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元村:卫河古镇与望京门,头条号第70篇

南乐元村:卫河古镇与望京门

原创 史国强 濮阳说 2017-12-26

卫河古镇与望京门

史国强/文


南乐元村:卫河古镇与望京门,头条号第70篇

公元608年,被后人颇多诟病的隋炀帝诏令开凿永济渠,沟通沁河、淇水、卫河,蜿蜒北上直达天津南、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继而连通永定河,直济涿郡(今北京)。这条由不同名称连接起来的漕运河道就是著名的隋唐大运河,其豫北至京津地区近千里的河段统称为卫河,也叫御河。

一、卫河成就了元村古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卫河哺育了两岸的芸芸众生,自然生成了许多的码头渡口,也成就了不少的商埠集镇。其中,南乐县的元村古镇就是一个运河骄子,这个水陆码头,古渡要津,随着斗转星移卫河奔流逐步发展成为集商贸、仓储、运输、加工、物资集散为一体的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

古镇因河而兴,也因河而名,其兴衰勃忽都与卫河息息相关。卫河滋润了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一方人家。

据考证,元村古镇已有1500多年的沧桑过往。北魏初年,鲜卑拓跋氏贵族聚居在这里,用夯土版筑城垣,称为堡子城。孝文帝改革时拓跋氏改为元姓,此地初名元村堡。唐代中晚期改元村镇,是魏州昌乐县驯翟乡驻地。宋改贤相乡,明改为安仁里,称元村集,长期为乡里胥吏办公驻地。清又改为元村堡,属西十二社,民国时期恢复旧名为元村集,今为元村镇。长期以来,元村古镇一直是南北、东西交叉纵横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控扼相州(安阳)至齐州(济南)、汴州(开封)到魏州(大名)的门户锁钥,影响着浚滑、邺漳、东昌及郓曹诸州府的文化生态。到了清代中期,元村已是繁华的水陆商埠,重要的菽粮囤积治所,享有“五府仓廪”“畿南小扬州”的美誉。

那时候,元村古镇文化繁茂,物阜民康。卫河上舟楫往来,白帆点点,纤歌悠悠;两岸灯火明灭,渔歌互答;码头上下、渡口前后车水马龙,交易互市。古镇的街道两侧瓦舍鳞次,门店栉比,商旗林林,酒招猎猎,一片人声鼎沸。烟尘荡扬之中,攒动和簇拥着各色人等。那热闹情景,又岂是淡淡的“热闹”二字了得!

卫河成就了元村古镇,托起了当年的激情岁月。

二、顺水漂来的“卫河人家”

南乐元村:卫河古镇与望京门,头条号第70篇

卫河新姿


清末以降,国家板荡不宁。在那个特殊年代,元村古镇却呈现出一个畸形的繁华。大约是由于元村古镇位于州府边缘、省际交错位置的原因,各地不少商贾与买卖人家都愿意在古镇流连或定居,期望藉人流如潮、船舶拥趸的地利优势,从中寻觅商机。不断涌入的各色人等使得元村镇逐渐膨胀,蕞尔河岸市井竟然成了一个移民商埠。今天,元村有一万多人口,汉、回两个民族56个姓氏,也像县城一样有四街四门四关和不止一个的十字大街,成为濮阳市最大的古村镇之一。于斯也,普遍流行的“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老俗话就显得灰暗。元村古镇56个姓氏大多不是来自晋民内徙,而是四方辐辏而来,不少是沿卫河两岸经商的大小商家或其他四方游历的手艺人,为了寻觅商机到这里做各类营生,久而久之因故滞留定居于此,尔后相互通婚,繁衍生息,以致瓜瓞绵绵,成为名副其实的“卫河人家”。

如今,周边的百姓都说元村集上的人精明,会做买卖,能揽生意,是他们祖上的基因,血脉的传承。人们常常把脑瓜儿活、会做生意的人称为“集头上的人儿”。

古镇的“卫河人家”是顺水漂来的群体,无论是顺流而至还是逆流来袭,定居的同时也带来了四面八方的各色文化。譬如元村地方口音,在南乐、大名一带被称为“异音孤岛”,与周遭迥然不同,是各地“乡音”的杂糅,是异乡语音的溶合。而习俗礼仪方面明显不同的表象,则带有本地固有而又受其他文化影响的意蕴。

诚然,随着日月轮回年更代替,长期的沟通交流,使得古镇不少具有特质的文化现象伴着晓风残月,次递没入历史的长河,尘封在渐行渐远的时空。

三、古镇名吃,就是不一样

可喜的是,原本在卫河沿岸其他地方久负盛誉的小吃名馔,却有不少随着几百年前的“吃货”,扎根在这古镇码头,持续地满足着这一方水土一代代“吃货”的口福。元村古镇的“四大名吃”烧鸡、麻花儿、豆腐干、花生仁,在不经意间从庖厨走上厅堂,从小马灯下、大篮子里走上豪华餐桌,从街头地摊儿走上了鹿鸣盛宴。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大众的翘指,品尝过的人都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其实,古镇名吃也是卫河水漂来的精灵。或者可以说,没有卫河的迳流很难说有这些可口的名吃。

从元村古镇顺着卫河上溯至滑台道口,向下顺流至麒麟城大名府,有一种名吃贯通300多里,那就是烧鸡。“道口烧鸡”有口皆碑自不待言,元村“刘家烧鸡”、大名府“二毛烧鸡”乃至辐射到福堪镇的“张家烧鸡”,哪个不是好名声飘满了卫河,顺水顺风传到了天津卫、北京城天子脚下!虽然几种不同产地的烧鸡确有卤烧、过油烧、大料烧、老汤烧等不同烹制技法,口味异样,但获得的广泛赞誉却是相同的,就两个字:好吃!

