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莉 ▏父亲胡敏的传记人生(六)屯田南泥湾

文/胡玲莉

胡玲莉 ▏父亲胡敏的传记人生(六)屯田南泥湾

屯田南泥湾

“纺线线、那个织布布……”这是父亲离休后经常给孙子辈们唱的歌,这首歌见证了父亲是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参与者。

1942年8月,父亲因舍不得自己的老部队,调回三五九旅,任七一九团二营六连指导员。父亲回部队不久,部队即奉命开赴南泥湾九龙泉开荒种地,守卫延安南大门。

父亲回忆刚到九龙泉时,眼前除了荒草一片什么都没有,全靠自己的两只手。没有房子,父亲他们就用树枝、杂草搭起简易帐篷;没有粮食,他们跋山涉水到 100 多公里外的地方背粮、背盐;没有菜吃,就到河边、山上挖野菜、打猎来充饥;没有衣服穿,夏天就光着膀子开荒种地;没有工具,就用盐到国民党统治区换农具,或用捡来的弹片打造工具……就这样,父亲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吃尽各种苦头。最难熬的还是进入南泥湾的第一个冬天。陕北的冬天特别冷,到了晚上,虎啸狼嚎,寒风刺骨,衣单被薄蜷缩着身体睡不着觉。父亲就组织战士们捡树枝和干杂草,以班为单位点篝火取暖。战士们点燃一堆堆篝火,大家聚集在一起,围着篝火又唱又跳。

七一九团的大部分战士来自河北的津南自卫军,是团长张仲瀚带过来加入三五九旅的一支部队。他们平均文化水平很高,但是没有爬雪山过草地的历练,不曾经历过这么多的困难,个别战士牢骚满腹。父亲就耐心地开导他们说:“这里有山有野生动物,有很多落地的干树枝,起码我们不会被饿死、冻死。长征路上,尤其是过草地时,找不到野菜,缺粮八九天,很多饥寒交迫中很多红军战士牺牲在草地里再也没有起来。同志们,咱们现在比那时候好得太多了,起码我们手中还有点粮食噢,大家咬咬牙熬过这个冬天,明年咱们就全部能住上窑洞,吃饱肚子了……”父亲来回穿梭于几个班排之间,不断地做着思想工作。

开荒种地,对于父亲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什么刨地、播种、锄草、插秧等样样在行。父亲与战士们一起光着膀子,挥汗如雨,手上磨出了层层的老茧。经过春天开荒播种、夏天辛勤耕耘,秋天获得了累累收获。

呈现在眼前的南泥湾是:满山遍野果实累累,地里种的玉米、豆子、瓜菜等待着收割,沿着河边种了许多水稻,自己动手养了猪、鸡等家禽……路边还盖起了一排排刷得雪白的窑洞及自己钉做的桌椅、板凳。到了秋冬季,粮谷入仓后,部队就开始进行纺线、织袜子、手套等。

那时由甘祖昌(开国少将)负责建起了窑洞式的织布厂——大光织布厂(新疆兵团大光毛纺厂前身)。指战员们每天纺线都有定额,要完成定额就要加班加点,超额完成奖励边币,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

1943 年冬,父亲和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一样都穿上了一套黄呢新军装和一套毛线衣服。父亲总是以身作则,带头完成任务,多次受到表彰及物质奖励。父亲用奖励的边币买了一把口琴,这把口琴一直伴随着父亲南征北战。

南泥湾大生产时期,父亲他们不是纯粹种地,还要在农闲时间进行练兵,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一手拿枪,一手拿锄,自给自足,使生产和训练得以兼顾。

1943 年 9 月,是父亲终生难忘的日子。毛主席在彭德怀等人的陪同下,对金盆湾、九龙泉的驻地及群众驻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视察。毛主席视察九龙泉的时候和指战员们共进午餐,期间赞扬:“三五九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地区变成了陕北的江南,是屯田政策的模范....... ”父亲和战友们拼命地鼓着掌,能得到主席的肯定,之前付出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父亲沉浸在激动、兴奋之中,久久难以平静。以至于多少年之后,父亲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一幕幕场景和那些激励人心的话语。

作者简介:

胡玲莉,胡敏长女,1950年11月生于新疆轮台县,大学本科毕业,统计师职称。1969年下乡,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机要员、机要参谋、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计划部统计室主任等职,于2005年退休。

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荣立三等功一次,其撰写的多篇论文在行业内期刊发表,并被广泛引用,得到国防科工委的多次表彰及奖励。

退休后整理父亲的回忆资料并走访父亲的战友,于2018年出版父亲的传记:《魂归天山——长征老红军胡敏的传奇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南泥湾   陕北   龙泉   父亲   指战员   窑洞   口琴   膀子   织布厂   新疆   野菜   篝火   美文   树枝   传记   战士   部队   人生   胡敏   胡玲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