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博弈》:信任,是关系不可忽略的基石

“信任,是当双方愿意为了对方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它就产生了。亲密关系中的信任越多,对彼此的关爱就越多。”

你好,我是银子,今天聊一聊“信任”,《爱的博弈》这本书后半程的重点。

《爱的博弈》:信任,是关系不可忽略的基石

一 面对欺骗,你该怎么做?

先说一个故事吧,大概初中的时候,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些年头,1块钱还能买一个肉包或者两根可乐味棒棒糖。

魔都乞讨的人不算少,你总能在街角的某处,或者走道上遇见,有时候我会在零花钱有余的情况下,给个一块,两块。

那时也没有什么我要助人为乐,与人结善的想法,更多的是想到就做了。

后来,当乞讨变成了职业,新闻传媒大肆的宣传,我这样的行为就减少了许多。

直到有一次在人广的上下通道口,看到两个人跪坐着,面前写了一张纸,大意是因为某某原因,身无分文,希望大家帮一把,凑一个饭钱,够一顿晚饭,就不会再问人要了。

这时电子付款还在普及,手上现钞也有,看了他们帽子里的零碎,给了10块,想着加起来够吃两份便当了。

在我放下钱的时候,有个大叔在我身边说道,妹妹你不要被骗了,他们在这里已经弄了好几个晚上了。

听到这话,我心里犯起了嘀咕:“我不会碰到了职业乞讨吧,我受骗了呀,我怎么那么傻呀”

但转而又在想:“如果是真的,看到不帮助,有点于心不忍”

所以我买好了东西,走到他们斜后方的小道上观察,发现他们依然在乞讨,等待他人的施舍,我知道,我受骗了。

这一刻,我内心因为被欺骗,感到羞耻与内疚,为了安慰自己,我这样和自己说:

“我是出于自我道德上的良知,给予援手,与我而言,问心无愧。而对于利用善心的他们,会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去履行。”

即便这样宽慰了自己,但之后,为了防止受到被欺骗,每每看到乞讨,就先躲开,或者不见。

《爱的博弈》:信任,是关系不可忽略的基石

这个小故事,只是我们人际交往中,微小的缩影。

当我们在进行关系的互动和建立时,谁都无法百分之百的确认,对方会信任自己,只能确信自己是信任他人还是欺骗他人

这样的过程,在博弈论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可以去总结:纳什均衡。而这份博弈感,当我们处于利益互动下,才会有真切的感受。

而亲密关系,就是不断地在进行利益的分配:我爱你多一点,那么我就为你多考虑一分,为自己少顾虑一分。

而当关系遇上冲突,矛盾,背叛,甚至决裂,各自为了保护自己,顺势地撤销对方的优先级。


二 信任,是如何被破坏的

任何关系中,信任都很重要。它是关系建立的基石。

但信任并非空穴来风,它需要建立,需要维护,需要探讨。

当双方愿意为了对方的利益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信任就产生了。反之,信任在自己的一点一滴私有化中,不断被溶解。

《爱的博弈》:信任,是关系不可忽略的基石

破坏信任的方式,用十根手指,就能数得过来(内容选取书籍):

1 不完全承诺:可以理解为带着三心二意的状态进行关系的互动,这三心二意,可以指对人的朝三暮四,又或者把人变成了物象化目标。


2 精神出轨:在除了爱人之外的环境下,发展了亲密关系


3 说谎:可能是家庭琐事,可能是不能被说出口的癖好,为了逃避或者息事宁人而撒下的谎,安抚的是自己的恐惧,却为关系筑起坚固的墙壁


4 反伴侣同盟:寻找除伴侣以外的人,一同对伴侣进行批判和指责,亲密的爱人变成敌人。


5 缺席或冷漠:面对问题,困难,不去遵守生活中基本的陪伴礼仪,蔡格尼克效应在后台作祟,不断摧毁辛苦建立的甜蜜。


6 性能减退:生理带来的变化,不去沟通,便会成为矛盾和猜忌的症结。


7 轻视:细小的怠慢,频繁的侮辱和指责,都是在进行情感虐待,若不停下改变,报复性关系便会上演。


8 不公:关系中的不公,若不能相互理解,便是风平浪静下不断蔓延的洪水,终究会推倒不牢固的城墙。


9 自私:拒绝为了长期的关系,做出一些调整与牺牲,那么怨恨会随着毛孔,扎入心扉。


10 违背诺言:明知对关系有害依然去进行的行为,就是挑衅关系的底线。

以上10条,很荣幸百分之80我都经历过。

当在读完这段篇章,我终于能为过往失败的亲密关系,找到对照依据。也终于了解到,自己对于前夫的失望,源于那些节点。

我的那些,曾经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件,在这一刻被命名。

当过往的节点,可以被命名,当那些事件,可以从过往的时间海里,被有固定架构的钩子提取,过去偶尔会有阻塞,涌起翻滚的河流,瞬时通畅。


三 觉察自我需求


说来,我对建立友谊关系,得心应手,因为少年时期的好友,如今依然陪在左右,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彼此的互动模式。

