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旁的冬天

不知为什么,但凡在书上看到“围炉夜话”四个字,我的心瞬间便被一种温暖的情感击中。我知道,很多人有根深蒂固的“月亮情结”,说月亮是别在故乡的一枚徽章。还有人有“炊烟情结”,说沿着炊烟的方向就能找到故乡。我却有一种“火炉情结”。有火炉的地方,才有家。

火炉旁的冬天

冬天一到,我就开始想念火炉。故乡的火炉,不动声色地盘踞在老屋里。它和门口那只忠诚的狗一样,永远不离不弃守着老屋,它们俩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小时候一家人守着火炉的时光,永远那么温暖。

立冬过后,风越来越猛,院子里的杨树叶似乎在一夜之间落光。父亲开始张罗着盘火炉。盘火炉,对我们来说就像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意味着冬天来了,我们会做好准备。父亲找来砖头,活好泥巴,就在外屋忙起来。我们姐妹三人围着父亲帮他打下手。这个火炉,会陪伴我们整整一个冬天。它对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火炉既用来取暖,又可以做饭,是漫长的冬天里最温暖贴心的慰藉。

母亲心灵手巧。那个贫瘠的年代,冬天的主打食物是白菜红薯,可是母亲把最普通的食材做出不同的口味。整个冬天,火炉上香气四溢。每天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围炉夜话”。炉火的光,映红了我们的脸。父亲忙着给我们准备“夜宵”,在炉火上烤上几块红薯,或者几粒花生。

母亲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事。母亲说起,她和父亲上学的时候在一个班上。母亲说:“你爸爸那次考数学,考了个大鸭蛋!”我们哈哈大笑起来。父亲赶紧争辩:“我那阵帮家里干活,根本就没上学嘛。”父亲还说:“你妈上学的时候每次都考第一名呢。要不是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人家没准早是大学生了。咱们都得跟着享福了。”母亲白了父亲一眼:“我要是考上大学,还能在这儿?这几个丫头不定是谁家的呢!”父亲故意做出不高兴的样子,说:“怎么,你不甘心?”母亲嗔他一句:“去!”一家人说说笑笑,吃着火炉上刚烤熟的红薯、花生,屋子里满是欢笑声。

有时候,母亲还会教三妹唱一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母亲年轻的时候在戏台上唱过戏,可惜我和大妹五音不全,只有三妹遗传了母亲的“艺术细胞”,唱起来有板有眼,惹得一家人拍手叫好。温暖的火光中,一家人喜笑颜开,幸福极了。

每年冬天,有火炉相伴,我们都会度过一个美好的冬天。有火炉在,任凭窗外朔风呼啸,心是暖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记忆,仿佛一幅旧年的画,虽已褪色但温暖依旧。

乐观的父母,让我明白了,只要心中有一份热爱,再贫瘠的日子,也会丰盈而富足。

(作者:王纯)

(周继红摘自《燕赵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冬天   炉火   月亮   贫瘠   夜话   炊烟   红薯   火炉   美文   花生   情结   故乡   家人   父亲   温暖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