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漂泊不定的日子

我找遍了学校周围,却始终找不到父亲,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最后,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终于找到了父亲、

他看着我满脸焦急,似乎有些歉意,又有些生气:“我在外面等你,看着这么久都没出来,实在饿的受不了,就先下来吃了碗面,原本是想在上去等你的,怕你担心......”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已经下午两三点了,不知不觉间,我竟把父亲一个人晾在了外面整整三个小时,可自己却毫不知晓。

看着父亲有些唯唯诺诺的样子,我有些愧疚。

父亲让我吃碗面再去寻位置,我没有吃,不知道为什么,不是不饿,而是吃不进。

父亲似乎知道我的心思,也没说什么,开始四处找房子,顺便看看哪个位置热闹,适合做生意。

最后,我们找到了人民广场,听那里人说,这里晚上人多,而且以前也有一个在这里做人体秤的生意,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来。

父亲把电子秤放在路边,让我在那里做生意,他去找住的地方。

我坐在路边,看着那杆花了几千块买的秤,听着它发出响亮的声音:测量身高、体重、胖瘦......我的思绪仍停留在大学校园里,久久不能自拔。

父亲去了很久,几个小时后,一脸兴奋的说,他找到了一间房子,价格很便宜的。

在外面生存,寻找住处,这对于半生漂泊在外的父亲来说,一点压力都没有,我丝毫不怀疑他的能力,更多的是敬佩。

父亲问我饿了吗?要不要买碗面吃?

对面就是一家拉面馆,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可我还是不想吃。

我摇摇头,告诉父亲,我已经赚了十几块钱了,父亲很高兴。

坐了一会,他才问我:“看了学校怎么样?”

我小声答道:“还可以吧,反正就是那个样子的!”

“娃啊,其实我知道,你嘴里说不想上,可心里还是不甘,知子莫若父,你是我儿子,我怎么能不了解你的心思呢?”

父亲的目光盯着地面,嘴里缓缓说道。

“其实上不上无所谓的,出去打工也一样的,反正最后都是要挣钱养家的,我不希望你和母亲这么辛苦了!”

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渴望上学,一方面又不希望父母这样辛苦。

“这个事以后再说吧,只要这个生意能赚钱,我和你妈就能想办法供你上完大学,你就不要想太多了!”

父亲看着电子秤,似乎对未来很有信心,对这个生意也很有信心。

晚上,华灯初上,这里慢慢热闹起来,我和父亲在对面拉面馆买了一碗面,大口吃完后,继续做生意。

真的没想到,这里的生意,比在常德还要好做,一块钱一个人,几乎就是排队收钱,简直让人出乎意料。

中国人喜欢扎堆凑热闹,对于任何一件事,都喜欢一拥而上,一块钱的东西也不例外。

整整一个晚上,我们都在忙碌中度过,心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广场上的人渐渐离去,再没人过来照顾生意,我们准备回租的小屋睡觉。

经过一个面店,父亲说:“智娃,饿了一晚上,我们吃碗面再回去睡吧!”

我说:“好!”

我们把电子秤放在路边,继续开着音乐,吸引顾客来光临,开始吃饭。

吃面的过程中,陆续有人过来量身高,一碗面还没吃完,我们已经赚了七八块了,面钱已经出来。

卖面的老板一脸羡慕道:“老哥,你这个生意可以啊,随便往那里一放,一会功夫,两碗面就出来了,这一天得赚多少钱啊?”

我和父亲相视一笑,他谦逊的说道:“小生意,混口饭吃!”

是啊! 一块钱的生意,确实是小的不能再小的生意了,也只能混口饭吃,可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容易满足。

回到出租房,照例是一间很小的房子,只有一张床。

出门在外,哪有什么讲究,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可以睡觉就知足了。

父亲已经把床铺铺好了,在自来水下,随便洗了个脚,我倒头就睡,父亲用新买的盆子,冲了个冷水澡,从电子秤里拿出当天收入,花花绿绿的外加满满一袋子硬币,整整二百多块钱,是我们收入最多的一次。

带着满足,他也睡了下来。

很快,我们进入了梦乡,我不知不觉又走进了那个美丽的大学,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是郎朗的读书声......

