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我故乡的大宅院

赵琳


九岁那年,我的父母为了照顾他们的父母,或许也有叶落归根的想法。漂泊半生的人是否毫无怨言的从大城市到小山沟,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山西省灵石县张家庄镇是我的家乡。镇上有一座国有煤矿叫张家庄煤矿,是我父母从西安回到家乡后工作的地方。


回来不久,矿上为我们家分配了房子,离父母工作的办公院不到百步,可是,父亲坚持要和组干科长家换房。随即,我们家搬进了一座大宅子——杨家大院。


二十年后,应朋友之约,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这座大宅院,重新审视一番,我竟发现了长久不觉的一个概念——传统文化!


这座保持着北方传统的大宅院,曾经是杨氏族人修建在明末清初或许更早些。传说杨家祖宗曾在清朝宫廷里做事,具体时间、官职亦无法考究,只知道是为后宫嫔妃们采购化妆品的采办。


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我的奶奶杨大某,杨氏族里的闺女,和这大宅院的杨家不知是几代的亲,总之杨家闺女下嫁的男人,也就是我爷爷,还不算太穷,听说有两亩薄田,闲时还换皮子,做点小生意。亲戚间说是走动,那只是我奶奶经常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为这座宅子里的爷奶奶以及少爷小姐们做些针线活,以贴补家用。也就是我奶奶女红很好,又是同族,所以格外优待些。能攀上这样的亲戚,着实也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最让我奶奶感恩不尽的是,我的父亲刚举行过十三岁的成人礼后就得了一场大病,晕迷了几天,水米不进、高烧不退。那个年代,一次小小的感冒都可能丢掉性命,人的生命犹如草芥,何况一个孩子!在抓了几副中药不见效后,我父亲的爷爷心疼钱,都准备放弃了,奶奶哭着去杨家求大奶奶,据说这位杨家大奶奶慈眉善目还会治病,经常帮助一些穷人。大奶奶给了我奶奶一粒「牛黄安宫丸」的丸药,听老辈说,这种药丸在当时每粒都在三十两银子呢!吃了杨家大奶奶施舍的药丸,父亲奇迹般的活过来了!


我第一次走进这座宅子,有一种隔时代的感觉。那是我们家搬家的前一天,恰逢雨天,昏暗迷蒙的天空,曲径通幽的巷子,以及湿滑的石板路,前后左右被参照低矮的建筑群,更显得这座老宅子高大封闭,那些砖雕、木雕、石雕像一直生活在旧时代里,时不时地展露着它们的狰狞,使我内心充满恐惧。那错落有致,气势宏伟的三进式院落,给现实无形中增添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道德感。不过这里的大小院落既独立成章,又珠联璧合,倒是我们儿时捉迷藏的好地方。


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有些时候,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很难有客观的认知。儿时的我从来不懂我们居住的这座大宅子,属于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有什么样丰富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只知道每一个院落冷僻阴森充满了神秘,连小小角门都厚重的如同历史,百年矗立在不起眼的墙角,如果将它关闭,时间将永远凝固——


听我奶奶说,就算是这样的大户人家,过日子的心思也很重。我们家住的是杨家的厨房,一式三眼窑洞,从进大门算起第三道跨院,靠近大厅侧面,离大奶奶住的正房只有一楼之隔。正院的两侧全是绣楼,厨房面对绣楼的背面,长长的巷道通向跨院的正房,旁边便是楼梯,楼梯隐蔽狭窄,不熟悉这座宅子人,是找不到通向富丽堂皇的群楼的,如果你想在这所老房寻找杨家当年的风光,以及能积累起数以万计的家产,这座院子的群楼便能给你以无穷的遐想。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搬进这座宅子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敢上楼瞧瞧。儿时的我经常看着遮天蔽日的飞檐拱璧,幻想着哪些禽兽造型的瓦舍,会不会飞向无边无际?想象着黑漆漆而静静的楼宇,会不会突然飘过鬼魅的身影?有关鬼神出没的故事,经常在院子里悄悄地流传。在正院偏房里住着一户姓秦的人家,因母亲身体不好,家里的大姐经常不午休在院里洗衣服,她说一天中午,看到穿着白衣长袍的女子上楼去了。还有人说楼上正房,也就是大奶奶楼上的门缝里,有白色蟹子穿梭。


这让我幼小的神经有些崩溃。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和在这屋子住着姓史的同龄女孩玩耍,我感觉她长相难看,因为她有一只疤瘌眼,走路腿直直的,有些不平,这让我感到和她家住着的屋子及鬼魅有关。实际在后来接触中,这位女孩子性情很好,喜欢剪纸。院子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她,我也是为了看她的剪纸才不得已上楼的。


楼上并没有我想象的阴森恐怖,楼梯狭窄而陡立,木质扶手上雕刻着寿桃、下面围栏是菱形花纹,虽然感觉年代久远,但是粗壮结实;过道宽阔,不比下面院子面积小多少;二楼比下面阳光更充足,住着几户人家安静祥和,只要他们站在楼上,就能看到下面院子的鸡飞狗跳。楼上有一个通向天台的小门,黑乎乎拐两道楼梯才能上去。天台很宽敞,足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站在上面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神清气爽。



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开始我怎么也不敢上去,感觉只要任谁把这扇小门关闭,我就会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系,如果被幽闭在天台,就算喊破嗓子也无人知道。有一次我在天台上面和几个孩子玩耍,忘记时间,母亲到处寻找不见踪影,回来后母亲责问「去哪里疯了?」我无辜地说:「就在院子里,根本没出去呀。」免去一顿训斥后,才发现即使不出这座大宅子,一样能玩的自由自在。在暑假期间,为了躲避大人质询的目光,拿上课本和小说躲到天台与书中人物相遇,那种宁静与惬意温润地弥漫着整个童年。


