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记录——《你好,李焕英》

1.下午刚刚看完,总体感受是温馨、真实。前100分钟属不造作的喜剧片,后20分钟主题升华情绪热烈,不少观众于是不自觉地笑中带泪。两部分间没断裂,也因为之前多处小妙的伏笔而使过度不显突兀。我个人更喜欢前半部分。

大关节上,《你好,李焕英》并无突破——双人穿越的情节新而不奇,母爱主题更是泛滥。它最大的亮点是没有刻意地造梗每个笑点/泪点都实在、很生活。特别是张小斐的表演,拿捏有度。我总觉得她从头到尾都笑声爽朗,却又笑得克制妥帖,紧紧贴住了角色身份。人角一体,尺度美妙,可能会拿影后?

下午的电影院人不算多,但120分钟之内,不闻交谈声只有哭笑声,也不见手机屏幕刺目亮起。观众用行动诚实投票:从头到尾,都在戏里。这是对好电影的最低要求(也常常是国产片摸不到的天花板……),而看起来,《你好,李焕英》毫不费力地就做到了。仅凭这点,推荐。

2.多说两句电影。西方学者差不多已经把电影研究透烂了。某种程度上,遵奉好莱坞为带头大哥的电影与底特律的汽车、硅谷的互联网、华尔街的银行,并无本质不同,早成了一种industry(工业)。比如有一种理论就认为,所有的电影类型都源于人类早期在大草原的生活留在我们DNA中的残影:祖先在大草原上单挑猛兽,生死存亡之战,胜利就是最早的英雄片,败了就是悲剧片;遇到没见过的猛兽,恐怖片;跟着猛兽的脚印欲直捣黄龙,探险片;祖先甲和祖先乙联手,友谊片;打猎归来,与女祖先风吹草长之下共享美食妙事,爱情片……

类别的路基本被走完,能比拼的渐渐只剩雕琢感:画面再美一些,人物再丰富一些,故事再曲折一些。总之,越晚近就越只能改变“一些”。像巨幅油画,大的色块已被填满,只剩边角细线让后来者们填补了。电影在诞生时是一场石破天惊的创新,像新文化运动。现在基本成了高考作文。

但高考作文也会偶有满分佳作。现在的批卷风向是,好电影必须“真”。这也是我最认同《你好,李焕英》(和其他好电影)的一点,不做作,舍得用制作的真心换观众的真心。早年间的电影扛过“善”的责任,当过“美”的使者,时代来到这个路口,最新的要求是“真”。也不难理解:现在,我们连微博朋友圈抖音B站中官员/明星/普通人的造假新闻都已不能容忍,花上百分钟,看一部矫揉造作只为人民币的电影?开玩笑呢。

但“真”到底是什么?问题太抽象。接地气一些的问法是目前的具体评判标准是什么。这就好比,高考作文组的老师们不能只泛泛提出,今年的选拔主旨是弘扬正能量,还必须解释什么是正能量。比如严禁出现川建国的正面案例等。

3.已经多说了,索性再谈谈我的评判依据。

我一向觉得艺术不一定来源于生活,一定低于生活。这里的“低于”特指复杂度,极简推理如此:没有什么艺术能比生活本身更叵测;如果有,一定也只限于某时某处,那就让艺术在时间中和生活比比耐力好了。因为艺术是生活的子集,所以艺术只能输。于是,我判断电影优劣的标准就是看它对复杂生活的还原度,粗粗两刀,分为三类:

第一类:体现生活的复杂。可以是事儿的复杂,比如《两杆大烟枪》,也可以是情感的复杂,比如《大话西游》;

第二类:超越生活的复杂。一时一刻之中,电影还是可以让人追不上的。生活比电影复杂,是因为人的总体比电影复杂。但面对单个人的体验,电影在极限发挥下也不是毫无胜算,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辛德勒的名单》。

第三类:反思生活的复杂。逝者如斯夫,电影回归本质,是一种记录。人类永远前行(倒不一定是前进),电影留下先辈们当时的思考,反复品味,唏嘘感慨。不求胜,反而留给后人思考的依据,这就接近好书的功效了。比如《教父1》。

一家之言,远构不成体系,也不是本文的主旨。可能是电影看高兴了吧。如果你与生活纠缠累了,去看电影吧。《你好,李焕英》是不错选择。

祝观影愉快,更祝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新文化运动   底特律   爱情片   华尔街   你好   猛兽   主旨   从头到尾   祖先   美文   高考作文   能量   本质   观众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