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百里图传媒 今天

(接上集)出小河镇烧酒营村后,我们继续向下游行驶,进入滑县地界,来到运河重镇——道口镇。道口镇是滑县县城所在地。滑县县城由道口镇、城关镇和新区组成。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__________________滑县道口镇位置图

道口镇濒临大运河,位于县城的最西北边缘,也是滑县最西北边缘。道口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大运河重要的组成部分。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口镇旁的卫河

大运河在滑县境内,也就是在道口镇境内流行大约八公里,又进入浚县境内。让我们随着李恩义先生的一篇文章,游一下道口古镇吧!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 道口卫河桥

游走在运河古镇道口顺河街

李恩义

早就听说河南滑县运河段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朋友相约驱车直抵道口古镇,决定一睹古河古镇的古韵风采。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濒临大运河的街道及世界文化遗产的碑刻

道口运河段是隋唐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古代叫永济渠。它是隋炀帝在大业四年征集百万民工,在曹操开挖的白沟基础上进一步疏浚,又从河南南乐县张浮丘北到山东省临清市继续开挖,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三道街码头

把永济渠与京杭大运河连在了一起,成了贯穿五大水系的水上运输大动脉,并赐名御河,因流经古卫国,也叫卫河。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赞大运河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是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水胡同码头

道口古镇位处滑县西部濒临大运河,是古滑州一个商业重镇,目前也是大运河文化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镇。 如今仍有16条古街古巷,至今保留着大王庙、火神庙古庙宇,还有一处老票号、老绸缎庄。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水胡同街道

坚固的老城墙既护岸又防敌,固守着已经褪色的职责。运河沿岸有青石铺就的码头,光滑的石面显示着货物搬卸的繁忙景象。古镇的一切似乎仍在述说着往日“日进斗金”的繁华岁月。国家把道口古镇大运河段列为运河文化遗产真是实至名归。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城墙(坝墙)

不知是先因永济渠航运的发达而建镇,还是先有村由航运才发达成了镇?道口的顺河街却是依运河而修建的,不然怎么有面向运河的一面街?



我们离开北宋修建的巍巍明福寺砖塔,循着欧阳修判滑州的足迹,到了道口古镇顺河街,不禁两眼一亮,我们似乎一下子穿越时间隧道,到了古代,变成了古人。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狮子巷码头

清一色的明清临街木板商铺一字排开,却没有其他古镇一样的门店外廊,独居古镇特色;不少为两层小楼,即便是一层临街房屋也显得巍峨大气——格窗木门,灰瓦覆盖,墀头砖雕细腻精美,古香古色,比邻而居,挤挤挨挨,紧密相连。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三铺码头

游走在古街道上,匾牌、楹联不时映入眼帘,仿佛游走在历史文化长廊中。

在两旁的商铺中徘徊,不禁让人思绪飞扬。想当年,这里一定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步行的、挑担的、推车的、骑马的、赶驴的、抬轿的······绿男红女或行色匆匆或散漫游走,出入各个门店,各行其是,形成古街上的一道美丽风景。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___________一面街

这里也一定是叫卖声、牲口身上的铎铃声,甚至马蹄敲击石板的踏踏声不绝于耳。人们或从容或仓促或闲适,脸上略显或得意或焦躁或平和或喜或哂的神态,出入或商铺、或票号、或庙宇、或酒肆、或茶楼,抑或青楼,铺排出一片繁华的市容景象,大写着运河古镇的千年厚重历史。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河历史文化博物馆

游走在古街似乎出神入化变成了古人,与他们并肩而行。你看那票号出入者众,不用说,一定生意兴隆,日进斗金。进入供奉战国李冰、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与张居正、清代朱之锡五位治河大王的大王庙,只见香烟缭绕,香客接踵,并虔诚跪拜祷告。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顺河街

古街上走着各色人等,上空响彻着南腔北调,叫卖声混合着各地的口音汇集成特殊的交响乐,叙说着“小天津”的不朽往事。

顺河街挂着一块“糖人坊”木匾,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随热情的主人移步踏上窄小的木梯,上到二层小楼,这个临街小楼只能容下一张老式双人床和一张不大的桌子,说明这里当年一定寸土难得。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顺河街

楼上摆着绝不是浮躁的现代人所雕做的老式案桌,透雕着美丽的图案,上面摆满了空心糖制品,个个洁白晶莹如玉,塑造形态逼真。据主人说是祖传的手工艺,是冥人用品,生意不错。主人本是安阳市西郊南流寺人,由祖上落户于此。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同裕和银号

我想古老的顺河街不知还有多少外乡人扎根于这块古老的土地,为繁荣古街文化、经济而与这里的人们融为一体,共同勤奋劳作,打造着自己如意的愿景。你看那有显殊徽式建筑特色的瓦房就知道这里的主人一定是徽商莫属了。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大王庙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大运河标志碑

古街到处挥洒着运河文化的标记,步入街东那家古物收藏店,悬挂着多个船家使用的尖底柏木水筲,绝不为一般家庭所使用。桌子上摆放的一摞算盘,又说明古街的商业是何等的发达!那一个个现代人难见的石夯更说明与运河大堤息息相关·····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大王庙前的广场及运河堤

我走出顺河街,上得运河大堤,只见运河水汨汨流淌,如今河水虽然污染,但从“取水胡同”名称可知,此处是古人在此打水处,想必古代运河水一定是清亮的,因为它的水源是辉县的百泉泉水。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老粮仓见证了运河的沧桑

放眼眺望两岸杨柳摇曳,绿树丛阴,好一派绿色美景。明清时代这里的运河南通新乡,北达天津,东接山东临清的京杭大运河,连接晋冀鲁豫30多个城市。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道口大王庙前的卫河

遥想当年运河舟楫相连,千帆竞航,帆影点点,橹舵咿呀,渔歌唱晚,渡口热闹,码头上下搬运,人来人往;逆流而上的舟船纤夫弓背弯腰,号子连天,一定呈现着繁忙地水运境况。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道口大王庙前的卫河

这段运河有11个码头,可知航运的发达繁忙。从挖出的两艘长25.5米宽至5.85米的宋代大木船就知道,当时造船业业绩不凡。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北辛店的临卫河的牌坊

那码头光溜溜的石阶上仿佛看到鱼贯而行的搬运工肩挑背扛货物不停上下穿梭,把“南粮北运,津货南来”的景象演绎的淋漓尽致,那船坞码头的人声鼎沸似乎穿越时空,震响着我们的耳膜。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隋唐大运河(卫河)第九集——运河重镇-道口


______________大王庙外景

运河千年不息的水运,孕育和催生了古镇的文化繁荣,你看滑县特有的大弦戏、二夹弦、铿锵粗犷的大平调长唱不衰,由此招睐了多少南来北往痴迷戏曲的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在此感谢李恩义先生的大力支持!

畅游隋唐大运河(卫河),一集集收看更精彩!请不要走开。请看下集道口古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大运河   道口   隋唐   重镇   滑县   永济   运河   恩义   票号   日进斗金   航运   古镇   美文   大王   码头   主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