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70年代一包花灯只有八分钱,也有人抽不起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乡土散文丨70年代一包花灯只有八分钱,也有人抽不起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彼此见个面打声招呼,再递上一支烟点上火,有些话和事儿就好办的多,烟成了社交中不可或的一种媒介,"烟是介绍信"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父亲算是一杆老烟枪,在卷烟8分钱一盒都算贵的年代,父亲常常叼着一支旱烟斗,抽着烟锅锅的旱烟丝,叭嗒、叭塔地一口接着一口的吸着,在烟雾缭绕中享受属于他自己的"活神仙"生活。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抽的最经济的纸包烟是8分钱的花灯烟,再后来并抽起了一毛四的丰收烟、二毛三的玫瑰烟,更贵一些的烟只有喝喜酒时,才能偶尔抽上一支大前门、红双喜的无过滤嘴香烟。在那个年代能抽到大前门相当于现在的大中华。

乡土散文丨70年代一包花灯只有八分钱,也有人抽不起

70年代2只鸡蛋才够买一包丰收烟,即便这样也有好多人抽不起纸烟,更抽不起好烟。按理说父亲会抽烟,我和哥也应该会抽,这一点我们兄弟俩倒没有遗传。哥是做木匠的,帮别人家打家具每天都会有包烟,这些都用来孝敬父亲了。我曾看见哥偶尔抽上一支,没抽上几口并是眼泪直流,呛得直咳嗽,样子挺可爱,看来天生就不是抽烟的料。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没有抽过花灯烟的不妨举个手,即便自己没抽,也一定看过别人抽,尤其是农村办喜酒时,更是烟酒不分家。老家发烟也是有讲究的,宁丢一庄、不漏一人,要么你不发,要发大家见者有份,否则别人会认为你眼界高、拿大摆谱、不尊重人。

乡土散文丨70年代一包花灯只有八分钱,也有人抽不起

在我从军入伍的80年代,国人开始流行抽555、万宝路等外烟,觉得过瘾力道大,再后来红塔山、大重九、茶花、云烟等唱起了主角,家乡人更喜欢抽南京、大运河、相思鸟,南京烟中高低档均有,最少的10元一包。在那个年代,有的小年轻甚至把抽洋烟当成了一种时尚和派头。

当然也有人把抽烟当成一种身份象征的,如曾经抽100元一包"九五至尊"的周某某,为此有些人为抽烟抽没了政治前途,因为抽烟的人不买烟,买烟的人不抽烟,专门用来送礼的,有些专供烟、天价烟曾经横行霸道一时,但最终还是被社会的正风正气遏制住了。

如今,香烟品牌越来越多,高档烟要数中华、小熊猫、黄鹤楼了,中华还分硬包、软包,讲究一点的还分3字头、5字头,好多小年轻一包好烟就是三五十元,但舍不得花三五十元买一本书读。"利群,永远利于群众。"这是利群烟的广告词,后来改成了"让心灵去远行——利群",挺美挺诗意的,"永远利于群众"你懂的,"让心灵去远行"是否理解为"赛如活神仙"不得而知,我们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总有不怕死的,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

乡土散文丨70年代一包花灯只有八分钱,也有人抽不起

抽烟在我国已形成了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产业,我每次回老家香烟是必备的,与亲朋好友见面不发支烟总缺点什么,但不抽烟的年轻人明显多了,一般都是一些父辈的老年人抽。不曾想父亲已离开我们近40年了,如果仍健在的话,我一定会买几包大中华让他老人家抽抽,也过一把好烟的瘾。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不抽烟一定会成为一种时尚和风尚。

对于不抽烟的我来说,抽烟不仅费钱不卫生,而且烂牙齿有损健康,而那些长期抽烟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是不抽烟人的20至40倍。我曾劝说多位同事戒了烟,心中还有那么一点成就感。要说有点好处的话,抽烟可一时提神,让人精神亢奋,其他的还有什么呢?八分钱的花灯、一毛四的丰收烟我们好多人没抽过,但愿再贵的烟咱最好别碰,实在烟瘾太大,也尽可能少抽或不抽,你说呢?!早日戒烟,健康永远!

完稿于2021年1月15日南太湖之滨弁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花灯   红塔山   前门   洋烟   相思鸟   太湖   纸烟   年代   旱烟   喜酒   南京   乡土   中华   美文   香烟   讲究   散文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