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厕所的那些事|后庐主人

介休厕所的那些事|后庐主人

介休厕所的那些事|后庐主人

介休厕所的那些事

后庐主人

突然想到了有关于介休厕所文化的琐事,于是找来电脑,瞎胡写点,权当做一个记录性的怀旧吧。


介休人对厕所有着很大气的一种称呼:「后楼」。究竟说的是「后面那楼是厕所」还是「楼后面有厕所」不得而知。但此种区别于邻县的称呼也不乏成为了介休的特色叫法。而楼后或者说后面的楼就是厕所,似乎在现实中又与介休的居住风俗不对应。介休人居住一般都在四合院里,厕所就会修到院子的西南角,俗称「五鬼头」



介休厕所的那些事|后庐主人


据称五鬼头来源于《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先生,当年姜先生封神榜确定座次后,却发现没有了自己神位安放的地方,思来想去就干脆把厕所作为自己的神位之地。由此介休人在修厕所的时候会在每年的清明节前两天动工,还会很恭敬地墙上贴一个红纸写的「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符,因为这一天民间俗称「一百五」,也就是距离前一年冬至105天,据称行百事而无禁忌。看来介休老百姓对厕所的修缮重视程度,要远远超于其他建筑的。


而厕所的修建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有钱人家会将厕所修到偏院,和其他房子无异,在厕所的蹲坑位置会认真地砌立砖,蹲坑两边触手可及的墙上会留一两个砖洞,用来放手纸和尿盆之类。没钱人家就很简单了,顶棚有没有就无所谓了,周围的墙也不一定修的很高,有的勉强能遮挡住人的上半截,挖坑放进一个瓮(黑釉瓷缸),然后往后面立一根木棍,用来让人如厕时候的缓冲之物,俗称「搅茅棍」


搅茅棍是很有趣味的一个物件。有的厕所是个分叉的木棒,有的是一条木板,功能主要是扩大面积。人们在如厕的时候必须精准地判断出自己排泄物和棍的垂直,这样搅茅棍才可能达到缓冲作用。如若不然,后果将会很是严重:粪坑里的排泄物便会四处飞溅,让露出的腚部无处逃避地受到污秽,让人苦不堪言。


据史书记载,古代中国的如厕工具,自然以马桶最具有代表性。在汉朝,马桶并不被称为「马桶」,而被称为「虎子」,《齐职仪》就曾记载:「汉侍中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其中的「亵器虎子」指的就是皇帝专用的马桶,到了唐代,据说因为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原因,「虎子」就被改名为「马子」「兽子」了,后来演变为马桶。


介休厕所的那些事|后庐主人


「虎子」在介休也称为「夜壶」,据说在介休就有着专门制作夜壶的地方。俗话说:「去洪山绕磨沟,半路捎把老夜壶。」洪山的白瓷曾经享誉华夏,而作为邻村的磨沟却是以陶器生产为主,做做夜壶这样的百姓日常用品是正常不过了!老百姓还经常把一些不懂装懂的人称为「千年夜壶——百求知」,也带了很多调侃的意味,让人遐想起来忍俊不禁。


尿盆自然也是人们夜晚解手用的物件。夜晚用过尿盆后,早晨主人就会将盆放到厕所里,以免客人来了看到尴尬。于是介休人说:「早上走了晚上回,被子里面打来回」,形容人的忙碌。


如厕之急,想来做人都有过此间感受。儿时的玩伴就曾经出过这么一出:玩的兴起忘了解手,随即急匆匆跑进厕所,忽听里面惨叫一声,我们以为发生什么事情,跑进去一看,原来此君过于着急,上蹲坑站的位置靠后,一屁股坐在了搅茅棍之上,直顶的屁股上鲜血直流,让我等进来挽救的朋友们哭笑不得。幸亏发生在以前,如果今日再有,也就有了「爆菊」的嫌疑罢!


厕所乃污秽之地,就连好狗也会这么认为。人常说:「狗改不了吃屎。」儿时的农村的厕所周围总会在孩子们如厕之时,兴冲冲跑进一只狗,围着正在努力工作的孩子转几圈,让人顿生骇意,毛骨悚然地盯着这狗,急忙忙擦屁股走人。回头看时,那狗正饶有滋味地品着排泄物,让人恶心不已。


记得我家里也养着一条狗,取名「警犬」。此狗虽说是本地大黄狗,看门护户却从不吃屎。家里人特别喜欢它。一日在外偶食鼠药,飞也似的跑进家里,哀号不绝,在堂屋里转了几圈,又踉踉跄跄跑入厕所。待我跟随进去看时,早已气绝身亡。掉眼泪挖了坑埋了警犬后,至今难以忘记那忠诚的伙伴,于是自那后我再未养过狗。


介休厕所的那些事|后庐主人


儿时过年最为奢侈的是买鞭炮,没有鞭炮的时候我们就想着法子去制作「滴滴金」。这是类似导火索的一种物件,用火点燃后会「嗤嗤」作响地迅速燃烧,发出明亮的光。制作主要的原料是硫磺和硝酸盐。硫磺可以到副业队的小场子里找到,而硝酸铵就是厕所里的尿碱。说是尿碱,其实和尿没有毛的关系,而是由于地面潮湿,在墙上泛起来的白白的碱花。这配方记不得是谁告诉我们这些孩子的,不过由此可见,中国人制造火药的天分还是有的罢。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十几个孩子总会见了厕所就钻进去看看墙壁,一旦看到就会拿纸护在下面,用小刀认真地刮下白白的碱花,用纸包好。回家把硫磺碾碎,配上尿碱,用纸包好,捻成绳状,然后迫不及待地点燃。


如今的村里厕所早已脱离了以前的污秽,大部分人家着意地将厕所贴瓷砖、抹白灰,修得富丽堂皇。毕竟现代有句话说:「文明在厕所、富裕在厨房」嘛。现在的孩子们也不再有自创的游戏和玩具,而迷恋上了「熊大熊二光头强」了。出于卫生的原因,家长更不愿意让小孩子出入于茅厕之间。于是写在上面的很多也便成了回忆,成了念性。而对于我们七零后来说,抹不去的不仅仅是那儿时的玩伴,还有那纯真和质朴吧!


————— END—————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作者-

陈全,号后庐主人,男,1972年生,介休市体育运动中心科员。晋中文化促进会理事、介休市文化促进会理事、介休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张兰老曹的古董人生》。


来源|知彼(ID:zhibi0354)

本文首发于知彼

编辑|陈乐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介休   介休市   厕所   尿盆   夜壶   神位   排泄物   虎子   如厕   硫磺   污秽   物件   俗称   美文   马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