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第四十二回:三卷天书出现的重大意义

自古以来,但凡朝代更迭,群雄起义,为了上合天意,下合民意,都会运用一些玄幻的伎俩,来欺骗和蒙蔽群众的眼睛,让他们相信欲要带头谋反的人,就是上天派来新的统治世界的主人,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们,听从他们的摆布,顺应天意,拥他为王。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运用鱼腹藏书,打着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蛊惑民众揭竿起义,其后又借用鱼腹藏书等玄幻事件,来给自己正名,让自己的起义变得名正言顺,喊出:“大楚兴,陈胜出”的口号,借用迷信,来煽动楚国旧人反对暴秦。

又如: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张角利用朝廷腐败,内忧外患,人民苦不堪言的现状,于是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揭竿而起,蛊惑群众造反,最终虽然失败,可是却形成了东汉名存实亡,三国崛起的局面。

再比如:刘邦“斩蛇起义”、元末农民起义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等等,皆是运动了迷信的说法,来煽动起义顺利成功,达到个人目的。

这几乎是所有起义人惯用的一种手段,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顺合天意,顺了民心一样,其实说白了,这些人无非就是运用了百姓愚昧,相信迷信这一特点,最终使得自己的伎俩得逞罢了。

今天我们要讲的例子是《水浒传》中的人称“孝义黑三郎”的宋江初上梁山如何运用神鬼故事,夺取和架空晁盖的权利,巩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的案例。

在我发布的视频中已经重点分析过,宋江是一个平日里行事百般谨慎的文吏,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平生抱负,故意借助醉酒在浔阳楼上题写反诗,为的就是引来晁盖一般人下山将其救上梁山,然后好顺理成章的开始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造反,以现实自己逼迫朝廷招安自己的目的,可以说是居心叵测,用心良苦。

宋江这一招险棋,其实就是一场豪赌,赌赢了从此功成名就,赌输了自己就魂归九天,确实是有些魄力的。

我们知道,在宋江的身上,有一道无形的枷锁,在牢牢的束缚着他,让他始终如“猛虎一样颓废的卧在荒丘,蜷缩着爪牙忍受”,却也不可以明目张胆的上山造反。

这道枷锁便是一个“孝”字,他素有侠义黑三郎的名号,也正是这个名号,使得他无法大施拳脚,过的甚是憋屈。因为他的父亲宋太公早已料到,他在被押解的路上,梁山泊的人会救他上山,然后要求他入伙的,所以才在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上山为匪,辱没祖宗。

宋江以孝义行走江湖,这个孝字当头,也就是他的招牌,更是他拉拢人心的手段,自然把这个“孝”字看的比什么都重,尽管他心里早有造反的念头,可是老父亲的话却是不能不听,只好答应了。

一句对父亲的承诺,使得宋江第一次上梁山时,尽管有晁盖等人苦苦相留,他还是以“孝”为挡箭牌,用“眼泪”来做辅助,最终离开了梁山。

可以说,这一次的离开宋江是不甘心的,再加上一路上接连受到惊吓,又看到这么多英雄好汉对自己这般敬重,心里害怕的同时不免有些飘飘然,想要上山造反的念头也越来越浓了,这从他的题的《西江月》前两句:自幼熟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这句话可以验证出他的得意。

