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 红薯

家乡 红薯

丁继坤
  冬天,当我行走在城市街道、农贸市场时,看到一个个烤红薯的摊点,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不由想起家乡的红薯。一幅幅栽种红薯、食用红薯的场景,犹如放电影般浮现在眼前。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粮食紧缺,物资匮乏,人们经常吃不饱肚子。每年夏收前,村里人从红薯池子里,将红薯秧苗移栽到田间,浇水后才能保栽保活。到了夏季,红薯不需要施肥,绿油油的红薯藤蔓自由疯长,巴掌形状的叶子把地面覆盖得严严实实。管理时只要把杂草拔干净,将藤蔓翻一遍,就可等秋天收获了。
  霜降一过,就到了挖红薯的时候了。生产队长一声令下,男女老少齐动员,有的肩扛䦆头、笼担,有的拉着架子车,来到田间开始挖红薯。割掉红薯藤蔓,薯根露出来,这样就好收红薯了。大家摩拳擦掌,挥舞䦆头,不一会儿工夫,身后堆满了大小不一的鲜红果实,最大的有三斤多重。
  太阳快落山时,夕阳给田野披上了一层金光,映照在忙碌的村民身上。大家把挖出来的红薯,用笼担挑到地头堆成了小山,按照每家人口多少分发。保管员报秤的喊叫声,会计拨算盘的珠子声,小孩子呼爹喊娘声,各种声音交汇在一起,给丰收的景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分到红薯后,社员像打了胜仗一样,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生产队每年红薯都丰收,一时半会儿吃不完。为了防止红薯冻坏霉变,家家都有几米深的地窖,将红薯储藏在窖里,随吃随取,十分方便。田里的红薯挖完后,我们小孩子拿着铁锨到地里刨,有时半天也挖不了几块。每当挖出一块红薯时,大家高兴得连蹦带跳,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我们发现地头垄边容易被人遗忘,那里有没被挖走的红薯。不出所料,有时一天挖了十几斤红薯,能顶几天的口粮。
  村里有一句顺口溜:“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是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一年,村里每人分了300多斤红薯。大家天天吃红薯,不是蒸着吃就是煮着吃。刚开始能吃上一块热乎乎的红薯,感觉是一种幸福,但时间一长,把人都吃厌烦了。
  后来,邻村有人购买了粉碎红薯的淀粉机,把红薯制作成红薯粉面、红薯粉条,或用刀切成片,晒干后卖给粮站顶替公粮。有的人还用吃不完的红薯喂猪,把猪喂得膘肥体壮,为过年过节或婚丧嫁娶时备用。那时冬季生产队开会,人们把火烧得旺旺的,一边取暖,一边烤红薯。约莫半小时,红薯烤熟了,香甜的味道十分诱人。我们吹去柴灰,剥掉外皮,大口吃起来,真是太美味了。大雪天,出不了门,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着热乎乎的红薯,边吃边聊。如今回想起来,那样的生活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红薯   架子车   切成   夏收   膘肥体壮   铁锨   连蹦带跳   婚丧嫁娶   旺旺   生产队   地头   藤蔓   田间   美文   村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