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 年火

陕南 年火

李焕龙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火兆一年运,灯照一生明。”在我们陕南山区的年俗中,“除夕之火”是运程之兆。
  居住在秦巴山区的村民,多住石板房、砖瓦房,因是平房,便有烤火的专用房。大户人家设在厢房,一般人家设在厦屋。因山区中秋至清明都要烤火,此房便比客厅重要——来客必到火炉边就座。火炉简单,墙边挖一坑,烧柴生火,围炉而坐,吃饭聊天,喝茶饮酒,其乐融融。
  生火是在除夕下午,多用巨大的树根或灌木所长的“柴疙瘩”。无论什么,须是干柴——不生烟,有火炭,利于人们共享温暖。于是,准备生火用柴,便从夏天开始。村民提前挖了“柴疙瘩”或大树根,置于阳坡,晒干搬回。到用时,抬进火炉边,用柴草引燃。特别大的树根,用斧开口,但不剖开,要求完整。
  燃出明火,挂上吊罐,开始炖肉。傍晚将大块火炭铲出来,分到不同的火盆中,用于“烘屋”——满屋生火,温暖全家。同时,将小块火炭铲进有木架座子的火盆中,置于八仙桌下,准备开席。
  席间之火,两大功能:一为取暖,二为温酒。取暖之人将脚放在宽大的盆架周围,可达“以脚暖身,通体活络”之效。温酒是用烧制的铜壶或土壶,二斤、五斤不等。待酒温热后,倒于瓷壶、铜壶之中供席上用。
  吃完年饭,便行“分火”——再次将火炉中的火炭分于不同火盆,并派不同用途:第一盆放在正堂的“神位”下,煨上酒菜,是敬天地;第二盆放在长者卧房,煨上茶水,放上糖果,是为尽孝;第三盆放在厨房,供劳作者取暖、烧水或炖食品之用;其余各盆,继续“暖屋”。
  之后,男主人去取挂于火苗之上、屋棚之下的腊肉,开始“烤肉”:将过年要用的放在一起,把用于年礼的按使用顺序挂在墙壁的木钉上,然后取下留存的腊肉,在上面撒上调味品,放在红灰边烘烤;待油泛出后,放于竹篮里晾一会儿;当油与调味品结为一体,便高高挂在屋棚上,让烟火将其熏成“陈年腊肉”。
  接着,开始“送灯火”。取若干土碗或废旧瓷碗、瓷盆,装上火炭,随“送亮”之人一块到祖坟,给先祖“送火”,表达孝敬和薪火相传之意。将火置于墓门前,放好酒菜,再行跪拜和敬香之礼。
  上述“分用”结束,一家人围炉而坐,摆上凉盘、果盘,温上一壶酒,一边吃喝,一边听家长安排过年、拜年事务。之后进行“续火”,将各屋各盆之火加旺,以利各人沐浴更衣。
  这是一件大事,容不得丝毫马虎。年轻人忙着续火、烧水之时,女主人为各人取出过年的新衣,从里到外,从头到脚,讲究全新。当各屋有了足够的热量,各人便端上盛了热水的盆子,提上续用的开水回房洗浴。
  洗过更毕,各自将火盆移至床下,开始“烘床”,并出来向长辈行孝。一时间,火炉边洋溢着亲情的暖流。
  过了子夜,父母取来烟茶糖果放于炉边的小方桌上,开始“守火”,也叫“守夜”。后半夜,各处不再用火,炉火不宜再旺,守火之人便不时敲下火炭,用水浇湿,便为自制的木炭。到了东方破晓之时,木炭多达百斤,用竹筐或木箱盛好,可供年节来客、就餐时使用。
  初一早上,各屋端出火盆,在冷灰之上铲些火炉的红灰,倒于通往牲口圈舍的路上和家门通往四方的路口。这样既利于道路干燥,也借红灰表达红火之意。然后,架起柴草,让火炉燃起熊熊“早火”,迎接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来临,寓示新年红红火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陕南   铜壶   火炭   柴草   火盆   生火   腊肉   酒菜   树根   木炭   火炉   来客   调味品   除夕   疙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