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洁爱反成咎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容得。

待人处世,不可过于洁白,应用度量接纳不名誉、污率和垢秽。又,与人交往,爱憎之心,不可过分表白,必需能包容所有善恶贤愚。

过分洁爱反成咎

过分洁白·便成洁癖,而非真正爱干净。污辱和垢秽之事也应视情形忍下来。这种情景,在人生过程中,会时时碰见。自己虽洁身自爱,也应有接受污垢的雅量,如果不能忍受污辱秽垢,便不能在社会中,觅得立足之地。当然,本文并非劝各位与筲小之辈同流合污,而是说,待人处世方面,应有容纳污辱秽垢的度量。

其次,在人际关系中,对人的爱憎,不可过分表白,因为世上的人,形形色色不能奢求所有人皆顺我心,合我意。如果将自己对周围人士的爱憎之心,过分表露,便易使他人误为,某人与自己似是同一立场,而结党营私,党派之争便势所难免。在党派之争中不幸落败,身畔同党之士必将纷纷求去,终了,莫不落得孤立无援。而且,即使获胜,也势必不能。


过分洁爱反成咎

与他人和平相处。如果能接纳所有圣贤愚智之士,承认其优点,必能深得人心,广结好友。

战国末期,楚之屈原,为人过于洁白,得罪小人,而被放逐于江南《楚辞·渔父篇》记载: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阊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掘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傲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心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腹之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最后仍投湘水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屈原   不名誉   结党营私   过分   深得人心   贤愚   渔父   洁身自爱   爱憎   雅量   何故   党派   善恶   度量   美文   洁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