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景逊 ▏(回忆)微型部队大院之二

《微型部队大院》

—在漳州部队大院散记之二

漳州市是一座爱国拥军的模范城市

作者:裴景逊


漳州市人民政府是爱国拥军的典范。

当年,人民政府对驻防在漳州市的部队(空8军,陆军,陆军医院,公安军等军种兵种)家属和子弟在安置工作和子女入学教育方面都提供了理想的单位和学校。比如,我们就读的龙溪师范附属小学和实验小学都是龙溪地区教育响当当的名校。

龙溪师范附属小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很重视对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裴景逊 ▏(回忆)微型部队大院之二

我们在校期间,学校运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们了解漳州市和周边的红色基因:

1931年,毛泽东主席曾带领工农红军进入漳州市的红军纪念馆参观;去南山烈士陵园祭奠革命烈士;游览中山公园里耸立的红军身背斗笠持枪的雕像塔;去厦门市的鼓浪屿登上日光岩民族英雄郑成功巨型雕像附近,聆听解说员讲述郑成功抗荷收复台湾的故事;来到厦门市台海海战中牺牲的海军烈士安业民纪念碑前敬献花圈,聆听安业民奋不顾身保护军舰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到龙海县参观一位在民兵训练时,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烈士的英雄事迹展览。

每当走进望着校园里生长的木棉树绽放着火红的木棉花,仿佛就像看见了为新中国解放牺牲的英雄先烈的化身。它是先烈鲜血染红了它,红色的国旗,团旗,红旗一角的红领巾,红小兵袖标都是红色基因之一。学校对小学生们的爱国思想教育的烙印已铭记在心,自觉抵制反动宣传的诱惑。

每当同学们捡到从台湾当局利用风向将气球和降落伞随大风刮落在居民区的反动宣传品比如,传单,照片,部分小食品时都能在第一时间上交给学校的老师。

漳州市人爱憎分明。他们敬佩抗金英雄岳飞,痛恨奸臣秦桧,所表现的形式也很奇特。漳州人早餐吃油条时干脆就称油条为“油炸桧”。

中山巷的居民是友爱善良,节俭朴实,勤劳勇敢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

中山巷居委会领导,在生活细节上会主动与大院家属沟通军民关系他们想得很周到。他们来到大院告诉军属们做饭时的泔水和人夜间的排泄物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居委会提前安排好讲究卫生的处理方法。

他们告诉军属们,每天的淘米水和刷锅水都倒在他们为每家提供的泔水桶里,三顿饭后,会及时来人把桶里的泔水倒走并将泔水桶洗刷干净送回原位,泔水桶一点异味都没有。

早晨,孩儿们拎着晚上排泄物的木马桶送到他们指定的地方有一排排指定各家的大缸,掀开木板缸盖倒入再盖好缸盖就行了。

这些农家肥料他们都有专人定时来收取并送到指定的地方处理,中山巷里卫生环境很好。

中山巷时令水果上市的季节,早晨,居委会会安排人在大院窗户墙根下放好一排小小竹筐水果,水果不多三、四斤吧,装水果的小竹筐也是居民编的,形状有点像套在马嘴上的箍嘴,但筐里装着的都是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荔枝、龙眼、芒果......果实鲜艳夺目,送来的三,五根甘蔗就更简单了,用草绳把甘蔗头,中间,尾捆三匝挺牢固的立在墙上就行。甘蔗有绿色的紫色的据说紫色的甘蔗是民间从台湾引进的品种。

中山巷的居民都知道这个微型部队大院里居住着在卫生系统工作的人,偶尔居民和小朋友有个头疼脑热及小外伤的时候,大人就会领小朋友来到大院,找邹阿姨和我母亲或其他在家的大人们帮助他们及时处置一下。大院的人为能回报中山巷居民,大人们会找出对症的药品,为她们及时提供一些治病的小药和外伤涂抹用的红药水,紫药水,黄药水,消炎粉。

过年前夕,居委会让用泔水的人家在杀猪后,拎着一斤左右的细长条猪肉送给我们各户,这些令人嘴馋的新鲜猪肉太诱人了。

这种军爱民,民拥军之间的互动无形中拉近人们交流的距离。大院家属们,在这种交流中充分体验到了中山巷居民拥军,用行动处处关心军属。他们在生活细节处流露出的质朴、宽容、理性,显示出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缩影。

难怪乎,谢冰心老人写的《小桔灯》文章是那么动人、令人过目难忘,上口。她老人家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福建省,她所描述的人是福建人啊。漳州市的人文素质沉淀深厚有历史渊源。

现实生活中的漳州市人民在遇到自然灾害国家利益受到损失的关键时刻会做出来高尚无私的选择。

比如:八大样板戏之一的《龙江颂》反映的故事背景就是弘扬漳州市龙海县一个生产大队在一次大洪灾来临之际,大公无私牺牲小集体的利益,主动决口让洪水从自己生产队的庄稼地泄洪,减少其他生产队更大面积的庄稼受损失的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中山巷的居民在我们遇到危险时刻会毫不犹豫伸手相救的,具有舍己救人的美德。

