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王伦之死

熟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泊自建寨以来,一共经历了三个头领,这三个头领地结局也都不是很好,无不惨死,令人唏嘘,而死因疑点最多的当属晁盖晁天王了。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梁山三位头领之死的前因后果,先从王伦讲起。

浅析《水浒传》王伦之死

王伦绰号白衣秀士。所谓秀士,就是过去屡考不中,举仕无路的一个落第秀才。因为愤世嫉俗,外加上仕途无望,于是便聚集了几个小喽啰上了梁山,靠打家劫舍为生。由于背后有小旋风柴进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也聚得几百个人,仗着天时地利以抗官兵,日子过得倒也红火。

按说王伦一个秀才能选到梁山泊这么一个风水宝地作为革命根据地,也算是独具慧眼,小有头脑了。

但古来有句话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王伦作为一个秀才,胸中虽无学富五车之才,可却至少也熟读经书吧,应该知道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何最终却死在这上面呢?当真让人费解。

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叫:匹夫无罪,怀壁其罪。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当初,虞叔有块宝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先是拒绝,其后却为此感到后悔,说:“周这个地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因为拥有宝玉而获罪。’”于是怕因为宝玉给自己带来灾难,就主动献给了虞公。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百姓原本没有罪,可就因为有了这个玉,从此也就有罪了。

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因为王伦和虞叔有一个共同点:虞叔有宝玉,王伦有宝地。

梁山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几乎是所有造反之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所以说晃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直奔梁山,想要入伙,用其地理位置,逃避官兵追捕。

王伦有以下几点,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蠢。

第一:王伦蠢在肚量狭小,不能容人,这是林冲火并他时给出的理由。林冲当时走投无路,得蒙柴进举荐,来投靠梁山入伙。这个时候,王伦却因为自己林冲武功太高,自己以后震慑不了,给自己带来危险,于是百般推脱,先是以白银相赠,接着又以讷头名状的名义为难, 这是他因此得罪林冲,引来杀身之祸的根本原因。

说他蠢吧,你还别不信。你既然已经做了初一,拒绝他上山入伙,索性就拒绝彻底,让他没任何希望,以绝后患。结果倒好,他意志不够坚定,在听到朱贵等人的劝说之后,又有些摇摆不定,看到杨志武功与林冲差不多,于是心生一计,力邀杨志上山入伙,为的就是想用他来挟制林冲,以保全自己,这种在权术上称之为平衡之术。

哪知偷鸡不成把蚀把米,人家杨志死活不愿与他等为伍,反而却把林冲留在山上了,这就相当于在身边留下了一个定时炸弹,为日后身首异处埋下祸端。

林冲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心里怀着一腔对高俅父子的怨气,在走投无路之下,拿着柴进的推荐信上山避难,先是遭遇百般刁难不说,后来眼见王伦极力邀请杨志上山,这前后巨大的态度反差,岂能让他视若无睹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伦以自己的蠢举动,彻底激怒了林冲,使得林冲有了杀他之心。

第二:王伦蠢还体现在他不会做人,情商太低了。

首先,柴进是王伦的恩人,在你走投无路之下收留了你,又帮助你上了梁山,可以说恩大如天。按说,柴进拿着书信推荐林冲上山时,你就应该二话不说,痛快收了林冲。那么按照当时林冲走投无路的情况来看,你的举动无疑于对他有天大的恩情,这样无形之中,林冲自然就成了你的心腹,以他的武功,以后在山上,但凡有人要想夺你的位置,肯定首先要考虑林冲这一关。

可是王伦却因为嫉贤妒能,害怕林冲日后夺位,不仅丝毫不给柴进的面子,而且还处处刁难林冲,硬是把一个天赐的辅助之才,变得了自己的强大敌人,这不是蠢,情商低又是什么呢?

第三:王伦蠢在没有自知之明,而且贪婪不足。

我们说过,虞叔知道虞公想要得到自己的宝玉时,为了避免引起祸端,最终还是主动把宝玉献给了虞公,以求自保,这说明虞叔有自知之明,知道守不住宝玉这个烫手山芋,索性成全了虞公,保住了自己。

晁盖带人劫了生辰纲,逃往梁山避难时,按说王伦看到对方这么强的实力,如果有一丝自知之明,就应该主动让贤,以换取自己的梁山上牢固地位,以求自保。

只可惜,他却没有认清形势,还想着占据梁山这样的位置,依旧用打发林冲的方式打发晁盖,这下便彻底激怒了林冲,借机火并了他。

这是王伦的悲惨结局,也是必然的结局,因为即便是林冲不火并了他,以着他的性子,日后还会有其它人会结果他的。在北宋那个强雄四起,弱肉强食的年代,谁的拳头硬,谁的实力强,谁才能笑到最后。

王伦指望仅凭杜迁、朱鬼等人就想占据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宝座,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死是早晚的事,二龙山的邓目就是参照物。

当然,如果王伦够聪明,林冲出来时,痛快的接受了他,既照顾了柴进的面子,也给自己留了后路。然后也学着宋江假惺惺地让卢俊义的样子,装装样子把位置让给林冲,林冲不仅不会坐,反而会万分感激,从今以后,绝对会力保他坐稳第一把交椅。即便是后面晁盖等人来了,只要林冲不点头,你的位置肯定是稳的,晁盖也不敢强夺,毕竟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号可不是虚的,这是错在其一。

错之二:晁盖带了这么多人上山,你一看势头不对,但凡有点自知之明,装装样子,把位置让给晁盖,即便是他真的坐了第一把交椅,那么你这主动让贤的举动,也足以保你日后在梁山逍遥自在再多活个几十年是没问题了,结果他却又错失了良机。

王伦之死,死在必然,因其蠢,因其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水浒传   宝玉   梁山   武功   祸端   头领   生辰   走投无路   自知之明   秀才   美文   日后   举动   交椅   结局   主动   位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