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强|回忆我的父亲赵清河(上)

文/赵炳强

(一)

我的父亲赵清河,1915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南沙井村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

据赵家家谱记载,明末清初,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一个青壮年妇女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放着一个男孩,从山西一路逃荒来到山东博山南沙井村安顿了下来,经历了数代人,到了我爷爷这一辈,形成了一个大家族,我爷爷有五兄弟,我爷爷是老小,爷爷生了我父亲,父亲下面还有四个妹妹。

据奶奶说,父亲出生时,奶奶正在做梦,梦见一只大白虎跳到院内,奶奶受惊吓醒,不久父亲就生下来了。

赵炳强|回忆我的父亲赵清河(上)

(博山南沙井村)

父亲属景字辈,家门口有一棵明代的老槐树,故取名叫赵景槐。

父亲出生时的西屋至今还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南沙井村的赵家祖宅大院至今还保留完整,是博山目前尚存不多的明清古民宅。

赵炳强|回忆我的父亲赵清河(上)

(父亲出生时的西屋)

父亲年少时好动,顽劣。经常带着侄辈们爬树,翻墙,掏鸟窝,一个冬天下来,奶奶给他做的新棉袄一只袖子不知掉哪去了。

父亲还不墨守成规,一次,父亲偷吃了祠堂里供奉神仙的肉食品,被抓住了,按庙规是要处死的,被五花大绑走至村口时,父亲见机会来了,大喊大叫不肯走,村里的赵家长辈们听见喊声,出来看见父亲被捆绑着,便与那帮人交涉,最终把父亲解救了下来。

父亲还喜欢打抱不平。父亲的一个堂姐嫁到外面,结婚后不久经常回家,脸上总挂着泪花,父亲一打听,是堂姐在丈夫家受了欺负,父亲立即纠集赵家20多个兄弟拿着棍棒冲到对方家中一顿猛砸猛打,最后,还逼着对方抬着轿子,吹着喇叭,赔礼道歉把堂姐接了回去。

(二)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卢沟桥的枪炮声传到了山东,也传到了南沙井这个小山村。当时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开办了一个抗日救国培训班,父亲与邻村的岳峻,还有一个地主家的陈姓青年报名参加了培训班,在培训期间,三人仿造《三国演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形式,杀鸡举酒结义,结拜为三兄弟,矢志抗日救国。

不久,听村里人说,有二个党在县城招兵,父亲就赶到县城去听演讲,听了两边演说之后,觉得共产党这边说得更有道理些,于是,就决定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报名参军时,父亲与岳峻同去,八路军报名处询问了双方家庭情况后,批准了岳峻入伍,我父亲没有被批准,理由是岳峻家有几兄弟,我父亲是独子,且我爷爷年龄大需要人照顾,就劝我父亲回村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工作,父亲回村后受党组织指派,担任了南沙井村的抗日村长,并于1938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父亲,岳峻,陈姓青年三个人的人生道路如同电影《大浪淘沙》里的四兄弟,由于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不同,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岳峻与父亲先后参加了八路军.

陈姓青年留恋富足的家财回家去了,一生务农,晚年还给我父亲来过一封信。

岳峻入伍后一直在主力部队干。父亲说岳峻能打,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路上来没当过副职,在一次战斗中,父亲与岳峻在战场上相遇,那时岳峻已当了营长,父亲是连指导员,岳峻飞身下马与父亲简单寒暄了几句,塞给我父亲一只钢笔,就匆匆离去。解放后岳峻任2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顾问。

这都是后话了。

(三)

父亲于1939年3月入伍,任八路军115师山东纵队四支队三团九连政治战士。父亲曾自豪地跟我说,由于他是党员,一入伍就是排级干部,同年6月,父亲任连副指导员,8月任连长,10月转任指导员。

此后,就进入了艰苦而残酷的抗战阶段。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四次大的反扫荡战役。

一次,在日军铁壁合围的扫荡中,父亲带着连队躲进一条山沟里,周围不远都是日军穿来穿去。父亲回忆说,他们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如被发现,全连都完了。

