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老先生在美食中寻找治愈系力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总是格外受读者青睐。他写美食,写亲人,写朋友,也写生活百态。在他的笔下,从不缺少真挚的情感表达,也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其文章才会给人以灵动和温暖的感觉。

记得在《吃食和文学》一书中,汪曾祺老先生的儿子汪朗对父亲的评价很到位。他说,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有各种各样的味道,酸甜苦辣都沾点边儿,有意识地向读者呈现世间的美好事物,描述生活中好玩儿的一面,但又切切实实地活在当下。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老先生在美食中寻找治愈系力量

的确,汪曾祺老先生的一生经历过不少事情,却一直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人生。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所缺少的。换而言之,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饱含治愈系力量,既能够让人感受到来自的心灵上的宁静,也可以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有句诗叫做“采葵持作羹”。汪曾祺老先生很好奇“葵”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蔬菜。后来,通过大量的考证,终于弄明白原来“葵”指的就是冬苋菜。这种菜叶片圆如猪耳,就连叶梗也是绿的,在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方可以见到,常常被用来做汤。

时隔几千年,葵虽然有了新的名字,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对此,汪曾祺老先生感慨到:“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所以,年轻人要多积累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老先生在美食中寻找治愈系力量

也许一些东西一开始吃不惯,但吃吃,就会品出味儿来,毕竟人的习惯也是随时会改变的。这句话同样适合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一个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一定是敢于挑战自我的。而人一旦决定迈出舒适圈,未来也会发生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即使离开,还是心有牵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怀念故乡,也是在怀念那个年少的自己。汪曾祺老先生对故乡,同样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在《故乡的食物》一文中,汪曾祺老先生就对故乡高邮记忆里的美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比如,家家户户每年都要准备的炒米,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且连装炒米的坛子都是固定的;比如,咸鸭蛋是高邮一绝,在端午节大人们还会给孩子打“鸭蛋络子”,这与其他地方吃粽子的习俗明显不同;又比如,蒌蒿、枸杞、荠菜、马齿笕等野菜,吃起来也是很有味道的……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老先生在美食中寻找治愈系力量

这些食物在如今看来也许称不上有多珍贵,但在汪曾祺老先生所生活的年代里,却是宝物一般的存在。当然,即使到如今,有些人还是对这样的野菜情有独钟。他们吃的是回忆,也吃的是健康。

汪曾祺老先生是作家里公认的美食家,他喜欢做菜,也喜欢调配食材尝试新菜。从买菜到做菜,再到家人围在一起吃菜,这样的过程是很有成就感的。为此,汪曾祺老先生曾说:“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后来,又说:“凡菜皆达于极致,浓就浓到底,淡就淡到家。这样才称得起是‘饮食文化’。”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小说要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昨天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想得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汪曾祺老先生在美食中寻找治愈系力量

当汪曾祺老先生将吃食与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诞生了如今读者所看到的生活哲学。其中,不仅有来源于日常的小确幸,还有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内容,读起来总是令人心情舒畅。

《吃食和文学》是一部很有趣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汪曾祺老先生关于美食的文章,充满质感的精美装帧,如同一道恰到好处的开胃菜,重新点燃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双11好物节##全民荐书人##散文#@文化发展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高邮   络子   老先生   炒米   美食   人心   野菜   美文   烟火   故乡   饮食文化   蔬菜   事物   世间   味道   食物   人间   读者   力量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