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反思——看法与观点,“不知道”与“我错了”

有看法容易,有观点则千难万难。

看法无孔不入,一切外在信息都能扣下你形成看法的扳机。如今人在家中坐,只要打开手机,信息汹涌而来,看法也就随之诞生。

美国大选你怎么看?股市大跌你怎么看?某处又有天灾,某人又遇人祸,某明星出轨,某企业作妖,你又怎么看?

放心,哪怕接收信息之前,你从未关心过此类问题,你也一定能有你的看法。

看法是对外界的回应,产生的机制却在我们的大脑内。信息由外入内,看法由内对外,一问必有一答,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大脑无法忍受“不知道”。于是看法成了我们的应激反应,一种求存的本能。

“你怎么看特朗普?”在热烈欢腾的酒桌上坦承对这个问题的无知几乎不能被接受,但如果不能选边,说出类似“我觉得他就是人渣”或者“他才是好总统”的鲜明看法,则等同于社交自杀。

如此意义之下,看法“最重要”。所谓交流就是等级博弈,而看法就是交流的弹药

剩下一个小问题,看法从何而来?

朋友圈,热点,八卦,几乎无传播道义压力的自媒体,意见领袖,你侃侃而谈的朋友,你成功的朋友,你不那么成功但爱抱怨的朋友,办公室的同事……弹药一定管够。

而观点则不同,那需要你的投入。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背景的分析,对其他人的观点的筛选统合,等等等等,都是你为形成自己的观点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形成观点需要证据,以及证据之间的逻辑链条,而这两者的获得都需要时间。证据充足,逻辑严谨,熬制成的观点才更有价值。

形成观点费时费力,远不如脱口而出的看法那样洒脱快乐。观点还有其他缺点:

——观点也可能错,而且没有证据证明其错误率一定低于看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出蠢事,读书人常被骂迂腐,专家转眼就成“砖家”。

——只看外表,观点和看法是孪生兄弟,因此观点常被人盗用,成了盗用者的看法。盗用者无须对观点负责,甚至可以在观点失效时反咬原作者一口。观点正确,他们得意洋洋,观点错误,他们也无责。收益与成本极度不均衡,所以总是看法多多,观点寥寥。

——观点来源于证据与逻辑,这意味着,好的观点提出者在新证据、新逻辑出现时,要勇于放下对观点的信仰,坚决和禀赋效应开战。用最长的眼光审视,所有的观点都不值得被捍卫。观点就该被检验、被争论,乃至被改进、被抛弃。这也是有观点的人最大的“苦”:观点不是终点,是永续调整的基点。一方面你为了它投入极大的精力,一方面你又要随时准备放弃它。没有观点的人永远不懂这种苦。

那观点又有什么好处?

我想,它能让人心安,感觉踏实。

比如你创作一件自己的作品,为它付出心血。你明知它还有很多的不足,却也懂得它来之不易,一步一步,并非构建自虚无。

别人看你的作品,只看结果,得出他们的看法。

你看自己的作品,明白过程,懂得更深,理解更稳。

观点和看法各有所用,只追求观点会陷入社交孤立,只追随看法会陷入虚无的人云亦云,两者该调配出什么样的比例并无真理公式可依,它只取决于你是谁,以及你想成为谁。

或许反过来思考能让问题更清晰些:

不随意发表看法=敢于说“不知道”;

不固执自己的观点=敢于说“我错了”;

而“不知道”和“我错了”,正是让智慧萌芽的两颗种子。

祝你我都有更多的“不知道”,能多说“我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千难万难   错误率   看法   提出者   观点   弹药   美文   虚无   社交   证据   大脑   逻辑   成本   今日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