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还好(散文)

◎童小汐

寡人还好(散文)

先生日常生活中不像学者,更像个农夫。从师第二年由于一起度过夏季,先生每天在后院的菜园子里,有时候在离家不远的田地里,与传统农夫不同的是,他不戴草帽遮阳,一身迷彩服,常常几把农具轮换使用,铁锹、镰刀、铲子。

先生当农夫的资历至今断断续续有十年,六岁开始在家务农,放牧,种庄稼,一直到十二岁读了初中这才告别农活,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后来辞职隐居,直到在青海后又开始进入农耕,一干就是四年。在我眼里先生具备了当农夫的种种美德、吃苦耐劳的勤奋乐天,以及深邃、敏锐、虔诚的心灵。

当朝阳从山脉升起时,先生说:“探索日头,你不用回头东望,只消远眺那西边最远的高峰,是有发菜且伫立的大山,也是云豹奔驰的山林,她早已拥抱金色的柔光,那从西天遥射过来的温暖。我欣然仰望这渐渐热情的层层山峦,开始一天认真实践的日子,实践和土地互动的美好体悟,虽然不懂天意,但天意始终眷顾着我。”先生常说祁连山脉是他的靠山。

从一片荒地开始,他一边学习基础土壤、生态学、山野草药,一边辛苦的整地,种下萝卜青菜、豌豆、油菜、向日葵、玉米等等。每日天未亮即下田工作,常常忙到日落天黑星月升起,甚至忙到不知今夕是何夕。这让我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务农的他也和陶渊明一样,日以继夜的工作却仍落得“草盛豆苗稀”的景况。先生坚持友善耕种,不施用农药,因此一旦来不及除草,狗尾巴草可能就淹没了整片玉米田。新种下的幼苗常常第二天便被不明动物吃掉一大半,而搭建的育苗室仍挡不住钻地进出的土拨鼠啮食;夏秋强风暴雨的侵袭,都让先生忙得昏天黑地。

除此,初为农夫还得面对嘲笑他的“同行”,有农民也有牧民,带他来这块地却又对人说这地长不出果子的先生,欺生的“粮贩子”等等,都像是噬血的蚊虫,啮咬种苗的蟋蟀,让除了耕种大地这一亩田之外,先生更得耕耘另一亩心田,他说:“我坚持无毒农法,容忍着不施药除害,不管是土地或是心灵。”而看着每天被咬断的苗,秃枝落叶,虽让人心疼,他仍决定包容伤害,取代绝地大反攻。

先生面对种种挫折永远心存善意与感恩,他转个念对我说;“我种的蔬菜和粮食就这么好吃吗?怎么每片叶子都被啃噬得如此透彻!”他甚至赞美起虫食的洞洞叶简直是件杰作呢!而风雨过后,望着那倾倒的,泡水的,流失的农作物,心想既是大自然的演化,自有造物者的美意。他仍以感恩的心采收存活下来的豌豆、油菜、向日葵……风雨后的艳阳天正好可以日晒采收的农作物,他珍惜每种天气的变化中,还有各样的事务可以忙碌,他的心始终充满感谢与赞美。

在乡下“学农”,先生说功课可多得学不完,耕种了几十年的老农会教他很多新知识。因此摸索农作一年之后,先生的感言是:虽然收获不丰,卖出也有限,但身体更强健,也学得某些农业知识,获得了一些生活的乐趣。

“田园中安静的工作,是一种幸福。”挥汗耕种并不影响先生对周遭环境的觉知欣赏,他总是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这世界。每天早上他刻意走不同的路去田里,乡间阡陌纵横,即使迷路了,晨光下的风景依然迷人。然后静看温柔的晨曦,青山着搭美丽的云披肩,听一曲鸟叫虫鸣,坐拥一片桃源梦,迎接美好一天的开始;彷佛仪式一般,下田前欣赏朝阳的美,接下来的农务,即使汗流浃背也让他心满意足了。

为了让香瓜藤蔓舒展,小竹拱架基础上还要不断追加竹子支架,他说像是玩积木叠叠乐,其中深藏着乐趣。到了黄昏一边农忙,一边仍不忘赏景,大山上的云,变化多端,白杨树上的天空,清新爽朗,这都是先生和我晚餐前幸福的前菜。而村落里的公共电话、旧式羊舍,都在他的怀旧、建筑美学里。

炎炎盛暑,看着院前院后栽植的花木,其间大多为花草和蔬菜苗栽,被艳阳晒得恹恹然,万物有情,先生于心不忍,遂将菜地里的花草束带回,立于苗栽西侧以遮荫幼苗,邻人看了笑说是非本土的装置艺术。夜半遇雨敲窗,先生听着心喜,播下的种子都能得到滋润了。

