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射雁,为什么花荣和燕青的结果却大不同?

鸿雁作为一种候鸟,有着固定的迁徙习性,它们一般在深秋,天气渐凉的时候,都会成群结队的去南方温暖的地方,觅食避寒,到了开春时节,它们却又相约着回到北方自己的根据地,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如此往返。

这种鸟组织纪律强,尊卑地位明显,在飞行的时候,都有固定的位置,从不会僭越窜位。

在《水浒传》中,有两次重点提过鸿雁,却各有不同的意境和深刻的含意,我们今天就试着分析一下。

第一次提到鸿雁,是在小李广花荣跟随宋江刚上梁山之时,当时宋江向晁盖正式介绍花荣时,曾经夸耀他箭术高明,例无虚发,简直说的神乎其神,当然小李广花荣确实有此真本领,宋江只是照实说了,算不得吹嘘。

可是时任梁山泊大头领的晁盖却不信啊!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内心是不服的,毕竟宋江对他有救命之恩,小李广花荣又是他带来的,多少也要给点面子。

花荣是何等聪明之人,一见晁盖的表情好像不相信,心里多憋屈啊!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箭术真的非常高明,更为了今后在梁山泊这个藏龙卧虎之地,能有一席之位,不被人看贬,于是在外出游玩的时候,眼见天上一行大雁飞过,二话不说,借了一张弓,当着所有兄弟的面,指明要射第三只大雁的头部,证明自己确实射箭本领了得。

这个就相当有难度了,我们知道天空之中,飞的最高的当属鸟类,而鸟类之中飞的最高的当属大雁了,据说一般高度都是在2000米左右,能够飞跃喜马拉雅山,历史上最高的飞行记录便是由它们创的。


同样是射雁,为什么花荣和燕青的结果却大不同?


平常人,不要说射中大雁,就是能看清楚就不错了,可是小李广花荣却说要把它们射下来,这却不算,还要指明射中第三只大雁的头部,这种难度就更加大了,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晁盖听了自然是不信,于是花荣借了一把箭,二话不说,当空一箭,箭去雁落,果然是第三只雁,而且还是中的头部,当时晁盖及众人对他是百般另眼相待。

自此花荣一鸣惊人,在梁山泊奠定了稳固的地位,深得晁盖和宋江信任。

同样是射雁,为什么花荣和燕青的结果却大不同?

可是还有一个人同样也是射雁,同样也是百发百中,而且还一口气射了数十只,结果不仅没得到宋江的表扬,反而被呵斥了一番,不能不说百般郁闷。

这个人就是浪子燕青。

浪子燕青是整部水浒传中最为完美的一个男人,可以是说独一无二的,因为自小跟着卢俊义,上山之后,虽然排名不高,但好歹也算是进了天罡之列。

他的射雁是在宋江打败辽军搬师回朝,然后中途又去了五台上,拜了智真长老询问前程之后发生的。

当时,作为刚刚归顺朝廷,急于想建功立业,迫切想要实现自己留名青史梦想的宋江,因为蔡京等奸臣当道,使得他原本可以灭了大辽的功勋因为搁浅,他不由对自己的前程很是忐忑与不安,再加上先是问道于罗真人,二次再求前程于智真长老,皆没得出个所以然来,他的内心非常的苦闷,对于前程非常的迷茫,心中忧愁,未来将不知何去何从,就在这个时候,燕青射雁事件出来了。

宋江正愁心中苦闷无处排泄,于是把燕青叫了过来,借题发挥,把天上的鸿雁比作自己的兄弟,把它们夸成是“仁、义、礼、智、信”的化身,指责燕青射杀它们,就如同自己的兄弟们被杀一样,甚是过份。

这当然是想找个出气筒出气罢了,只是燕青倒霉,正好撞在了枪口上而已,原本是一件开心的自得炫耀的事,结果却惹了一肚子闷气,美好的心情瞬间就没了,这可能是后来燕青不辞而别独自离去的根本原因吧。


同样是射雁,为什么花荣和燕青的结果却大不同?


你看看,同样是射雁,因为人物不一样,结果就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可谓天壤之明。

其实作者两次写雁都是有影射的,写花荣射雁,那个时候,梁山泊刚刚兴起,自此以后,各路人才聚集,最终形成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数万人马的壮举;而写 燕青射雁,正值宋江等人招安打仗归来,各自对自己的前程万般迷茫之时,射雁也正应了智真长老的那句偈句: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

从今以后,梁山泊人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最终如被燕青射过的鸿雁一般不得团圆,这也影射出了,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最终的悲惨命运,可以说令人唏嘘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喜马拉雅山   水浒传   梁山   另眼相待   人马   大雁   鸿雁   鸟类   长老   团圆   苦闷   美文   本领   头部   前程   浪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