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诗和远方

师三下半年,临近毕业,基本上啥事没有,日子仍旧按部就班的过着,一切显得波澜不惊,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几乎没什么可以回忆的。

最后一个月,学校已经明确不再包分配,让学生自己找门路。

父亲回来了,找到了这个主任,之前她答应好的事情,一下子反悔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以前她收我们东西时,总是信誓旦旦的说:“你们放心,这孩子以后的工作,包在我身上,如果不能进市里的学校,最低能进镇上小学。”

父亲就是被她的信誓旦旦所迷惑,以致大量的往里面塞钱,投物,结果就像投进了一个黑洞一样,最终没了踪影,连响也不响一下。

她先是再三推脱,父亲找的急了,她就避而不谈。

父亲彻底醒悟,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姐姐在一家棉纺厂上班,原本通过别人的关系,在厂里当会计,也正好是她所学的专业,可她觉得会计麻烦,竟然主动提出下车间当普工了。

为了这事,父亲气的骂了几天,可又有什么用呢?最后只能任由她作了。

好在那段时间,丹江一个大专,准备开设一个新专业叫“小学教育”,面向全省师范学生公开选拔学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我眼见分配无望,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考试,希望有机会能进一步深造。

毕业回家那天,没什么可激动的。

同学们各走各的,甚至没有送行,也没有电影上所见到的依依惜别的场面。


第五十八章,诗和远方


我只记得,当时没有回家车费,我和尚天超眼见所有人大包小包的趁着车走了,急团团转,却没半点办法。

李明林看到我们急成这样,就给我们每人拿了些车费,才算能坐上车回家。

我没与任何同学道别,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看着狼狈不堪,满地皆是垃圾的宿舍,我在这里生活了整整三年,几乎没有一天开心过,心里自是没有丝毫的留念,只想早早离开这个地方,逃离这个地方,永远都不要再回来。

和尚天超拥抱着告别后,我就拿着包裹,背着被子坐上归家的班车,离开了学校。

别了,我为之三年奋斗和学习过的地方;别了,我醉生梦死的三年;别了,我心中最崇高的理想;别了,我还未得来及表白的爱人;别了,我曾经洒下的泪水;别了,我为之有过的屈辱和低贱;别了,我曾经留下的美好岁月......

踏上车的那一瞬间,回头看着学校,在内心深处与它告别,这里有的我青春,有我的梦想,有我的朋友,还有我暗恋的人,如今一切都将再见,愿你们今生一切安好。

坐在车上,我静静的思考着人生,想起书中的一段话:“人都会死,就像蜡烛一样,早晚会被烧光,那么一定在活着的时候要足够绽放自己,时刻绽放心情。如果你是一个有活力,懂得绽放自我的人,那么一定会给别人带来正的能量,你的运气也就一定会是好的;可是如果你一个消极,充满负能量的人,那么周围的人,看着你时,就像得了瘟疫,一定会离你远远的,恨不得把你埋葬才好。人生,也只有绽放,只有面带微笑,你的一切才会是幸运的!”

一路上,我回忆师范的三年,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这三年里,伤心远远多于快乐,消极战胜积极,我的内心,每天都充满了负能量。

尤其是最后一年多,我基本上每年都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导致很多同学对我敬而远之,以致最后沦落到无人可以话惜别的地步。

我想对所有的人说:“对不起,三年来,我给了你们一个令人讨厌的印象,希望你们不要记恨在心,原谅我年少无知。”

从今以后,我会尽量活的开心,尽量保持笑容,绽放自我,做一个随时传递正能量的人,不再让人生厌。

回到家里, 一家人都很惆怅,父亲总是唉声叹气,说以后怎么办?

