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7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自《老子》第五章。“多言”与“不言”相对,指政令繁多。数穷:屡次失败。守中:持守虚静。【道德经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爱,它把万物当作稻草扎成的祭祀用的刍狗一样。 圣人无所谓仁爱,他把百姓都看作刍狗一样。 天地之间,不正像个风箱吗? 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鼓动它,产生的能量就越多。 言辞政令越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少言虚静。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而已道法自然。

《道德经》这本书格局宏大,但是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老子的话题再宏大、再飘渺,最后也会归结于人事,归结在人身上,最终目的还是指导我们人生的作用,而且后来历史中的种种人事印证,道德经都是对的,所以才成立经典,这跟《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精神一脉相承。

这里的多言其实除了说的太多,还有两层意思,就是吃得太多,做得太多(或操心得太多),一般人都知道言多必失,其实吃多了也会不好,一般人都能理解,吃多了肚子不舒服,时间长了身体发胖。发胖各种疾病就来了,所以不能吃多,要守中,吃个半分包就好。其次不要做的太多,做得太多,操心得太多,既没有效果,还有负作用,典型的“出力不讨好”。

道德经7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多言的三种人

其实一般多言之人大多是骄傲之人或者自卑之人或者是憨厚耿直之人,这其实都不好。

骄傲的人

骄傲的人,大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些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有见解,又有口才,多说点不要紧。他也不管别人想不想听,爱不爱听,只要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望以及虚荣心就好。

这其实是虚荣心在膨胀,说白了,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论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段话,完全可以视为对《道德经》第五章的注解。人的本领再大,能大过天地吗?如果一个人因为骄傲而口无遮拦,是不是可以歇歇了?

自卑的人

这就有点奇怪了,其实,骄傲和自卑之间,也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一个人认为只有靠多说话,才能展示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正说明他自认为在其他更实际的方面,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这不就是自卑吗?

自卑到骨子里的人,有些话很少,有些话格外多,现象不同,实质都是一样的。

憨直的人

即所谓的“直肠子”,这些人还真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在为别人着想。他把自认为对别人有好处的话,一股脑儿说出来,觉得自己“尽心”了,也安心了,听不听是对方的事。

但对方要是不听,他还真生气!

这类人往往有自己的口头禅,比如“我这人说话比较直”“我说句话你别生气”之类。

其实要我说,这样的人不是“直”,而是“蠢”。

说了不该说的话,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还自认为是个优点,这不是“蠢”是什么?

蠢得可爱!

道德经7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所以,骄傲、自卑、憨直,这是“多言”的内在根源,随便翻翻《史记》《资治通鉴》,或者四大名著,“多言数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守中”又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话都闷在心里,不说出来吗?

当然不是!

对“守中”最实际的解读,我认为是《论语》里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八个字:说话不在于多,而在于说到点子上。

平时把话放在心里,在正确的时机对正确的人说出来,一说就能为别人解决问题,同时自我价值也实现了,有点小小的虚荣心也都满足了,这多好啊!

“一句顶一万句”,这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不是吗?

道德经7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杨修就是个骄傲的聪明人,多言最终招杀身之祸

东汉末年的杨修,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很有口才。

因为具有才华,他成为曹操帐下的一名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但杨修个性张扬,有些恃才傲物,不知自保,不懂收敛少言,经常是出言不逊,口无遮拦。

曹操建造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曹操去观看,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建的园门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曹操大喜,问道:“谁这么聪明,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是杨主簿。”曹操听了,嘴上称好,但内心妒忌杨修。

一次,塞北有人给曹操送来一盒精美的奶酪。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手下人的才智,就在盒上竖写了“一合酥”三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了盒子上的字,竟拿起餐具来,建议大家分着吃了。大家问他:“我们吃了魏王的东西,这恐怕不好吧?”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人无不叫绝。之后,曹操问起原因,杨修从容回答:“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嘛,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脸上虽笑而心里妒忌杨修。

曹操多疑,怕人暗害自己,就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所以我睡着时,你们不要靠近。”一天,曹操睡觉时,故意把被子拖到地上,一近侍慌忙拾起为他盖上。不想曹操即刻跳起,一剑把他杀了,然后复上床睡觉。起床时假装做梦,故意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

从此,人们以为曹操梦游杀人,只有杨修识破了,临葬这位近侍时,他指着近侍的尸体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更加憎恨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在谷口,想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想退兵,又怕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端进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心有所动。夏侯惇进来问他口令。曹操随口道:“鸡肋!鸡肋!”夏侯惇于是传令下去,都喊“鸡肋”!

杨修听见传“鸡肋”二字,便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有人报知夏侯惇,他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你为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将士无不准备归计。

曹操得知后,唤去杨修,大怒道:“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令推出斩了,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一代才子杨修,就这样死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谓言多必失,言多必败。杨修自恃其才,不懂谨言慎行,所以死于非命。

道德经7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道德经   论语   憨直   言多必失   政令   行装   丞相   工匠   鸡肋   梦中   虚荣心   圣人   美文   夏侯   自卑   骄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