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柱其人|杜怀林

宝柱其人|杜怀林


宝柱其人|杜怀林


宝柱其人

杜怀林


宝柱今年只有66岁,看起来却像个80多岁的老头,和我印象中的宝柱相比苍老了许多,憔悴的面容,黝黑的脸庞,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看着很可怜。他是我村唯一的五保户,早年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他终生未娶,没有子女,几十年一直独自生活在那串破旧不堪的老屋里,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多年来,村里所有人家的房子盖了一茬又一茬,唯独他家依旧是老模样,没有任何改变,与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外观上像是多年无人居住的地方,已岌岌可危。说起来,宝柱算是父辈们的远方堂弟,由于智力有点问题,人们总爱取笑他。


从我记事起他便无所事事,衣着很脏,不怎么说话,独来独往,总爱憨笑,笑起来的样子很难看,甚至使人害怕,还爱出汗。记得我小时候,大队有个大喇叭,有时候村长让他在大喇叭里给村民们读报纸做宣传,读报纸的工夫就会大汗淋漓,还流着口水,因此成为人们的笑谈。


因他没有任何亲人,平时总爱去奶奶家闲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也不说话。那时候爷爷奶奶身体还很硬朗,赶上饭点就留他吃饭,奶奶经常给他洗衣服,拆洗被褥。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依赖奶奶,后来听奶奶说,宝柱爹临终前有话,把他托付给了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是个非常勤快的人,而年轻时的宝柱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爷爷有时免不了要训斥他,但说归说,该照顾还得照顾,宝柱对爷爷的训斥不以为然。后来,爷爷奶奶年岁大了,也做不动了,依靠儿女们隔三差五的来伺侯,就拒绝了宝柱的要求。爷爷去世后,奶奶随子女住到了城里。从此那只院子里再也没有了人,宝柱也不去了。


听人说,村里有办红白喜事的,他就不请自到,一声不吭的坐到角落里,等待吃饭。我们回村里偶尔能见到他,每当问起:「宝柱,在哪里住?」他就会说:「还在食堂那儿住。」我们听了一脸茫然,「食堂?」原来他所住的院子早在大锅饭年代是村里的大食堂,难怪后辈人都不知道此事,而这可能是唯一使他引以为荣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村里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没有人称呼他,都喊他宝柱,很少人知道他的大名。在奶奶最后的日子里,儿女们把奶奶接回村里,回到了那间熟悉的老屋,在儿女们悉心的照顾和陪伴下,奶奶安静的走了。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宝柱赶来,一进门便嚎啕大哭,长跪不起,看着奶奶的遗体,久久不愿离去。看到这样一位伤心欲绝的老人,在场的人不禁潸然泪下,好大一会工夫帮忙的人才把他搀扶离开。


在准备丧事的几天里,宝柱依旧早早的过来,依旧呆呆的坐在某个角落里,一言不发。最后一天出殡前,有一个祭拜仪式,当点到「侄儿杜民圣上香祭拜」时,周围的人一脸疑惑,面面相觑。主持人补充了一句:「宝柱」,这时从人群中颤巍巍地挤出一个人来,哦,是宝柱,他走在灵前,老泪纵横,恭恭敬敬地点上几支香插在香炉里,然后跪下,头贴着地呜咽着,肩一耸一耸的,那一瞬,我不禁为之动容。


这个在人们眼中认为憨傻的人,他也有着丰富的感情,谁可曾知道他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上,也许爷爷奶奶才是他唯一的亲人,是给过他温暖的人,是给过他帮助的人,是没有嫌弃他的人,今生他无以回报,只能在这最后的时刻以无声的泪水思念这位善良的老人,感谢奶奶的恩情。直到奶奶出殡,他都这样一直默默的跟着,步行送到墓地,直到奶奶下葬才随着人群回去。


宝柱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不敢想象他在家徒四壁的老屋中是如何度过每一天,几十年如一日,陪伴他的只有凄凉和寂寞。如今年过六旬的他每天的生活我不得而知,更何况多年以后,谁还会想起村里曾经有这样一位老人。我不禁想到鲁迅笔下那位悲哀命运的孔乙己先生,是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过有我们这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的关爱,宝柱不会有孔乙己的结局。



————— END—————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作者-

杜怀林,介休人,现于东南街办南大街社区工作。


来源|知彼(ID:zhibi0354)

本文首发于知彼

编辑|陈乐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介休   红白喜事   鲁迅   圣上   引以为荣   美文   村里   工夫   食堂   子女   爷爷   奶奶   亲人   多年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