滑县、浚县都是卫河沿岸的明珠。不少人知道那里的地方素食特色首推“油皮儿”。这一美食在元村镇称为“豆腐皮儿”,也叫油皮儿,它和“千张”“豆腐丝儿”是有明显区别的。油皮儿从滑县过浚县,经元村到大名,跨州越县几百里,经风历雨几百年,其金箔一般晶莹的外形,香醇筋劲的口感,轻薄如纸的质地,却是如同一锅豆浆提出,一个大厨制成一般。有人问:这是咋回事?答曰:卫河的事儿!

元村镇在传承了卫河“油皮儿”的同时,又发展创新,把豆制品深加工细制作,创造出了卫河流域全新的产品“豆腐干儿”,与其他地方同名的产品相比较,无论在质地、成色、口味等方面都截然不同。清代,元村豆腐干儿是钦定的“贡品”,五十年代,作为中原名吃曾出口朝鲜、蒙古等国家,为古镇争了光,为南乐添了彩,也为卫河叫了好。

卫河沿岸有个老俗语:“一个桩橛三棵柳,半盘儿花生四两酒。”这本来是船上艄公的惬意话儿,却也活脱脱凸显了卫河上船舶人家的生活场景。元村古镇的花生米可是很有特色的。别说那个儿大、粒儿饱,看着就喜人,仅就用玉米粉炒制、粉白色红衣、口感酥脆而言,已经是别有味道,引人垂涎了。

在元村古镇品尝如此地方名吃,那才是舌尖上的福分!真正的口福哩!

四、“望京门”传奇

我们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元村古镇就已经修筑了土城,到了清朝晚期也没有改建为砖城。土城有四个城门。东门名为“迎阳”,南门叫做“丰乐”,西门称为“带河”,唯独北门的名称最为大气,名为“望京”,直对着古镇码头的大渡口。据说,北门上那“望京”二字大有来头,是出于慈禧太后的手笔。至今,在元村古镇还保存着这块城门上的石质匾额,题款时间是“同治元年上巳”,即1862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北门为什么叫“望京门”,事情还得从咸丰年间说起。

那时候,元村古镇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卫河商贸重镇了,盐场、煤行、粮栈、布庄、药店、杂货铺等各种行当齐全,在码头、古街、河岸星罗棋布,京津洋货、江西瓷器、苏杭锦缎、江南茶叶、南京团扇是满目琳琅,甚至赌馆、戏台、青楼也杂于其间,平添了几分别样的热闹。古镇的繁华,助推了一些富商大贾带来如花美眷、家人媵儿,在沿河最秀美的好去处经商或闲居。当时青纱轿、花帘轿、辇车子,甚至南方的滑竿儿,不时在古镇街头巷陌出现,那阵势不顶半个府城,也顶大半拉县城。民国时期还有“元村御河一拐弯儿,顶住南乐半个天儿”的老俗话。

居住在卫河南岸和古镇街巷的商贾妻妾子女,以及随商船来古镇寻谋生计的客商女眷,忙中偷闲,也不断去渡口码头看看热闹,寻寻乐趣。特别是到了春暖花开时节,卫河两岸梨花白,桃花红,绿柳拂水,野花拱堤,加上河水流金,棹橹欸乃,果是一番如画美景,富商大贾们的美眷及公子姐儿更是尽情地踏春玩耍。尤其是来自京津地方的人儿,欣赏着卫河两岸的景色,遥望北方天际,难免思念故乡,生出些许浓浓乡愁来。元村一带自古就有“三月三,回娘家”的习俗,此时正值上巳节日,多情男女喜欢在卫河水边小沽斗草,思乡之情尤为深切,或者想起大诗人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愈是唤觉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结,窈窕淑女少不了“泪湿鲛绡透,铅华露浸痕”。于是,她(他)们便相携登高,遥望京津,大多集中在北门之上,翘首北望,呼唤京都津门的亲人。

相传,有大本领的“好事者”把此事传到了京城,传入了宫闱。恰巧赶上同治皇帝初登大位,他的生身母慈禧皇太后高兴,听到贴身太监传禀如此动情故事,便提笔写了“望京”两个大字,地方镌刻成石匾,镶嵌在古镇的北门正中,成了一段佳话。然而,传说归传说,“望京”二字是不是慈禧老佛爷所题,已难考证,美丽的传说确也动人,随着卫河古镇的繁华一直闪烁在人们的记忆里,传承中。

不过,仔细审度这块石匾,大小文字明显不是一人写成,“望京”二字遒劲俊美,而“同治元年上已”“元村仝立”10个字的风格力道则与之大相径庭。

风尘去也!烟雨违矣!坊间的街谈巷议与古迹遗痕仍在诉说着元村古镇昔日的繁华,人们期冀再现当年的辉煌!

近日获悉,元村镇在市、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保护开发隋唐大运河两岸文化带为契机,发现了古码头、古民居、古渡口及重要粮仓十来处遗迹。今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专家组在元村镇考察验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目前,元村镇申报“省保”单位和进一步规划设计,正在紧锣密鼓之中进行。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谁能把握好过去,谁就能掌控未来!

昨日星辰,归去来兮!

阅读 1.2万

在看1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南乐   南乐县   浚县   滑县   古镇   烧鸡   渡口   村镇   北门   美文   码头   大名   两岸   繁华   地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