母亲也没办法,说来说去,总是那一句:“哎呀,走一步算一步,这么大的活人,还能饿死了?长营大队,我们能供他上这么多年学,让他玩了几年,已经很不错了,你看看有几个人做到了?以后就是出去打工,好好努力,过几年找个媳妇,结婚生子,不是挺好的?。”

母亲说的很对,整个长营大队,坚持上这么多年学没几人。

我毕业那年,刘敏华考了个二本,一直以来,他父亲对他的要求不是清华就是北大,自然不满意,决定让他复读。

其它,除了李书玉,真没几个人了。

又过了半个月,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时村里人都轰动了,都说我有出息,夸父母有能耐,竟供出来一个大学生,我自然也很高兴。

父母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表面上高兴,可却又为通知书上的几千块钱报名费用为难,那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那个时候,家里早已捉襟见肘了,为了供我和姐姐,以及给姐姐找工作,这些年父亲出去打工的钱,大部分都用来送礼了,根本没存多少钱。

父母的意思是家里压力太大了,不想让我上了。

也许是经历了师范这件事,他们觉得,即便是上再高的学,最终也只能出去打工,还不如省点钱,早点出去赚钱。

我当然不愿意,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更何况那时我真的很想当老师,师范毕业没有分配,已经让我错失了一次当老师的机会,现在机会又来了,我当然不愿意轻易放弃。

除此之外,我还有自己的大学梦,文学梦。

有人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上了大学后悔几年

可是我宁可后悔几年,不愿遗憾一生。

崔光敏敏锐的嗅觉,似乎已经嗅到了什么,她听我说又考上了大学,连忙过来找我,哭着求我,哀求我不要再去上学了,我们一起南下打工,攒些钱回来盖房子,结婚,永远在一起。

她不提这些也就算了,被她这么一说,我越发怕了。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南下打工进厂---辛苦攒钱回家盖房---结婚生子----为供他读书上学继续南下打工------孩子上学----毕业南下打工......

这是一个死循环,如果不想着去改变,命运将永远不可能被改变。

我害怕这样的日子,害怕这种死循环,仿佛一眼就把日子看到头。

在学校,我看过《平凡的世界》,我和孙少平一样,都是那种想要扒着火车远去的人,而不是遵循这个死循环枯燥无味的生活着,那将毫无意义。

我甚至知道,上大学也不可能改变命运,可至少会有一线希望,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如果不上大学,这辈子就真的像父母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了。

“哥,你就听我的吧,咱们一起出去打工,给叔叔阿姨减少一点负担,过两年就回来结婚,然后再出去打工,过几年就可以盖楼房,买车了,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看着崔光敏声泪俱下的哀求,我的心在颤抖,手里的录取通知书,让我觉得越来越沉重。

我咬着牙,拒绝了她的要求,坚持要去读书。

我说:“小敏,我知道你的心思,我也想和你在一起,可这是我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我想上大学,想学的更多,飞的更高,不想一辈子困死在农村,希望你能理解!”

她万般失望的回去了,没过几天,就随着村里人一起南下打工了,竟连招呼也没打,看来是对我失望到了极点。

曾经我是那样憎恨姐姐,不懂得体恤父母,从那以后,我却摇身一变,成了姐姐。

我像她一样,每天缠着父母,让他们支持我上去大学,并且承诺,等大学出来,就去找工作,养活他们,让他们休息,不再那样辛苦。

父母很为难,一来他们真的老了,对于父亲来说,钢厂里的重活他已干不了了,实在不知道依靠什么挣钱了;二来,他们看到我为了上学这么伤心难过,自己却无力供养,心里很是难过。

最终,父母咬牙同意了我的哀求,答应供我继续上学。

面对几千块钱的巨款,母亲开始到处借钱,父亲则在盘算怎么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好供我顺利完成学业。

那段时间,每个人的眉头都拧成了一股麻花,家长没有一点欢声笑语。

母亲经常回忆说:“自从你们姐弟上学,我一听说借钱就怕了,村里这么多家,哪一家哪一户没被我借过钱呢?实在不想张嘴求人了,可不张嘴不求人,钱又从哪来呢?没有办法,只能去借!”

我知道母亲的心酸和无奈,可那个时候,我简直就是被猪油蒙了心,想去上大学。


第五十八章,诗和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醉生梦死   别了   美文   村里   师范   能量   远方   分配   后悔   家里   父亲   姐姐   母亲   父母   日子   学校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