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从小爱吃煎咸鱼

乡情散文:从小爱吃煎咸鱼

乡情散文:从小爱吃煎咸鱼

文:杨晓光

在我老家昌黎县晒甲坨,一般社员人家的日常餐桌上,一年对头也难见鱼肉菜肴。我和奶奶从秦皇岛我父母家回到老家,带来的咸鱼是不折不扣的稀罕物。就连邻居家的猫,都格外垂涎我们的饭桌。我把还带一丝鱼肉的拢梳刺,用筷子夹着递给饭桌下“呼噜呼噜”等待的猫,一来二去慢慢地喂熟了,不仅常常四脚朝天地翻过来花肚皮跟我玩耍,作为对我善待它的“丰厚回馈”,竟然还在南屋生下了一窝小猫崽。

一年一度回秦皇岛父母身边过年,赶在我开学前,依依不舍地离开城里的父母,和奶奶一起回到老家。临行前,奶奶从西后街鱼市,买来七分钱一斤的海杂鱼,清理出内脏杂碎,洗净了沥干水分,撒上大粒盐压起来。父亲买了品相好的整条带鱼、燕鱼,除了让母亲做一次炖鱼外,其他剩下的也由奶奶打理好、压上盐,腌成咸鱼,由我们带回老家,作为日常下饭菜慢慢食用。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柴锅煮秫米粥、锅边转圈贴苞米面饼子,热乎乎地就着喷香的煎咸鱼,这顿相当可口的庄户饭,成为我和奶奶回到老家后一段时间的标配正餐。街比邻右别提多羡慕了。狗哥、芬姐有时恰好“赶上”了饭时,奶奶实心实意地挽留他们,别走了,都尝个新鲜。

虽说到了春天,屋里还是阴冷吧唧的。隔三差五的,奶奶还要生着了地炉子,给冷屋嘘出个热乎气。吃过了晚饭,作为我家的常客,大爹坐在靠墙的矮柜上,按照他的记忆讲《三国》评《水浒》,狗哥、芬姐坐在炕沿上,眼巴巴看着我偎在炉坑边淘弄吃荟。我把从城里带回来腌好风干的杂鱼,放在炉盖上“炮烙”,自己饱口福的同时,也大大方方递给大爹和芬姐狗哥一起分享。给奶奶时,奶奶摆手不要,说“齁嗓子”。作为回报,大爹把他盛了白薯干酒的大肚细脖小酒壶递给我,也让我尝一口。不知是炉子烤的,还是酒的作用,我的小脸红扑扑得煞是可爱。

奶奶煎咸鱼,最拿手的自然是海杂鱼,个小、片薄,一把柴火就煎得稀酥崩脆,柴火锅底少许油甚至不放油,熟了以后也彻底去了腥气,吃在嘴里有着酥脆的口感。但是煎咸带鱼或燕鱼,其中就有了技术含量,奶奶就要费些心思和功夫了。多加一把柴将油烧热,然后该忙啥忙啥去,油温降下来以后,继续添柴,咸鱼下锅,油对于咸鱼起了定型的作用,煎鱼硬挺成型,用锅铲铲动咸鱼翻身,再烹煎另一面,这样鱼就不会煎碎了。最后再多翻几次过儿,容得水蒸气散发干净,让鱼煎得更酥脆一些,就可以出锅了。当然,对于“臭鱼烂虾,下饭冤家”的臭鱼而言,那该另当别论了。腌臭鱼,怎么煎都会稀碎得不堪入目。

俗话说,会过小日子的人,通常会算大账。具体到我们每个人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身心状态,都是稳赚不赔的划算大帐。过去的年代,煎咸鱼是稀罕物,如今的煎咸鱼,也称得上是稀有品。如今人们吃的已经不是煎咸鱼了,有人吃口味,更多的人吃当年的情怀。但是,腌制品、卤制品,烹炸食品以及烧烤类,毕竟背离了绿色天然品质,吃一点尝个味儿,差不多也就得了。不吃吧,辜负了童年时代我们赋予煎咸鱼的一片深情,一旦放任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念了多年的养生经则成了耳旁风,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就像小时候我们盼望吃糖,长大后嗜好烟酒一样,当我们上了一定年纪,对于日常饮食,一定要做到常控制,多节制。喜好吃煎咸鱼这口,自然也不例外。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乡情   昌黎县   咸鱼   秦皇岛   酥脆   带鱼   柴火   乡愁   炉子   鱼肉   稀罕   美文   老家   散文   奶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