那时的我们并不像现在孩子,让大人充满期冀。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大院的孩子们总是用厌倦而安定的复杂心情成长着,我们虽属于矿区子弟,但是,总有一种和他们不能相融的感觉。那些居住在排房的孩子,他们玩的花样很多,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他们打篮球、乒乓球,还经常聚在一起逛街,男男女女混在一起很自然。而我们却不敢理会那些和我们主动搭讪的男孩子们。


大院的女孩子没事都在用白线团织线衣、织书包。用五颜六色的花线钩茶盘盖、桌布之类的,有的绣鞋垫、剪纸。那时的我除了喜欢看书外,也和她们一样钩呀织的,但是我却不如别的女孩子心灵手巧,好不容易钩了两个书包,闹着母亲给我合上里层,却用了不长的时间就丢弃,因为装不下我那日益增多的书本。可我的二嫂却是这方面的高手。她家在绣楼下面偏房住着,当时只有十六岁的她突然和十八岁的二哥好上了,这让所有的人始料不及,包括她当铁厂副厂长的父亲都认为漂亮的女儿嫁给没上完高中的二哥有点亏,可她铁了心要跟着二哥,真有点古代烈女的情结!


其实你千万别怀疑她是受大院封闭环境的影响,也别认为我的二嫂在小姐的绣楼下面住着,没见过世面。人家可是从小在唐山长大的,唐山大地震后才来到父亲身边。在念高中的时候就是校花,有很多男孩子无缘由地跑到我们大院,只为能目睹二嫂芳容。后来我也听她说「她是喜欢我二哥憨厚朴实,没有排房男孩子的野气。」



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杨家的先人们,不光把这座宅子修的气势宏伟且功能齐全,只有二层的楼房,比现在的五层楼都高。大宅院并不见院墙,却森严铁壁、无一漏处,偌大的后院只有一扇厚厚的铁门隐蔽在楼梯下。我们捉迷藏的时候经常藏在门洞里,小门一关,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当然,没有黑尽,我们是不会组织玩捉迷藏的。


如果你说,那个年代劫匪盛行,院门一旦被堵,不是要受瓮中捉鳖之害么?这你就多虑了,就在我们这边跨院的正屋门口,有一条通往杨家后花园的地道,足足有两公里长,地道口被打开后,很多人下去参观过,都没走远就折了回来,因为里面黑深悠长,具体通向哪里?没人说得清楚。我对这条地道的神秘感却源于一个传说,说解放前杨家在花院里埋了十八瓮金子,解放后政府在那里打了很多井,据说是以打井之名,隐蔽挖金之实。


后来,我问过奶奶好多次,杨家的后花园在哪里?奶奶说:「就在现在的粮站周围。」每当家人要买粮时,我都自告奋勇跟随,虽知无果,那种神秘感却一直困扰至今。后来地道的前段被我家邻居堵住,就此,这条通向自由、财源、发展以及生的希望的地道,成为他们家冬季储藏的菜窖。



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可以想到,在这种封闭环境下生活的商贾们,他们有这种避世、诡秘的思想并不为奇,这一切无不源于晋中这片地域文化所共有的特性:或许我们祖先面朝黄土背朝天,烈日下挥汗如雨后,他们渴望拥有一块能够遮挡日光的阴凉之处?或许是厌倦了户外劳作的日晒雨淋,在为自己设计安身之处时多了一份躲避的心态?比如祁县的乔家,一条气势宏伟的甬道佐证了乔家驰骋华夏大地的豪迈气概,但是整个住宅却被划分成每个避世独立的小世界。还有厦门梁家古堡似的建筑,无一不彰显这种封闭的建筑格局。人为地阻隔了人与自然的某种联系,将自身安全的隐蔽起来了,自觉地将自身圈入自我构建的一方圣地,精神才能安全惬意的栖居。


我站在这座古老的大宅院里,凝神静气地寻找过去,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余味,又让我回到第一次走进这所大宅院的情景,细细的雨丝敲击着石板路面,徐徐凉风中,那轻轻叹息的少女。那些场景已然在飞速发展的城市生活中渐行渐远。但生活的理念、缄默、含蓄、甚至带着几分懒散,却越来越强烈地占据了主要地位,那种内心向往宁静单纯却无法改变。


眼前的一切虽已破落尽显。但是奢靡豪华之气尚存,大有「先王已老、兀自挥刀不已」的感受。门前牌子上写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我颇感欣慰。但愿它能在商业竞争的喧嚣声中,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不要改变太多。朋友手中的相机忙不迭的在这即将焕然一新的大宅院里,留下历史的痕迹。我一直赞叹他摄影的技巧,让我这个有怀古情结的女子站在历史的隧道口,向过往的岁月一次次回眸,恍惚我从未走远,也未曾离开。


————— END—————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作者-

我故乡的大宅院|赵琳

赵琳,女,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晋中作协会员,介休市作家协会理事,现居介休。擅长诗歌、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省地市级刊物,诗集『指尖上的思维』获第三届晋中文学奖。


来源|知彼(ID:zhibi0354)

本文首发于知彼

编辑|陈乐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晋中   天台   宏伟   正房   宅子   小门   院落   大院   美文   院子   地道   楼梯   故乡   楼上   奶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