这里我们来丹江的第一天,以后我将会在这里呆上一千多个难忘的日子。

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又去了中心广场,继续做生意,父亲买了几个包子,在包子店倒了一大瓶热水,坐在公园的一个台子上,一边吃,一边做生意。

我仿佛找到了生意的窍门,看到有人经过,便喊一声:“过来量个体重啊!”

很多人听到叫喊,纷纷驻足,先是好奇的看了看电子秤,随即便站到秤上,进行了测量,最后掏出一块钱递给我的同时,取走了我手里的一张纸条,一边看,一边满意的走了。

父亲满意的看着我,夸我是个做生意的料子。

也许是因为上天的眷顾,第二天晚上,丹江大面积停电,于是所有的人全部聚集到了广场,这一天晚上,生意火爆到无法想象,几乎没有停过,光打印的胶卷硬是用了整整两卷,钱都来不及收。

那天晚上,我们一直到十二点才回家,我和父亲因为说话太多,嗓子都哑了,却痛并快乐着。

依旧到那间面馆吃面,照例面还没有吃完,十几块钱就出来了,面钱也出来了,照例面馆老板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离去。

这一天,赚了三百多块钱,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父亲激动的一晚没睡着,兴奋的跟我说:“智娃,我想好了,你还是去上学吧,以后我就在丹江做电子秤生意,你在这里上学,可以多学点知识 ,将来总归会有用的!”

我点了点头,心里踏实了好多,感觉离梦又近了一步。

连续两天丹江停电,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让我们越来越有信心。

然而一周后的一天,我们正做着生意,发现秤竟然坏了,父亲眼见很多人排队想称体重,却赚不到钱,一时急的焦头烂额。

他也刚接触这个东西,全部是电子产品,根本不会修理。

再加上价格太贵,他生怕弄坏,好多地方不敢碰,只能干着急。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告诉父亲说,让他试试。

父亲犹豫了一下,见对方一脸诚恳,还是答应了。

对方果然精通这个,三下五去二就解决了问题,然后恢复正常生意。

父亲一脸感激,和对方聊了一会,这时才知道,那人就是原来在这里摆摊称电子秤的人,因为前些日子家里有点事,所以耽搁了几天,今天过来看,发现父亲在这里,就没有把秤推出来做生意。

父亲顿时明白了什么,脸上露出一种沮丧的表情。

许久,才一脸憨厚的笑着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刚来没几天,不知道你之前在这里。”

那人摆了摆手道:“没事,做我们这种生意的,都是哪里人多,往哪儿堆,可以理解!”

父亲感激对方的帮忙,虽然心里不甘心,更知道先来后到的道理,于是说道:“没事,过两天你来了,我们就走,换个位置,到哪都一样。”

那人笑了笑,表示感激。

那天晚上,因为耽搁了一会,尽管没有前一天好,可也赚了二百多块钱,比以往生意都要好。

只可惜,这么好的位置,这么赚钱的地方,即将不再属于我们,父亲为此感到遗憾。

父亲准备寻找新的立足之地,可在丹江这个弹丸之地,找遍了所有位置,几乎再没合适的位置了。

那个时候,已经很明白了,丹江再非久留之地,于是只在丹江呆了一周的我们,又开始寻找新的地方立足。

我的暑假,经历了三个地方辗转奔波,时间已经所剩无几,父亲决定先回襄阳再说。

那个时候,襄阳就像我们的根据地,每当我们无路可走时,就暂时退居襄阳。

照例把东西寄存在襄阳老乡那里,父亲决定和我回家一趟。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赚了三千多块钱了,这相当于父亲原来在广东打工时的三个月工资。

母亲见短短一个月时间,赚了这么多钱,也很开心,两人做了一个决定,让我继续上学,他们一起出去称电子秤。

这一生,我不曾亏欠任何人,唯独亏欠父母太多,这辈子都无法还清。


第六十三章,漂泊不定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襄阳   块钱   美文   包子   体重   路边   说道   感激   父亲   生意   晚上   位置   日子   东西   电子秤   地方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