他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写下一夜秋雨润泽田地,豌豆花开的欢欣情景;“深夜秋水柔,几度听雨忘愁,不觉晨晓阳光透/玲珑露珠,润遍青青草坡,紫花满庭,绿苗尽抽/远山白云出岫,气氤氲,岚随风走,飘摇入心头/蜂蝶舞,百花蜜香诱,蓊郁穿千畴,小农捧腹迎风走。”

先生除了文笔佳,可谓多才多艺,他是传统文化、手绘、书法、音乐、易、玄学、考古学、杂学能手,我爸爸托人拜访他那会儿,听说他还在某地参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项目,没想到九月时爸爸带我本想去某地找他时,他竟跑到青海西宁下辖一个乡镇去当农夫了,这疑问一直存在我心中。

在乡野除了耕种外,余暇时先生也没闲着,他致力于古文化和佛学文化的研究,那年秋天他跑到塔尔寺和七八个活佛取经学习,没想到不到半个月,活佛们对他刮目相看,缘由是辩经时先生从来没输过。据卓玛阿姨说,塔尔寺的活佛主持几次让先生坐床,被先生谢绝了,先生给出的理由是他第一不是佛弟子,也不是什么活佛转世,非常知道自己什么来头,坐床可是严肃严谨的事,万万亵渎不得。后来我曾问过先生这件事,先生承认说有这回事,不过他认为是人家是开玩笑,他从未当真。先生对我说:“佛活在心中便是有活佛了,心中有活佛,已经是极大的幸事了,我安敢肉身以活佛自居。”

去塔尔寺一般三天他必返家,又忙农务,采买青稞种子,彼时的他内心充满着制作青稞酒的梦想。隔年春末,他跟着老农学酿青稞酒的技术,一个人埋首研究发酵工序,也不知何故,酿出的酒不好喝,他从此就没有自制酒的打算了。到是也未完全放弃,将青稞日晒、烘焙、去壳、磨粉,而后做糌粑吃,还别说,真的特别好吃哦!

随着农作的收成,先生的巧手也产出各种的手作农产品,大都送邻居,留些自己家吃用。他也帮其他的小农推销农作物,大概只有农夫最能了解农夫的辛苦吧!今年因疫情关系,果农盛产的果蔬无法外销,难以养家,他遂帮忙联系了几家企业,倒是推销出不少,都被企业当促销赠品和员工福利给收购了。去年冬季,某企业的老总专程来看先生,席间笑道:“其实我们企业也不需要那些果蔬,当地的都多得销售不了,哪还需要外地的呢,只是老师您开口了,我如果不购买,总感觉晚上睡觉都睡不着。”

先生说每样农产品都充满了生命的故事。他为手作产品亲自绘写标签,每份皆不同,他不以为苦,独自在夜里安静的绘着觉得也很疗愈呢!

陶艺一直是先生二十年来无法忘怀的事,他还加入了某陶艺学会,这是他的一个小爱好,学过用泥土制陶,手艺还不错,主要他总是有独特的艺术创意,除了创作外,也去一些偏远地区支教,不教文学,专门教捏陶,甚至到一些青少年宫去免费教陶艺。

有次在某山区一所学校教师节聚会中,他就教老师们陶艺知识,他说制陶最能历练身心合一的境界,手的协调,脑的平衡,都有着某种程度的挑战。他期许着藉泥土的温柔能安慰他们,塑型的技巧能激活他们内在的艺术动能。先生说:“生病了身体软弱,不舒适的状态,只有自己知道。但心情的愉快,生命的积极度,对世界万物的热情,对世人的爱,却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他认为生病也是生命的一种祝福。生活中,有一片好风光,生命中也需如此。

先生热心于各种公益,每年都要去一些孤儿院探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协调企业,医院以及爱心人士,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尤其夏季他去各地孤儿院的次数非常频繁,常常是带着自种的瓜果去探望孩子们。有些贫困山区的学校,书籍资源极为缺乏,他就私底下发起募书活动,几年持续和书商朋友,推广读书爱书惜书捐书给需要的地方。

一次先生醉酒,一个人在书房里弹琴,曲子颇悲伤,我担心,去问何故,他竟然像个孩子一样哭了,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有的人为什么就那么愚昧无知呀?物质就那么重要吗?难道真爱、真情不比物质更宝贵吗?”心下忽然明白,原来是因情殇。三年来,了解先生许多事,他为人太过善良真诚,以至于在现实中伤痕累累,而他从未追究过,总之默默舔伤,将眼泪咽进肚里试图自我恢复。我大概知道先生过去有不错的工作,就是所谓的“吃皇粮”的,别人眼里他的工作单位不是“铁饭碗”,而是“金饭碗”,事与愿违,他的志向和理想并不能通过他的工作来实现,反而处处掣肘,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以至于他一气之下就把“金碗”给砸了去,背着行囊迎风踏月,很长一段时间不知所踪。

