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婴儿沟的来历及1958年消失的村庄


安阳婴儿沟的来历及1958年消失的村庄

安阳婴儿沟的来历及1958年消失的村庄


婴儿沟

从安阳老城东门护城河桥下向南60米处,有一条在东关花市街南绕了一个弯,然后穿过东工路经东关玉皇庙南,奶奶庙和新天地商务酒店北,一直向东流的渠沟叫婴儿沟。

这条沟原本很窄,一步就能碴过去,水也不深,是夏季老城内雨水过大时,通过护城河往外流水的一条土沟。后来随着建设的发展,修路盖楼把土垫在渠沟两边,逐渐将岸加高,渠沟变深。

这条沟流经东关花市街东头厕所处,即婴儿沟由南拐向东的地方,原有一个三角坑,因为水黑老百姓叫它老鸹(乌鸦)坑。原来坑北沿儿和坑南沿儿各有一个赵姓银匠在这里用坩埚炼银,做妇女儿童佩戴的银器,将炼银后坩埚底剩下的残渣倒在坑里。由于残渣颜色是黑的,慢慢把坑水染黑,因此叫老鸹坑。二十世纪80年代在老鸹坑周围不断建房盖楼,将坑填平,不显了老鸹坑的痕迹。

安阳婴儿沟的来历及1958年消失的村庄


近几年为了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婴儿沟边修建了护渠矮墙或栏杆(今奶奶庙段),渠沟岸贴垒了石头,惠苑街及以东渠沟段还加盖了钢筋水泥板,上面盖了房子 ,使明渠沟变成了暗渠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婴儿沟同安阳其他坑塘河渠一样,流水清澈见底,鱼虾竞游,岸边水草丰茂。后来污水排入婴儿沟,一些居民将菜叶、塑料等垃圾扔入渠中,渠水变黑变臭,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肮脏去处。

去年(2016年)安阳市政府下决心治污,首先截断向坑塘河渠排污的管道,今年着力向黑体水开战,挖掘机和人工下渠沟清挖污泥,相信不久的将来,婴儿沟将以崭新的面貌融入安阳市清水流淌的水系当中。

东关三大庙婴儿沟轶事

东关冷冻厂是屠宰生猪、牛羊和煮肉的企业,每天向外排放大量废水,通过北墙上的铁箅子,流经墙外10几米长的土沟,流入婴儿沟。废水流经土水沟降温后,融在废水里的油脂则聚集到沟边。聂村今年72岁的徐喜梅说,老百姓发现这个秘密后,纷纷在土沟边挖小坑,聚集析出的废油脂。她们把油脂用勺子撇出来,放盆里,回家用铁锅加热熬制,撇出白花花的猪油,卖到安阳日化厂做肥皂换钱,有时也用废猪油换棉清油吃。

安阳婴儿沟的来历及1958年消失的村庄


冷冻厂排出的废水中有沉渣脏物,在婴儿沟沉淀后慢慢变成了肥料,聂村生产队就派人在婴儿沟挖黑污泥,用铁锹把污泥撂到沟坡上先淋水,然后拉到场里撒一层碎麦秸盖一层黑泥,再放一层涩涩秧和杂草,在上面盖一层污泥,然后在上面浇水沤粪上地。

婴儿沟村

过去在婴儿沟沿北侧,今惠苑街西段兴达嘉园大门西侧的几座楼房处,有一个小村庄,住着陈、任、李、张、杨、马、王等10几户多为单门独姓人家。这些人家大多是逃荒要饭或其他原因流落于此,并在此安家的人。据原居民72岁(2017年)的徐喜梅丈夫陈先生讲,他的老家是水冶附近陈家井村,由他奶奶一代人到此定居的。

原来奶奶庙大做善事,常常在庙里舍粥,吸引了不少逃荒要饭的穷人来此吃粥。有些人年老体弱,无依无靠,甚至无家可归。人死后,就把死人埋到奶奶庙南墙外今育才路一带的乱葬岗,这是公家提供的义地。

旧社会医疗条件差,婴儿死亡率较高,旧时规定未成年的人死后是不能埋入祖坟的,婴儿死后就更不能埋入祖坟了,所以时常将婴儿扔在义地的乱葬岗。婴儿沟边的小村,因离扔死婴的地方近,就叫婴儿村。至今老一辈人叫婴儿村的人,称“婴儿上的”。婴儿沟也因傍临婴儿村而得名。

安阳婴儿沟的来历及1958年消失的村庄


1958年上级要在婴儿村修一条通往东关的路,将婴儿村10几户村民分别迁往屠家庄、打线沟(鞑爷沟)村、聂村。但路没有修成,而一个不知什么时候自然形成的小村庄婴儿沟村却消失了。婴儿沟的名字却传了下来。婴儿村消失已近60年,无怪乎现在大多数人不了解它的过往。20世纪90年代在原婴儿沟村的地方盖上了几栋楼,村庄的痕迹彻底消失。

2017·9·4于娱人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安阳   花市   村庄   老鸹   沿儿   乱葬岗   河渠   渠沟   婴儿   坩埚   祖坟   污泥   废水   来历   美文   油脂   奶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