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实验课题介绍

一、课题背景的提出:

现在农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有的简直就没有什么学习动机。这便产生了一个令人很是头痛的问题:农村学生的辍学率居高不下。

记得笔者上学的年代,父母经常耳提面命地讲:好好学,将来吃“国粮”。虽然自己当时也有不少理想,但最终给自己动机最大最现实的就是将来做个众人眼羡的“公家人”。也就是在它的“诱惑”下,我才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学习着……

可是如今农村的孩子就少有这样的憧憬了。他们经常听到的是:好好学,学不好就打工去;加之再看到昔日辍学打工的同伴衣锦还乡时的光鲜样,不少为学习而苦的孩子们,动摇为学习而“苦煎苦熬”的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不少短视的家长们看到身边的“公家人”并不比自己有钱时,看到大学生也和自己一样打工时,也就不再督促孩子在学业上拼搏,而是任其自然地发展着,虽然他们也知道有文化有知识的好处。

——于是,农村的孩子辍学严重!

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尽已所能的改变“小环境”。现在的孩子不是学习动机不强吗?不是认为学好学孬一样吗?我要让他们竞争,让他们忘掉不是为学习才受苦,而是为竞争才学习。

人是“好斗”的动物,远至原始人类的部落争斗,近至各项竞事竞技的角逐;小至为争一事之长短而血压上升、红脸相向,大至为讨主权是非而毕几代人之精力甚至生命。我想我们是可以利用人性中的这个“弱点”来做些文章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教法学法改革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之具有独立探求新知的能力,具有与集体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如表达思想的能力。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及情况,为贯彻上级关于教改的指示精神,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我通过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及教学体会,逐步探索形成了“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二、课题内容:

在听课中,我见到不少学生合作的情况,明明是很简单的问题,甚至勿庸动脑就能在书上找出来,而老师却偏偏让学生去合作。看上去很是热烈的课堂,实质上却在白白地浪费着学生们的时间,课堂效率低下。于是,我遂产生了“独立合作”的想法。

“独立合作”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个体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集体合作的一分子。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学习个体是需“各扫门前雪”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与汗水去独立打拼的,但这种“打拼”有时又是需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在这里,独立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既独立又合作,独立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独立;在学习中,多独立,少合作——也就是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决不合作去解决,决不为合作而合作,就是非要合作时,也要学生先独立思索了,使后进生们达到“不悱不发,不愤不启”时,才让他们合作。——其目的就是决不让后进生们偷懒,坐享其成。我想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小组激励”缘于自己的偷懒。学生们每天的日记,如果不检查,评不出优劣,学生没动力;每周的周记不评改,学生们更是会敷衍了事,甚而不写,不交。学习有疑难,如果不督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不再去想,不再去做它了。如是种种的事儿,如果都要老师去吆喝,恐非生出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的。怎么办?古人有“以夷制夷”的说法,我们也有日本人“以华制华”的惨痛回忆,我想,我们也何不来一个“拿来主义”呢?

于是,我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四个组,让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老师则根据学习效果给各组进行客观公正的量化,根据量化分数的高低,每周评出名次。

为了让学生看重名次,在乎荣誉,我除了在课堂上褒扬优胜组,鼓励后进组外,还让学生们决定奖惩措施。经投票,100%的同学都要求比输的两个组值日一周。

课题操作过程:

组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每日评出本组最好的几份日记,让别组再评出最“孬”的一份日记,然后由组长如数交给老师,由老师决定“最好”与“最孬”的生死去留,进行分数量化。

每周的周记则是按老师的评改要求进行小组间换改。不按时交换和不按时评改以及本人无视或不参考评改意见进行修改的,也是要扣本组量化分的。

(一)关于阅读课,下面我就以《黑信》为例来具体谈谈这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操作过程:

1、在导入之后,我安排学生自读,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用一句话概述内容。

2)积累自己喜欢的佳词妙语,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比较《黑信》与《皇帝新装》并填表:

名字国名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性格命运矛头所向人物共同点
国王
局长
皇帝
大臣

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情况,第一问是独立完成的问题,第二问是半独立完成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后进生欣赏精彩词句的能力有所不够,他们往往知道什么地方写得好,但为什么好,却往往不知所以然。而“填表比较”中的关键词有时也是很让后进生挠头的。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才让学生们先“独立”后“合作”,为防止“独立”时有人偷懒,教师除加强巡视外,我还针对某些问题的实际情况,把“独立”的时间安排得长些,“合作”的时间安排的短些,并以教师点名提问的方式来决定组间的竞赛名次。

(二)此模式的优点及需注意之处:

这种“独立合作,小组激励”的模式,由于“利益的共同性”,所以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及小组的积极性;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其态度一丝不苟。——谁不想赢呢?倘有个别人为本组失了分,他本人就会很自责;连续丢分者,大家便会群起而“攻之”。面对如此输赢的“压力”,组长们更是责无旁贷,行使职权毫不含乎。

尽管如此,后进生也是免不了的。这就需要老师平衡组与组之间力量的对比了——组内“消化”不了的后进学生,老师就得去“消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激励。不然,组内的激愤情绪泛滥开来也会给给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的。

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被调动起来了。由于每周都有奋斗的苦乐,每周都有奋斗的实实在在的目标——“雪耻”或“保住优胜的地位”,学生们便少了许多为学习而苦的意识,多了因竞争而带来的趣味与动力。——至于成绩的提高,自是预想之中的事。半年之后,我这两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超过其他班级5分。

孩子们学习好了,家长们自然也是支持的。毕竟人们都知道有知识的人就是去打工,其天地也是宽广的。

——如是激励动机,使好学生不退学,而学习差的又很少,辍学率还会居高不下吗?

教师备课:

备课时,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吃透教材,同时又要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学生,既要让优生吃饱,又要让差生提高,精心设计“教”与“学”的程序、方法,比赛规则,并做到灵活处理,既预设又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黑信   课题   小组   独立   公家   后进   名次   美文   组长   后进生   能力   农村   老师   教师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