我爸爸与先生饮酒时也问他,为什么不学着适应现实社会,而是一味地逃避。先生酒后吐真言:“一只大象行走在蚂蚁窝里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我不知道,我感觉自己很孤独,没有志同道合者,没有共同坚守一个信仰的朋友,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奔跑——寻找物质欲望的安乐窝,人类的命运,文化的生态,精神的重建,这些重大的话题倒不如一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更令他们亢奋和兴趣浓厚。我说的话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我又不感兴趣,渐渐地,我就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寡人也好,寡人还好,寡人有自己的‘天下’。”

前几天先生情绪忽然低落,害我又提心吊胆,一边违心地为他斟酒,一边问他何故,他沉默一会儿说:“《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世态有炎凉,而我无瞋喜!’,这句话告诫我们,别人固然会因时势而改变对我们的态度,我们又何必为此而愤怒或欢喜呢?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淡然处世的态度,冷静地看待世态炎凉,才能赢得更多的敬意和朋友!虽然我是个孤家寡人,但寡人还好!”我马上问道:“你不是还有我吗?怎么就成寡人了呢?”我撇撇嘴,眼睛水灵灵地盯着他,他摇头说:“你有你的路,千万不要辜负了我对你三年多的心血,这条路我铺得太辛苦了。”

哼。当时不理会他,我也学会了先生教我的那招:自己不能接受的事,又不愿意开罪对方,那么,对方给你们什么你接什么,接了什么扔什么。没想到这招我也竟然用在了他身上。

至于先生为什么跑到乡野隐居当农夫的疑问,也终于解开了。

先生真诚地面对生命,热爱且深入思索各种生活况味。他看到表演完的魔术师低头坐在街角,心里想着的是大戏落幕时,最大报酬实是孤独,当你以为不擅于面对大众,原来最不擅长的是面对自己,在孤独的时候,练习,在下一刻孤独来临之前,壮大自己。

“山居生活陶泥忙,农耕岁月百花香。窑火升温柴入灶,砚台水墨漫小塘。”是先生的日常描写,别人想安静,都去河边钓鱼,他却不爱垂钓,有自己静心的小爱好,就是制陶,这个过程里他体悟到:旋转中的盘子底层,却看似静止,在动静之间,你必须决定,如何改变,进而到下一个平衡。而动静之间,你在哪一个平衡点?

坚定的信仰是先生心灵最大的支柱。

“我以为我看不见你,但我知你一直与我同行,虽然我看不见你,但内心极其渴慕……我知道在大山与大山之间的我并不孤单寂寞,在田间我知你依然与我同在,面对大地我仍能看见你奇妙的作为,我仍可在施肥、整地、翻土、播种时敬拜你。你的光一直笼罩着我,在深山丛林间,在那夜的床前……”在先生的稿纸上也见过这样的文字。

看着抽芽的玉米,直挺挺的向天空舒展,花式喷水在田中花枝招展,摇曳婀娜的水花,先生忍不住呵呵地笑了。我问他傻笑什么,他伸手弹了一下我的额头说:“我抽离了都市人的灵魂,注入农村人的芬芳,眼睛终于明亮,晨曦接着梦温柔的熨烫心房,朝阳第一道灿烂从头顶浇灌,踩着青草,软软的陷进泥土香中……”哈哈,张口就是优美的句子,我却仍在学习和研究文辞修饰的艺术。

我总想着先生一个人怎么能做那么多事啊!

很多人却常耗费大半生于无谓的忙碌中,多少人被自己的欲望、情绪、病痛、失意等所绑架,生命的光照日渐微弱,既照不到自己更遑论及于他人。

在先生身上,我看到他对天地和生命的敬畏,关爱利他的胸怀,对生活对人的热爱与珍惜。永远心存感恩,虽身陷困境仍然手持正能量的火把,点燃自己,淋漓尽致的发挥潜能,成为清晨最柔美慰藉的光,黄昏最灿丽动人的光,唯有光能招引光,在祁连山脉与昆仑山脉间的林谷,我看到田间汗滴的先生沐浴在一片天光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寡人   塔尔寺   祁连   山脉   百花   活佛   陶艺   朝阳   违心   何故   豌豆   农作物   农夫   美文   散文   生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