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父亲带领全连打了三天三夜,不停地奔跑,没吃东西,最后战士们实在跑不动了,就地休息,看见一条狗过来,刚好就解决了全连的一顿饭,烧了一大锅狗肉汤,一人喝了一碗。父亲一直看着战士们吃,最后,通讯员端来一碗汤给父亲,父亲问战士们都吃到了吗,通讯员说大伙都吃了,就剩你一人没吃了,父亲这才端起碗来吃。

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继承了井冈山时期红军的光荣传统,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官兵一致。

在一次攻打日军的碉堡时,父亲身先士卒冲在前面,第一个钻进了敌碉堡门里,一颗子弹射来,穿透了父亲的帽檐,稍偏一点,父亲脑袋就开了花。

抗战初期,中央先派徐向前同志来山东主持军事,在一次战斗中,父亲看见徐向前距离他三十多米的地方,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那时徐向前身体不好,不久,徐向前因身体原因离开了山东战场。后中央又派罗荣桓率部来到了山东。

(四)

1941-1942年,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鲁南军区选派了一批军政兼优的基层指挥员去敌占区开展敌后武装工作,父亲被派往临城,滕县,邹县,微山湖一带开展工作。

父亲单枪匹马一个人来到这里。

当地有一个大地主,叫赵清×,这个地主思想比较开明,主张抗日,同情共产党,父亲首先找到他寻求支持帮助建立落脚点,父亲为了统战工作的需要,也就改名字叫赵清河,跟他称兄道弟,这个地主后来也为父亲站稳脚跟提供了很多方便。

初到敌占区,落脚是个大问题,一次,父亲来到一个穷苦人家落脚,想休息一下讨口水喝,那家只有两夫妻,那家男人见父亲进来后就关门出去了,女的然后脱衣服想与父亲亲热一下,只要求父亲给碗饭吃就行了,父亲见状立即正色对她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有着严明的纪律,不能干这种有辱共产党名声的事,教育了她一番后,解下身上的干粮袋送给他们夫妻俩就离开了。

在日军扫荡严酷的环境中,父亲还在微山湖的芦苇荡中躲过三个月,每晚只能坐在草地上睡觉,由于湿气太重,屁股上长了一个疖子,后年年在那个部位发作,直至他的晚年。

开展敌后武装工作虽不像战场上厮杀来得那么直接,但也充满了凶险,现在看来还富有戏剧性。

一次,父亲几个人来到县城中侦查,晚了,城门关闭出不去了,怎么办?父亲他们想到了县警察局长喜欢逛窑子,于是父亲他们化妆成嫖客先潜入了进去,果然不久这个警察局长来了,父亲几个就拿枪架着他走向城门,叫开了城门后出去了, 末了,还警告这个警察局长不要做坏事,不要与共产党作对,否则不会放过他,这个警察局长吓得唯唯诺诺赶紧离开。

在又一次进城侦查中,父亲化妆成农民挑着一副担子行走,经过一个路卡时,遇日伪军盘查,父亲应对后离开,没走多远,那几个日伪军感觉父亲不像个农民,就叫父亲回来,父亲回头走了几步,感到不能再往前走了,突然从腰间掏出双枪对着他们就是一梭子。

枪声一响,全城大乱,“八路进城了” 的喊声此起彼伏 ,场景跟电影《平原游击队》 中的李向阳进城一模一样。

随后父亲拼命往外跑,后面追兵也紧追,父亲跑得快,鞋子都跑掉了一只,总算逃脱。

父亲有一次在一个老党员蔡二嫂家中隐藏留住,她家就在敌炮楼底下,一天,一群伪军突然闯进她家,父亲来不及躲避出去,蔡二嫂的瞎眼瘫痪婆婆就叫父亲拿枪给她,顺手压在她屁股底下坐在炕上,敌人进门后,蔡二嫂与他们周旋,搭腔说父亲是她娘家表弟,敌人问为什么父亲口音不像本地人,蔡二嫂说父亲常年在外跑买卖,很少回家,接着蔡二嫂塞给我父亲一个酒瓶,对我父亲眨眼说快给老总们去打酒,父亲拿起酒瓶就出去了。后来那帮伪军过了一下就离开了,估计他们觉得在炮楼底下也不可能会出现共产党。

