逃避,或者转移目标,由此不去完成事件。

可不去做,不意味你不会在意。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比意识上的自我,更了解自己。

当内在的自己知道,自己本可以,只是屈服于恐惧的情绪不去行动,那么它会一次次地蹦跶,想要为你找回场子,让你知道自己是可以的。

运用内驱力,和逃避共处

既然它不会消失不见,既然她总是要找一找存在感,不如就学着合理应用这份内驱力,帮助自己去行动。

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己处于那一个刻度,即处于那一种未竞事宜的状态,力求完美,还是恐惧害怕。

然后我们进行相应的调整。

随后进行行动改变,比如可以把任务不断的精细,具体化,变小,由此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完成体验度,习惯了完成带来的成就感,给自己创造一个良性循环。

逃避是困难的题眼,我们需要学会适时破题

图源在网络

例如我的朋友花花,每每重大考试前就会掉链子,不是重感冒,就是头晕眼花,还有突然就毫无动力继续看书背书,不断的贬低否定自己,心态崩塌。可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或者随堂测试,反而名列前茅。老师总说她心态不好,但她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在我们闲聊的过程中,找到了关键点,即她的掉链子,是源于害怕考试带来的改变,而不是考试本身。

这是由于她幼年重大考试时,比如中考高考,就会遇到重大分离性事件,为了好好考试,于是隔离,防御,但考试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她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就想要去考研,一雪前耻。可是过往的事件,对她影响过大,因而在第一次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前期用力准备,最后三个月反而懒懒散散,最终如她所愿的落榜。

当她知道落榜后,和我抱怨自己的不满和困惑,我和她解释道:“你面对考试的心态崩塌,不是由于恐惧考试本身,而是恐惧改变。因为过往努力准备重大考试时,总是突然被分离事件打断,为了防止遇到相似的事件,自己主动地去打断这份努力。”

找到了原因,她便更改了作战计划,她希望在心态和认知上,把考研当做普通测试一样应对,于是在一年的准备过程中,给自己加上不痛不痒的小测试,帮助自己有正常的心态去面对最终的大考。不负她的努力,今年她梦想成真了。

后记

逃避,是我们应对恐惧,最容易做出的应对机制。因为有益,所以我们沿袭这套应对措施。

只有当我们一次次使用它,发现不再起作用,我们才想要去探究一个为什么。

而生活常出现的“鬼敲门”,就是平行时空下,内在的自我发出的呐喊。

它在告诉你,你有未竞事宜等待解决,你有恐惧与害怕没有处理;

它在警示你,到了要去面对的时刻了,请你放松心态,完成任务。

逃避是困难的题眼,我们需要学会适时破题

图源自网络

事情本身,并不困难,我们每一天都在成长,

有许多的信息网可以去链接,去讨论,去找到解决路径

真正的难,在于我们的情绪体验

当我们被恐惧要挟,捆住了四肢与大脑

我们就成了一具,被情绪操控的植物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尼克   美文   潜意识   事宜   效应   恐惧   害怕   心态   情绪   困难   事情   努力   事件   完美   考试   工作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