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黄县窦公镇和田氏镇的来历


河南内黄县窦公镇和田氏镇的来历

内黄县窦公镇和田氏镇的来历

李恩义

在河南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三县交界的地方,有个著名的集镇叫窦公镇,它坐落在卫河西岸,西临汤河,北依洹水,过去是卫河的一个码头。旧社会是个天高皇帝远的“三不管”是非之地,有“能走南北二京,不走神标、窦公”之说。

说起窦公镇的来历,还与隋末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有关呢。

窦建德是隋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县)人。家里世代是种地的,他本人曾当过里长,为人豪侠仗义,乡亲们都很尊重他。隋炀帝招募兵员征高丽时,他是200人的头目。

当时,朝廷腐败,清官直谏遭杀头,一些官员则见风使舵千方百计讨好隋炀帝。百姓外受盗贼抢掠,内受郡县官员课赋重税,生计无着。加上饥馑缺乏食物,人们先吃树叶树皮,再吃稻麦秸秆捣成的细末,后吃泥土,这些东西吃完了,就人吃人。在老百姓如此困苦的情况下,隋炀帝还穷兵黩武征高丽,窦建德愤愤不平,说:“大丈夫不死,当立大功。”于是抗拒东征。

官逼民反,为了生存,一时义军蜂起。当地官府怀疑窦建德与农民起义军有联系,就杀了他的家人。这下激怒了窦建德,于是协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同年又参加了高士达的起义队伍。由于窦建德才略过人,又礼贤下士,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深受群众拥戴,他成为漳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朝廷遣杨义臣击破高士达军,窦建德遂召集散兵游勇重新再起。于次年正月大败隋将薛世雄后,在河间乐寿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618年定都乐寿,建立大夏政权,河北的起事军队都来归顺,部队大大扩充。同年八月,他又迁都州(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占据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

河南内黄县窦公镇和田氏镇的来历


619年,窦建德领兵来到卫河边上。他首先攻破了黎阳(今河南浚县),接着厉兵秣马,杀向相州(今安阳),与隋军守将宇文化及争夺相州城。可是,相州城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攻下,于是就退到了卫水边安营扎寨。他率领士卒和老百姓一起在驻地修筑城堡,并在城堡里操练士兵,整顿军队,然后等休整完毕,一鼓作气,拿下了相州城。以后又挥师东去攻打开州(今濮阳)。

河南内黄县窦公镇和田氏镇的来历


在挥师东去路过城堡时,又在此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休整。窦建德因是平民出身,不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都能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又在驻地周围打了72眼水井,供军队和老百姓使用,老百姓很是感激,就把他修的城堡叫窦公城。

在窦建德驻军窦公城时,跟随窦建德东征西战、相濡以沫的妻子田氏不幸病故,把她埋葬到窦公城西北的一块地方,后来这里发展成一个大村庄,,这就是内黄县田氏镇的来历。

星转斗移,后来骁勇善战的唐朝大将李靖,因破灭突厥和吐谷(yu)浑有功,把窦公城赐给了李靖,李靖在窦公城修建了一座行宫,在这里颐养天年。他的妻子洪福死后埋在这里,人们称为皇姑坟,并建皇姑庙一座用于祭祀。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内黄县   故城县   浚县   河南   永年县   郡县   汤阴县   来历   士卒   农民起义   同甘共苦   河北   和田   美文   城堡   老百姓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