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为什么会使人反感?

巧言令色,为什么使人反感?

我们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

在领导面前花言巧语、溜须拍马,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有的人说得很漂亮,但一到具体做事情上就无从下手。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也就是能说会道,夸夸奇谈,这种人很难做到“仁”,巧言令色,巧言,就是能说会道、花言巧语,令色,可以理解为虚伪、伪装或假扮。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到的矮子。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是一种应付或伪装。

巧言令色,为什么会使人反感?

巧言令色,这是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能言善辩。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说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巧言令色,为什么会使人反感?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孔子的教育方法,他之前先讲什么是仁,担心人们做不到,难度太高,或者不明白,他就从反面去讲什么不是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好的行为的习惯,随处可见。这些都说明了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去思考,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法。


此处的“仁”就是一个人修身的根本,做人做事需要知行合一,真诚以待。也就是一个人的品德和德行,也是儒家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巧言令色只是其中的一点,我们生活中、行为中还有很多陋习,需要改进和修正。就比如最近的各类明星事件,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没有内心强大的格局和境界,即使有更多的财富和名利,照样身败名裂。

巧言令色,为什么会使人反感?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人总是夸夸其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仗着自己表达能力好而在语言上压服别人,这就是德行上的亏欠。我们看一个人,表达能力重要,知行合一更重要,否则说得头头是道,一日做起事来,一事无成,不是让人反感吗?

更重要的是,修行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一旦面临真实的考验时,夸夸其谈,有用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巧言令色   反感   因人制宜   儒家   只说不做   孔子   能说会道   夸夸其谈   头头是道   花言巧语   德行   质朴   反面   品德   美文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