军民鱼水情是八路军武工队立足的根基,没有鲁南老百姓的冒死鼎力支持,共产党就不可能在鲁南大地上建立起根据地。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开展工作,父亲在那一块站稳了脚跟,组织起了一只敌后武装力量,1944年,父亲担任了临城第六区区委书记兼区武工队指导员。

为此,日伪军对我父亲恨之入骨,想尽一切办法要除掉我父亲,他们发布公告,对我父亲明码标价,抓住我父亲赏2000大洋,打死我父亲赏1000大洋,拿到我父亲的枪赏一个老婆。在重赏之下,区武工队副班长徐宜南出卖了我父亲,向日伪军透露了我父亲的生活起居规律。

1945年2月22日,敌日伪军申宪五部三十多名日伪军在叛徒徐宜南的引领下,趁着黑夜,摸到了滕县丁塘村区委驻地。

那天,正好鲁南二地委委员,宣传科长文立正同志来到区委检查工作,深夜,文立正与父亲谈完工作后准备休息。

平时,父亲都是睡在炕的西头,那一头宽平,睡得舒服。文是领导,父亲就礼让文睡西头,父亲睡东头。

深夜,有备而来的敌人摸到房间的窗户边,对着炕的西头就是一阵排枪射击,文立正头部中枪数弹,连吭都没吭一声,当场牺牲。我父亲身体一侧棉衣被打花,仅腿上擦破了一点皮。

枪声一响,父亲惊醒,顺手从枕下摸出驳壳枪对着窗口就是一梭子,外面立即有人叫“没打死,没打死”,“进去,进去”,可是喊了半天,就是没人敢冲进来。就这样,双方对持着。

村外,区武工队队员们听见枪声后马上赶回来增援,敌人见我援军来了,知道占不到什么便宜,就逃走了。

事件发生后上级党组织进行了几个月的调查,最后查明是区武工队的副班长徐宜南为了领赏,出卖了我父亲,此事当地组织定为“丁塘惨案”,地方党史中都有记载。

抗日战争结束后,叛徒汉奸徐宜南被抓获,审判后被枪决。

文立正烈士是湖南衡山县人,1911年出生,青年时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1934年参加革命工作,曾担任过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政委李正形象就是根据文立正名字的谐音塑造的。

文立正家庭出生比较复杂,他父亲是县伪警察局长,他的一个弟弟参加了国民党,后去了台湾,官至国军中将,文立正在北平读书期间给家里写过一封信,文立正后面参加革命直至牺牲家人都不知道,解放后,衡山县政府一直把文立正的家人当反革命家属对待。

直至1973年,文立正的表弟陈铁如在枣庄发现了他表哥文立正烈士的事迹,即向文立正的家乡政府反映,由于那时还处在文革期间,左的气氛还很浓,由于文立正早年在家乡名字叫文立徵,衡山县政府以名字不符为由拒绝承认文立正烈士身份,后来,中组部副部长李锐(文立正的大学同学),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原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都出了证明,衡山县政府就是不认账,一定要当场见证文立正牺牲的人出证明才认账,可怜文立正的家人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打听到我父亲在南昌。衡山县政府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到我家搞外调。

那天,干休所政工干事阙干事把两个人带到我家中,说有两个地方同志要找我父亲搞外调,那两人一见我父亲,什么都不说,先拿出一张相片让我父亲指认是谁,我父亲一见相片,立马激动地说是文科长,接着讲述了文立正烈士牺牲的经过,并马上出了证明。

后衡山县政府才承认了文立徵就是文立正。文的家人后才恢复了革命烈士家属的身份。

赵炳强|回忆我的父亲赵清河(上)

2019年春节期间我专门去了趟文立正烈士的家乡湖南衡山县的故居祭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临城   衡山   南沙   武工队   父亲   伪军   堂姐   县政府   山东   日军   烈士   美文   地主   共产党   局长   爷爷   赵清   赵炳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