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记录——祁山追兵与博弈论,及其他

除了武侯的艰难,六出祁山还有一处引人思考:蜀汉退兵,魏军该不该追?

书中,司马懿的追击决策败于疑神疑鬼和不坚决,要么掉入武侯的埋伏,被几千伏兵杀得心惊胆裂仓惶北窜,要么干脆直接缩头,蜀军去了三五日后才后知后觉,自我宽慰一句“吾不及孔明多矣”。

用赵括的心态,配合博弈论的手段,我觉得其中有大蹊跷:这本是曹魏占绝对优势的博弈场,因为蜀军的动向是确定的必退,于是选择权只在司马懿。追或者不追,胜或者败,搭配出三种结果,不难推演。

——追且胜:追上诸葛亮的主力,再度决战。此时以追打逃,以快打慢,以整打零,心理优势明显,胜算极大且收益不见顶。后来,这种可能性甚至被现实证实:武侯死后魏延谋反,倍速绕开了杨仪的大军,提前守住剑阁栈道,成关门之势,蜀军顿时孤危。司马懿麾下的魏军精锐,不会比反骨仔慢。

——追而败:落入武侯的陷阱,但不过损失一些轻骑,以及士气。实战正是如此。然而,其实还能往下推演:武侯极善用伏兵、增灶、神鬼、天气,但追击可以是多次博弈,一次中计,能否再追,三追?蜀兵一定要跑,魏兵为什么不穷寇多追,在不断撕咬中寻觅出更大的机会?

——不追:最稳妥,但也影响士气

遍览魏军当时的选项,不追有些太窝囊,追,尤其是多追几次,则是以小博大,一本可能万利的打法。除了被武侯一辈子心理压制,习惯性地吓破胆,司马懿选择小追—小败—不再追的折中路线,似乎不够英雄。不追至少是自知之明的稳健,猛追更是有勇有谋,折中算什么?


好了,上面都是我借赵括和约翰.纳什的口在胡说。分析不是无中生有,然而却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在古代的真实战场上,往往左右胜败。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妨再听两段故事: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陆战霸主斯巴达围攻新兴海上霸主雅典。一代天才政治家伯里克利画定御敌国策:坚壁清野,守住干道,据守雅典主城;然后利用雅典强大的海军,进行海战大迂回,打击斯巴达及其盟军大后方。一守一攻,伟人气魄。结果如何呢?

当雅典农民感染瘟疫,团缩身子,躲在卫城中看着自己的农田被进退失据的斯巴达战士泄愤烧毁之后,他们愤怒地罢免了伯里克利。


大约400年后,凯撒跨过卢比孔河,正式和庞培和罗马元老院决裂。庞培知道凯撒的手段,于是做出了一个看起来极其正确的决定:放弃无兵的罗马城,出走海外,举义旗,聚雄兵,伺机和凯撒决战。庞培在战术上取得巨大成功,也如愿等来了法萨卢会战。

决战时,凯撒兵少。但庞培军中远离故土多时的意大利战士早已心散,他们看着身边的小亚细亚人,希腊人,北非人,西班牙人,开始疑惑为什么要为庞培作战。


再300年,武侯六退祁山,司马仲达谨慎追赶。


士气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总在回忆与复盘中第一个被忽略。都说人类不能从历史中学习成长,大概也因为,“事”好分析,“情”难揣度。

广义上的士气,也就是人心。偏偏是该死的马谡说过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六出祁山,最可惜的一次,正是第一次。马谡丢了街亭,因为将士被围孤山,无饮水无胜机,逃降了大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祁山   伯罗奔尼撒   剑阁   蜀汉   轻骑   心惊胆裂   亚细亚   凯撒   斯巴达   雅典   罗马   士气   霸主   美文   决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