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放空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论语》:放空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文一藻


《论语·学而》中写道: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别人不了解自己,也没关系。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要如何成就自己的一生,就可以了。

最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身边的人。

其实,一个人如果不能明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就很难真正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他人。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

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

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人精神越独立,越有自信过好自己的一生,也越能看清楚周遭的世界。

《论语》:放空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我执,会让人陷入痛苦

《红楼梦》中,有一个姑娘,她性格刚烈,不贪权贵,追求心中的爱情。可是,她最终却以自刎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就是尤三姐。

尤三姐,性格泼辣。是一个敢爱敢恨、性格刚烈、纯洁的女子。她本来看上了柳湘莲,并且与他互换了信物,定下亲事。

可是,后来因为柳湘莲见到宝玉。言语之间,柳湘莲误解了宝玉的话,认为尤三姐是行为不检点的女子,于是,便单方面撤掉了婚约。

这事儿,搁在别人身上,一定会上前理论,争个水落石出。可是,尤三姐知道柳湘莲的意思后,解释都不愿。

原著中这样写道:

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

可怜: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文学作品这样描写,着意刻画了一个刚烈的女子,烘托出悲剧效果。

然而,如果这个事发生在现实里,尤三姐的做法是绝对不值得推崇的。

有句话说,“爱有多深,恨便有多浓”。

可是,这种“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感情,恰恰是一种过分自我的表现。

尤三姐认为自己是“出淤泥而不染”,然而别人偏偏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诋毁,于是,就自刎给别人看。

这样决绝地“自我意识”,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

其实,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你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却不能左右别人的想法。

不强求别人,就是放下我执。放下我执,才会远离痛苦与烦恼。

《论语》:放空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菜根谭》中有段话写得好: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世上的人因为把“我”字看得太重,所以才会烦恼重重。古人说:“如果不再有我,又怎会知道东西贵重?”又说:“如果知道自身并不属于自己,那么烦恼又如何侵害我呢?”这真是金玉良言啊!

将“我”字放空,谈何容易。姜太公做到了。

姜太公又称姜尚,他出身寒微,前半生漂泊不定,生活困苦。然而,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才华,他深信自己总有一天“英雄有用武之地”。

他听说西伯姬昌广施仁政,是个贤明的人,便千里迢迢去投奔。

但他并没有一去就毛遂自荐,而是拿着一个短杆长线直钩坐在江边垂钓,没有诱饵,远离水面。

过路的樵夫看到,讥讽他说:“你这样,一辈子也别想钓上一条鱼。”

姜太公平静而悠然自得地说道:“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

樵夫哪里知道,姜太公心中的抱负以及个人的修为。

在姜太公看来,我即使拥有满腹经纶,也得别人需要。若别人不要,我就还做钓鱼的老翁好了。

“我”知道自己,但不过分看重自己。“我”把自己放空,为的是更深地认识世界,了解他人。

《论语》:放空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结束语

放空,就是放下执念,不偏见。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写道:

有效的管理者,把每一个人都视为可以开发的机会,包括他本人在内。他知道唯有长处才能产生成果,而抓住弱点则只能造成令人头痛的问题。纵然没有弱点,也不能产生什么成果。

当我们想要抓住成功的时候,成功就会离我们远去。

当我们想要抓住爱情的时候,爱情也会露出痛苦的一面。

无就是有。

紧握拳头,手里什么都没有;松开手,世界都在你的掌心。

虚无给存在以意义,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菜根谭   定礼   玉山   宝玉   论语   湘莲   樵夫   刚烈   美文   管理者   弱点   性格   成就   烦恼   痛苦   女子   爱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