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年”最初是一个会意字,像一个人背着一捆稻禾回家的样子。

年: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过年”就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去旧迎新。

“同年”除了指出生于同一年之外,还可以指同科中士。

中国人每年都要过年,这个“年”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年”的本义就是丰收。《谷梁传》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又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都是这个意思。庄稼收割完毕,古人要庆祝丰收,同时祭祀祖先神灵,这个节日就称作“年”。邢昺解释道:“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不过据《尔雅》记载,尧舜的时候不叫“年”,而叫“载”;夏代的时候叫“岁”;商代的时候叫“祀”;一直到了周代才改称“年”。

中国民间有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认为“年”是一种怪兽,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赶走这头怪兽,辟邪驱凶,保佑家中平安。不过放鞭炮的习俗起源很晚,南朝时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人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称作“爆竹”。但是周代时已经有了“年”,可见“年”是一头怪兽只是民间相沿的传说,实际上“年”的形成还是跟岁末的祭祀有关,这从载(尧舜)、岁(夏)、祀(商)一直到“年”的演变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载”有祭祀的意思,比如载社就是祭祀社庙,载璧是祭祀时所用的玉;“岁”和“年”同义,一年的最后一天要举行仪式,击鼓驱疫,谓之逐除,这就叫“岁除”,也含有祭祀的意思在内;“祀”就更不用说了。因此,相沿而到周代的“年”字,仍然继承了前几代祭祀的含义,跟岁末的祭祀有关。今天我们所说的“过年”,意思就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把这个旧年过去,迎接新的一年。这才是“过年”的本义。孟浩然有诗:“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青阳是春天,逼着“岁除”,一年赶紧过完,好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一年、年龄等义项之外,“年”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用法,就是科举时代同科考中的人的互相称呼,比如年谊即指同年登科的关系,《儒林外史》:“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可互称同年,除了指出生于同一年之外,还指同科中士,唐人李肇说:“(进士)俱捷谓之同年。”清人顾炎武说:“同榜之士,谓之同年。”

(作者:许晖)

(周文燕摘摘自《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青阳   岁除   儒林外史   尔雅   鸡鸣而起   至亲骨肉   周代   尧舜   本义   中士   爆竹   祭祀   岁末   祖先   美文   同年   白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