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和中山巷的小伙伴们都去九龙江中山巷下游游泳了。我的两个小妹妹们来到九龙江游泳,她们在水中用一根长竹竿互相打闹玩耍时,不知不觉被水流推到了深水区溺水了,妹妹们的小脑袋在江水一沉一浮的,惊吓时断断续续发出的尖叫声,传到了沙滩上的人听见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男一女两个人,立马跃人江中,飞快地向我妹妹溺水的方向游去及时在急流的江水中救出了小姐妹俩被拖到沙滩上救活了。第二天,我母亲买了一些礼品到救我妹妹的人家登门致谢,才知道救我俩妹妹的兄妹住在中山巷的电业局职工,名字现在记不清了。

九龙江涨大水时,激流滚滚混浊的洪水江面上从上游冲刷下来大量漂浮物,如:木头,断树枝,竹子,草垛,冲散了架的各种竹制,木质的家具,时不时还可以看见一两只小猪,小猫,小狗和蛇在江水里浮动,洪水所带来的灾难让人看得感觉惊心动魄的。

大院的大人都去工作单位了,我们也不能去上学了都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这时,居民们只要看到我们去涨大水的江边捞木柴或打捞一些可利用的漂流物就会毫不犹豫地一把把我们从岸边拽回来送到安全地方。居民们是用爱心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关注,保护大院小伙伴们的人身安全,挺感人的。

居民对我们很好,我们怎么报答呢?年龄小力气不大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

中山桥每天都有人力木板胶轮车来回往城里城外运送物资。板车夫的衣着头戴斗笠,身穿布背心脚穿草鞋拉着一车沉重的物资,双手握着板车的两个车把,单肩膀套着一条栓在板车前木沿大约有四指宽的板带,运用肩拉,猫腰用力,脚蹬地之和力前行着,板车的左右两边和前后分别有四个孔洞插着四根方形立柱,它的作用是固定车上物资防止脱落也是用绳子固定物资的柱脚吧。在板车前沿的两侧分别还有两个较长的麻绳套,是给跟车的力工拉车备用的。跟车的力工时而在板车后面推车,时而用绳套在左或右帮着用力拉车行进。

我们上学或放学途中,看见板车夫拉车费劲时就会跑到板车后或两侧将小书包往身后一甩小腰一弯身子向前双手搭在板车上或两侧的立柱上帮着用力推车,这时的拉车师傅突然感觉行进中的板车轻了不少,不自觉的回头看看,原来是一群小朋友在帮着推车呢,瞬间露出了笑容。

我们学会游泳后,有时,大桥上的行人的斗笠被一阵风吹入江面上,小伙伴们只要看见了就脱掉上衣穿着短裤跃入江里向漂浮的斗笠游去,行人看见有人捞斗笠了就会来到岸边等待,当小伙伴们把斗笠交到他的手,也有自豪感的。个别人会拿出几分钱答谢,这钱小伙伴们是不会接的。

闽南话是我国很难听懂的语种之一。

部队家属来自祖国各地,说话的语言不同和居民们讲的闽南人交流沟通时是挺费劲的。

闽南话与普通话在表达同一内容的单词上发音是不一样的。比如: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对一个听不懂闽南话的人来说,听到闽南话从单词发音基本上是不懂得对方在说什么呢。

初到漳州市的人对闽南话的认知一般是听不懂、学得慢、忘得快。比如,我在漳州市生活了10年,现在就记住了一句闽南话,“夹甭”(语音),除了说闽南话的人能听懂“夹甭”是“吃饭”的意思,没在闽南地区生活过的人听不懂“夹甭”是什么意思的。

当时,我和同学说话交流时都是用闽南话,讲得还挺“溜道”(东北话“流畅”的意思),现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夹甭”,我还记得同学们和认识我的人都叫我“小老大”。

居民用闽南话称呼军人和家属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李解放军”,知道在部队的职务就称呼“李支队长”。称呼军属就叫“解放婆”(可能是解放军老婆的意思吧),体态胖一点就叫“胖解放婆”;部队子弟就叫“解放崽”。我也不明白闽南话对我们的称呼是褒义还是贬义。

解放前,居民对解放军群体的认知有点抽象,但他们知道当代的军人是当年红军的延续。

解放后,居民对军人和家属有了认知。大家生活在中山巷,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属与居民接触频繁了,聪明的居民就创造了对军属和部队子弟简洁明了又上口,符合地域语言的称呼。

称呼,是人类之间为了沟通选取的一个容易区分识别的特定符号,人民群众才是创造语言的大师。

在漳州市部队家属和子弟已经从语言交流,生活习俗,衣着打扮入乡随俗了,特别是饮食中享受着闽南特色小吃比如;麻池(糍粑)臭头粿(萝卜糕)海蛎煎,卤面,贡糖,花生酥,大炊饼(一分钱两个)还有两分钱一串的木薯粿粘糖粉等等,已经在这座美丽的城市生活的其乐融融。

裴景逊 ▏(回忆)微型部队大院之二

本文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大院   漳州市   部队   漳州   泔水   军属   闽南话   板车   斗笠   中山   甘蔗   居委会   子弟   美文   家属   居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