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反思——为什么老师难(上)

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原因无他,只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自己不知道的教给学生。

并非笔误。纸面上,教学的过程是已知的接力赛,老师对知识掌握越充分,交接就越顺畅。然而科学家早有发现,知识所能言传部分不足10%,剩下的90%在于日积月累后形成的专家感觉,是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且知者不自知。老师为什么厉害?这问题,老师自己回答不了,又何谈传道于学生。


熟读全文并背诵。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题海战术,培养“感觉”。

……

——上述名言,源于这同一个事实。


第一次发现这发现时,我恍然大悟为什么高中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当时我总纠结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某题得用反证法,极限法,辅助线法,或者那该死的千变万化的三角函数公式法??有没有哪个法一劳永逸,告诉我什么时候用什么法?这应该是个好问题,但我怀疑是否存在好答案。老师和学霸能在电光火石间完成此类判断,而要说出这种判断的完整依据,根本上是要厘清电化学信号在神经细胞网中的闪转腾挪,难度的数量级早已超越老师的职业范畴,科学家也还一筹莫展,要等AI出手。所以,解答只好临时,回复只能片面。不是老师不想,是底层规律上的不能够。在教学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终极的金句,是无心的借口,更是无可奈何的诚实。

总之,老师们的尴尬在于:自己知道,但不知道自己知道,于是不可能说清最需要被澄清的部分。所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最多也只是技术层面的小补救。

从这个角度深入,殊途同归地印证了另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学习只能靠自己。因为老师能帮你的,不过1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反证法   题海战术   老师   笔误   接力赛   数量级   只可意会   神经细胞   美文   科学家   角度   事实   感觉   发现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