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门前有扁舟


文、摄影/孙永恒 插画/陈勇


城西不远有桤木河,老家便在河畔。

百年老屋处于湿地公园的核心位置。被征用后,已变身为穿斗木结构、典型川西民居风格的院落。裙板墙壁,青石台阶,古色古香,颇为气派,常常宾客满座,热闹非凡。

小院古树参天,绿荫蔽日,甚是凉爽,假山怪石嶙峋,玲珑剔透,庭院四周遍植奇花异草,争芳斗艳,姿态万千。屋前一汪湖水,波光粼粼,一叶乌篷扁舟靠岸而泊,极富诗意。湖里芳草萋萋,鱼儿欢跳,水鸟争鸣,充满一现代田园气息。


老屋门前有扁舟


可是,我依然怀念老屋原来的样子。老屋独有的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这亲切熟悉的味道,才是悠悠岁月里的温暖所在。

老屋在村西头,坐北朝南。龙门子面朝桤木河,陈旧斑驳的油漆大门上,岁月残陈的门神壁画,锈蚀的铁环拉手,以及龙门子房檐上长满的绿茸茸青苔,无不诉说着这个百年老宅的沧桑岁月。进门有一个不太大的三合土天坝,接着是一排带转角地镶嵌着木裙板的陈旧小青瓦房。老屋呈U字形布局,中间是堂屋,两侧是卧室,西侧是灶房、储存室及住屋两间,共七间屋。院子内外栽着香樟、楠木、柏树、皂角、罗汉松和几笼慈竹。虽不富丽堂皇,却平静安祥。

堂屋中间墙上供奉的是天地君亲师位的中堂,破旧灰暗,只依稀可辨字迹。转角是灶房,土灶是黝黑黝黑的,地面阴暗潮湿。

灶台就是母亲舞台。她手脚麻利地舀水、洗米、切菜、炒菜、添柴,灶前灶后,方寸之地,来来回回,轻盈灵动,一会儿功夫,饭菜就煮好了,特别是那锅巴粥的香味时时令我回味。


老屋门前有扁舟


母亲文化不高、识字不多,但她能讲女娲补天,嫦娥奔月,飞将军李广,岳母刺字,宫保府的传说等。在那文化匮乏的年月里,母亲用她特有的方式,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着知识的种子......

老屋右侧上房是父母的卧室,里面有一张雕花木床,是母亲当年的陪奁。左侧两间下房是我和姐姐们的住房,斑驳落离的墙面上,白石灰早已脱落,留下了当年我涂鸦的墨迹……

我们的老屋,总是整洁有序。厨房是最温馨的地方,昏暗的煤油灯下,劳作了一天的母亲往往是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她一边咀嚼着粗陋的晚饭,一边给我们讲诉故事。

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母亲已逝,老屋不在。袅袅的炊烟、诱人的饭香仍让人牵肠。

那就是一份深入骨髓的乡思。


老屋门前有扁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安祥   绿荫蔽日   土灶   灶房   争芳斗艳   下房   飞将军   方寸之地   屋门   堂屋   扁舟   斑驳   转角   陈旧   美文   龙门   卧室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