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其抱怨,不如心向阳光

《论语》:与其抱怨,不如心向阳光

文一藻


抱怨,其实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

抱怨自己太胖了,是因为怕别人笑话自己的身材;抱怨爱人对自己的态度冷淡,是怕自己不再重要;抱怨时光和命运的不公,是对自己无法达到某种期望的目标而表现出的焦虑。

所有的抱怨背后,都隐藏着一颗不安的心。

然而,我们迟早要明白,抱怨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相反,它却可以让事情更糟。所以,聪明的人知道:不抱怨,才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论语》:与其抱怨,不如心向阳光

从口中说出的东西,决定了你的现实

在《不抱怨的世界》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常深刻:

你吞入口中的东西决定了体形和重量,你从口中说出的东西决定了你的现实。

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它能帮助我们把问题“合理化”。

比如说:我们常常会抱怨自己身体状态不好。而这份抱怨,并不能改变我们的身体,我们说出来,其实只是想从别人身上获取某种“同情”和“注意力”。

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并没有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多的改变,而只是采用了更轻松的方式卸载了自己的责任。

事实上,“真的有一些人是因为不健康所以抱怨的,但是抱怨身体状况往往会使其将注意力集中于痛苦之上,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痛苦。”

其实,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时,有很多疼痛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当我们在打针的时候,如果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针头,你一定会感觉这一针很疼;而当你转移注意力时,也许都没感觉,针已经打完了。

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抱怨的事上,那么这件事就会成几何倍增加我们的痛苦。然而,当我们转移注意力,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时,你一定会发现那些曾经的抱怨,是多么幼稚和无聊。

望西云:凡此妄语,世人喜犯,不顾来报。

佛把口业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人们很容易在嘴上犯错误。

当心中有怨气的时候,嘴上的话就开始不干不净、脱离事实。

古人说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当心中有什么怨恨的时候,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改自己身上的毛病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改变了看事情的角度,很多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自己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平和,福气也会开始聚集。

《论语》:与其抱怨,不如心向阳光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莫我知也夫!”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就连孔子都在感叹,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但是,他告诉自己不要埋怨。与其埋怨,不如踏踏实实将自己的学问做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经说:

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不要搞研究,因为绝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失败的。

我们看到的成功只有一次,可是,在成功的后面有千万次的失败。

每一次失败,都是对精神和耐力的极大考验。

“对事业的追求就是乐在苦中”,这也是袁隆平对人生的最好解读。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也没有谁的人生完美无缺。

缺憾与挫折,在所难免,与其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不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迎头赶上。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孟晚舟女士的话: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一次次坠入深渊,又一次次闯入暗夜,曾让我辗转难眠,更让我刻骨铭心。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阅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论语   反求诸己   孔子   不干不净   美文   当心   注意力   口中   心向   痛苦   身上   事情   身体   现实   东西   感觉   阳光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