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庄没有薛姓的传说(一)


元明时期,朝代更迭,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许多村庄连成了废墟一片,大片的土地荒芜,中原一带,十室九空,社会生产,亟待整肃。

1368年,朱元璋奠基大明社稷,为巩固江山,恢复生产,朝廷在相当长时期内,实行了迁民政策。薛庄始祖薛二随迁民来到此地。此处平坦开阔,田地颇多,人们便在此处安顿下来。薛二身材魁梧,乐善好施,时常帮助村民耕种农田,整修家院。村民中,薛二威望甚高,口碑也好,村中的大小事务,人们习惯请他做主。在取村名时,人们一直同意,把村名定为“薛庄”。

在迁民入住时,官府在村中设了碓臼,打了水井,立了磨盘,人们在这里垦荒种田,安居生产,一个原始的村庄部落就这样形成了。

话说村中的这口水井,井浅水少,村民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排队打水,每天早起,人们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薛二的宅子离这口水井较远,他甚感不便,于是,他便在自家的院子口,掘地挖井,打了一口自家人专用的水井。

说来也怪,薛二打的这口井,水质甘冽清甜,烧饭水沸时,连水汽的味道闻上去都十分香甜,并且水开后没有水垢,更为神奇的是,吃了这井的水之后,薛二体力大增,神采飞扬,步行如飞,妻室家小也甚感奇怪。薛二吩咐家人:“这口水井,我夜晚做梦,乃上天赐我,助我武功大增,不可为外人道也!若有外人饮用此井之水,我便会武功尽失,成为废人一个。”

就这样,薛二的武功威名,在乡民中逐渐传播开来。县太爷闻听后,聘了薛二,做了府衙的捕快,衙门里的大小督查,疑难案事,多由薛二当差去办。薛二办差,速去速回,神出鬼没,案件总是办得停停当当,县太爷很是喜欢。府衙内外有所不知的是,,薛二办差,每看到恶霸劣绅欺压百姓,甚是愤急,回程中常常趁着夜色劫取劣绅的财物,飞身快马连夜赶回,把财务分给穷苦的乡民。邻里乡亲,感恩不已,都拍手称赞。

薛二有一次去山东办差,差事办完后,夜幕已垂,迟疑之下,索性在一家客栈住下,准备明早启程返回。晚饭后,薛二躺下歇息,听到隔壁人在悄悄私语:“这一兜银子,牵线的人再三叮嘱,今夜得把杨大妈的二妞给员外掠去,贺孙员外六十大寿,后半夜咱们翻墙进去,破窗而入,再......”

薛二隔墙听后,顿时愤急,心想:“这俩厮,财迷心窍,竟敢强抢民女,今夜,薛爷我收拾了你俩再说。夜深人静,薛二悄悄起身,提起五尺大刀,一脚踹开隔壁房门,几刀拍下去,两厮跪地,哭爹叫娘,又两刀下去,两厮已瘫软在地,腿断骨折。薛二提了银子,喝斥道:“老子我坐不改名,立不改姓,滑州府衙,薛捕快薛二爷是也!”

薛二丢下了这话,飞身跃上了枣红大马,马鸣蹄奔,只一眨眼,出了客栈。夜色茫茫,月落乌啼,霜雪满天,薛二快马加鞭,一袋烟功夫,已奔出青州城外。

天蒙蒙亮,薛二回到了村里,稍作休息后,按时到府衙点卯,家人和州官伙计们并没有发现薛二有什么异样。

未完待续

撰稿:王海晓

摘自《滑县一村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滑县   奔出   水井   劣绅   青州   县太爷   武功   捕快   乡民   员外   美文   银子   村庄   客栈   外人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