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犹记村里高粱红

文:张宗龙

从前山东丘陵一带多种高粱,一部电影《红高粱》让人不但记住了巩俐,更记住了那一片通红的高粱地和火热的酿酒坊。小时候在我老家村子的南坡低洼处和北坡高岗上,也种着一片一片的红高粱,一到秋天,红彤彤的映红半个村子。

乡情散文:犹记村里高粱红

高粱在那时候的农村可是好东西,耐旱耐涝耐高温,耐瘠耐贫耐盐碱,好侍弄,易成活。关键是高粱全身都是宝,用处很大,高梁不但可吃,还可制成淀粉、制糖、加工酒精、做酒酿醋等,高粱的其他部位从头到脚都有用处,所以农村人都很喜欢。但高粱产量较低,属于粗粮,价格不高,真正吃起来也不好吃,特别是直接食用,做成的煎饼或窝头都难以下咽。所以后来就很少见了。感觉除了酿酒还需要一些,也很少听说有人吃高粱了。

高粱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史料记载,5000多年前我国在黄河流域就已培育出高粱品种,并大面积种植。《本草纲目》亦有记,“罗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春天经过选种、晒种、拌药,再经过一个夏天的施肥、锄草、浇水、打理,到了秋天,那一颗颗饱满的高粱穗都垂了下来。田野里仿佛腾起红红的火焰,把远处的天空点燃、把近处的村子渲染。为了防止鸟儿偷吃,高粱地里每隔一段要扎几个稻草人,或绑上几条红绸子,用以吓跑贪吃的鸟类。秋风刮起,那稻草人摇手晃头,那红绸子迎风招展,倒有时把我们吓得不敢进高粱地割草。

乡情散文:犹记村里高粱红

收高粱是体力活,也是辛苦活,人钻进高粱地里被高粱叶一刮,就浑身刺挠。高粱收割时,要先用镰刀把沉甸甸的高粱头削下来,然后拿到场上晾晒、脱粒。脱粒时有的用铁锨往下刮,就是把铁锨横放在地上,锨头朝上,锨把固定,人坐在场上拿着高粱头在锨头上刺啦刺啦往下刮高粱米。有的摊在场上晒干后用碌碡压,牛拉或人拉着碌碡在摊满高粱的场院上转圈跑,那高粱米便脱干净了。

我们村里种的高粱米粒大、颗匀、皮薄、口感好。去皮后是紫红色,可以加工成红米饭,也可以做成窝窝头,掺了玉米面或芋头面还可以烙煎饼,当然掺点麦子面更好。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在那缺粮的年代,高梁米也是我们村的救命粮。高粱米也有药性,有时小孩贪吃吃胀了肚子,大人就用高粱米炒点糊粮食,熬了当中药喝,几顿喝下去就好了。

除了高粱米,高粱的其他部位对农人来说作用也是很大的。高粱米脱掉的壳可以填进枕套里,做成枕头,小孩枕是最好的,不软不硬,头枕进去有个窝,不怕睡成扁头或偏头。壳也可以用来喂猪喂牛,掺一些到饲料里,猪、牛吃起来就格外香甜。

乡情散文:犹记村里高粱红

脱掉高粱米的高粱穗用处也很大,用锨头脱粒没有辗压的可以做成扫床、扫案板、刷锅洗碗、甚至掸身上土的小刷帚,一把一把的挂在屋里的土墙上。当然有时小孩子犯了错误,大人也经常拿着刷帚满院子追着打屁股。经过辗压后变得柔顺滑溜的,那就是做笤帚的好原料。冬闲下来,人们找个暖和的地方,抱上一捆高梁穗,提上一把细麻绳,边啦呱边扎笤帚或刷帚。有些手巧的人扎的笤帚或刷帚很漂亮,除自己使用外,有的还送亲戚,或拿到集上去卖点钱。父亲扎的刷帚又结实又好看,常常当作看亲戚的礼物,送给我在城里生活的大姨家和大舅家。

高梁穗下边有一节很长的细杆,我们老家叫莛子。莛子又光又滑,母亲用锥子攮出眼来,用细麻线一杆杆穿起来,就能做成盖锅、盖缸的盖子,或盛馍馍用的弯箅子。用莛子穿成的锅盖用着顺手、不怕磕碰、不怕受潮,可大可小、可方可圆,又实用又好看。老家话说“破锅自有破锅盖”,自家用筵子做的锅盖却用不破。锅盖还可以盛放饺子、面条,不怕沾破,直到现在我们老家还有人在用,还有些卖到城里当作稀罕物呢。

高梁杆我们老家叫秫秸,更是农人的最爱。它光洁挺拔,品相好看,又结实瓷实。村人常搭起两个三角形的木架子,中间横一木杆,垂挂几个石头,用麻绳把一根一根的秫秸织成箔。箔的用处可大了,它既可以当盖屋的顶棚,也可以当房间的隔墙,还可以用来晒粮食、晒咸菜。我小时候家里的土坯房外间和里间,中间就是用箔隔开的,那时候红砖或土坯一类的东西都很稀少呢。秫秸还可以编席,把秫秸在水里浸泡后,用碌碡碾压,刮去里边的穰子,就有了很多光洁细软的蔑子。那时候村里有不少能工巧匠,可以用蔑子编出各种席子、蒌子,有的秫秸是红色的,可以挑出来编成不同的图案,看着喜庆,过年或新客拜年时就提着这样的席子磕头,直到现在拜年时还在用。蒌子可以存放粮食。“天上刮的席蒌子,再亲不如两口子”,这是我们那儿的顺口溜,说的就是席子和蒌子都是同一原料做的,形状不同、作用不同,但原料相同。

乡情散文:犹记村里高粱红

秫秸的根部是很甜的,我们小时候用来当甘庶啃。用小牙撕开外层的硬皮,里边的穰含有充足的水分和糖分,嘎吱吱蹦一嚼,甜丝丝的,就是我们小孩的最爱。咬掉的硬皮也是舍不得扔的,奶奶常用来给我们编蛐蛐笼子,或加入几段内穰,编成我们喜欢的假眼镜、假手表,假项链,过年还可以扎灯笼呢。

高粱的叶子可以用来喂牲口,也可以用来烧火,但我们那儿也有人用高粱叶做蒸馍馍时的隔层,蒸出的馍馍混合着高粱的香甜,很好吃。也有人用来织成蓑衣,下雨时用来遮风挡雨。

高梁根我们老家叫秫渣头,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东西。挖秫渣头就需要我们这些小孩跟着耕地的犁耙,背着杈头去捡拾了,背回家晒干可是上等的烧柴,不但经烧还没灰。那时农村烧柴是很稀罕的,这秫渣头平时可以用来烧锅,冬天可以用来烤火,旺旺的火苗陪伴我们度过一个寒冬。

乡情散文:犹记村里高粱红

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高梁又成了高端的小吃类的佐料。人们把高梁经过深加工,掺入其他面粉,做成花样繁多的食品,有些已成为迎宾待客的主食。临沂有一款小吃叫六姐妹煎饼,都是用杂粮烙的,其中一款就是高梁煎饼,许是加了其他东西吧,很好吃。除食用外,高梁现在多用来酿酒,五粮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有高梁。高粱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也被开发出来,但高梁的其他部位却没人再当宝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高粱   碌碡   秫秸   高粱米   铁锨   绸子   笤帚   席子   高梁   锅盖   乡情   煎饼   场上   美文   村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