而面对除却友谊,想发展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我茫然不知所措。

之前我和朋友聊天说,也许是因为好几年不谈恋爱造成的愚钝。如今我明白,不是愚钝,是胆怯。

《爱的博弈》:信任,是关系不可忽略的基石

就像我给职业乞讨者施以援手一样,为了躲避被欺骗带来的挫败感,羞耻感,无助感,于是不再去接触任何对我有伤害可能的人群。

所以,我在自我修复阶段,也运用了相同的应对机制,来保护自己。

如果,我对亲密关系本身,不再有需求,我可以继续这样应用下去。

可当我在经历了漫长的修复期,内心蓄满了池水后,发现自己依然对亲密关系充满向往,对有知心人携手共度一生,保有期许。

我知道,完全的逃避,不再适合我。


‬四 重建信任


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我通过不断地学习,看书,记录,把学到的心理咨询方式运用在自己身上,产生了一些转变,只是没有进行整理和归纳。

此刻,我觉得是一个机会,借鉴书籍的方式,把改变进行简单的梳理。


A.在原有的关系中,重建信任

首先,我需要把书籍中,借鉴的部分进行分享,这是对作者的尊重。

在书中,作者有提到,当背叛的伤害已造成,想要进行信任的重建,在确立双方想要修复关系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如下的操作:


· 第1阶段:弥补:首先,出轨‬一方要持续表现出后悔之意,直面‬伴侣的质疑‬,通过‬透明的‬行为转变、和验证,获得‬信任的‬再‬次‬重建‬。


· 第2阶段:情绪协调;将情况告知外人有助于关系的“真正”重建,也能从亲近之人处获得支持。


· 第3阶段:接触:在长期亲密关系中,进行‬亲密‬且有‬依赖性的‬行为‬,可以满足伴侣双方对亲密的诉求

B.个体如何重建信任

对于离开伤痛关系的个体,我结合自身的体验,借鉴作者的思考逻辑,选取认知行为的方式,进行如下的经验归纳:

· 第1阶段:探索‬与‬确立‬。从认知‬状态‬,觉察‬自身的‬问题‬状态‬。

知道自己胆怯的是什么,害怕的是什么,不相信的是什么,怀疑的又是什么,一步步抽丝剥茧‬地找到自己‬,核心‬地‬恐惧‬。

· 第2阶段:情绪表达。‬在不同的‬关系中‬被看到‬,被支持‬,增加‬自我效能感‬。

可以和父母诉说‬,也可以和朋友倾诉‬,甚至在觉得‬比较安全的‬关系下‬,把它‬当作‬缺点‬进行‬表现‬‬,获得被理解,被看到。这样‬它‬的存在‬变得普通‬且寻常‬。

· 第3阶段:接触。在关系中‬受挫‬,在关系中‬成长‬。

在任何‬关系中‬开展‬‬互动‬‬,不断地‬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增加‬体验度‬,增长经验‬,学会‬让‬阈值‬处于‬可协调的‬状态‬。

以上三阶段,在探索期,会反复轮转上演,直到你和此刻的我一样,确立了真实需求,便会主动地把学习重心,投入不同的关系中,被摩擦。


《爱的博弈》:信任,是关系不可忽略的基石

五 学会经营,是对关系的尊重


真挚的感情状态,不需要我们成为完美的人,而需要我们放下成见,重新做回学生。

把关系中的彼此‬,看成‬至交好友‬,把亲密关系看作一门学科。

共同‬带着好奇与热切‬,去探索适合彼此的相处模式,去建立牢固的关系形态,在面对信任的时而动摇,及时调整策略。

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爱护彼此的心。

因为珍惜彼此,想要维护关系是目标和前提,才能在‬遭受阻碍时,面对‬差异时‬,不受情绪的过多困扰,直面‬问题‬本身‬。

路易斯·厄德里克在她的小说《踩影游戏》中写道:


“为何我找不回爱情之初的感觉?迷恋,突然之间产生的吸引,它们部分源于对外表的狂热和认知的缺乏。


坠入爱河,其实也是坠入认知。如果我们喜欢我们对另一个人的大部分认知,也能忍受他们无法改变的缺点,我们就拥有了可以延续的爱情。”

愿相爱之人,手捧热烈的爱意,运用灵巧的大脑,筑起可修可补可迷糊的城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关系   愚钝   友谊   基石   美文   认知   伴侣   亲密   情绪   利益   状态   阶段   适合   需求   自我   书籍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