所以这个时候的宋江,肯定是急切的想要上山,建一番功业的,可是碍于一个“孝”字,像一个枷锁牢牢的禁锢着他,使他无法动弹。

怎么办,才能摆脱这个枷锁,却又合情合理,不被父亲和天下英雄耻笑呢?于是他灵机一动,索性借着酒醉,写下了一首反诗。

这首诗表面看似酒后所作,其实就是宋江下的一盘棋,更是下的一个赌注,就赌自己一条命,赌晁盖他们来救自己。

救出去了,自己上梁山的借口就名正言顺了,堵住了天下英雄和他老爹的嘴,证明自己逼不得已上山,而不是不孝。

只有保住了自己孝义的牌子,接下来就好办了。


浅析《水浒传》第四十二回:三卷天书出现的重大意义


宋江赌赢了,仗义的晁盖带着一帮兄弟冒险救了他,而且还为他报了血仇,这下上山水到渠成且名正言顺,所有英雄不会笑,父亲更不会怪的。

这个时候,宋江为了在梁山上站稳,拥有自己的势力,于是就开始了下一步行动,牢笼人心。

这在刚上梁山时,宋江排座位就可以看出来他的野心,分成两排,开始站队,旧的一排,新的一排。

要知道,旧的一排只有区区九个人而已,而新的一排都是他带过去的心腹,足足三十人整,实力瞬间碾压晁盖等一帮旧人。

晁盖是个实心眼的人,自然不会说什么,怀着报恩的心态,就是看明白了,也不会说出来,可是明眼人一看便知,二人的力量之悬殊,已经分出谁是老大老二了。

这个时候,宋江已经牢牢的抓住了梁山的实权,表面上虽是老二,可是明里却成了老大。

可是他仍然不甘心,因为还有一个核心人物-----吴用,没有彻底投靠他,还站在晁盖这一边。

宋江很清楚,吴用这个人本事了得,一张嘴黑的能说成白的,如果他不站在自己这边,自己这个位置还是不稳的。

可是吴用和晁盖可是从小光着屁股玩到大的,关系非同一般,怎么才能把他拉过来,站到自己这一边呢?于是宋江开始想歪主意了。

宋江先在众人面前引用了黄文炳拆字的事,借用李逵的嘴,告诉了所有的人:我宋江才是天意所归,你们跟着我才有前程,跟着晁盖只能喝西北风。

李逵也是宋江的帮凶,立刻补了一句:这才合了天意!

简直完美极了,难怪宋江这么喜欢李逵,死了还要拉他陪葬,也难怪吴用吊唁的时候,会吃醋啊!

这个暗语的作用,只是作一个铺垫罢了,宋江知道吴用还是不会跟着自己的,于是不顾晁盖的反对,一意孤行回家接兄弟父亲上山。

也就在回家的途中,出现了一个偶遇九天玄女,整出一部三卷经书玄幻事来,以此证明自己就是天意所归的人,让吴用来认清时世,好主动投靠自己。

当然这个天书到底是如何来的,宋江有没有碰到九天玄女,因为天机不可泄漏,这个只有老宋心情清楚了,总之他的目的达到了。

我们知道,但凡写书,到了需要出现转机的地方,总会有神秘和玄幻的东西出来,比如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中,写着刘备骑着“的卢马”被曹军追赶,眼看要么被淹死,要么被打死的一幕时,便借助了神力,玄幻的力量,使得的卢马一跃而从深水中飞到悬崖之上,救了刘备,才有了后面的三国之分。

施耐庵自然也会运用这一招,为了让宋江的计谋得逞,让后面的事情顺利展开,于是便唱了一出“还道村授三道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戏来。

这一出戏看着简单,可却在整部《水浒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扭转了整部梁山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二点:

一:有了三卷天书,宋江顺利说服吴用重新做出选择,弃了晁盖,重新站队,站到了他这一面,使得整个梁山的核心由晁盖移到了他身上,自此彻底了架空了对方。

二:三卷天书的出现,使得整个梁山泊聚义的性质发生了质的转变,以前聚义的目的是个人主义享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是一种土匪似的打家劫舍的聚义。从此以后,这些人就变成了替天行道、为国为民、精忠报国的英雄形象,这样才算是符合英雄好汉的形象,不然就是一帮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罢了。

有此两点,才有了后面的扫安、晁盖看出事情的不利,坚持要带兵打仗最终死亡的一幕。


浅析《水浒传》第四十二回:三卷天书出现的重大意义


很多人都在怀疑晁盖的死,到底是被敌人杀死的,还是被花荣射死的,这一点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愿与人探讨,共同进步。

如要知道更多的细节,请观看本人的系列视频”《浅析水浒传》,大家一起学习名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水浒传   天书   陈胜吴广   李逵   孝义   梁山   目的   替天行道   英雄好汉   人心   名正言顺   枷锁   美文   天意   迷信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