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红石峡怀古

文:杨进荣

  我心已被魔缠,凡有崖刻崖题石相洞窟处,每每前去,似有乐不思蜀之心,更怀留恋忘返之意。莫高窟、云岗、龙门、陈仓栈道、麦积山、炳灵寺、天柱山、华山……往返其中,都有与先贤会话,和圣者畅谈的美妙幻觉。

散文:红石峡怀古

  谷雨刚至,初春已逝。和刘君一道穿戈壁,过草原,因刘君从未去过红石峡,便有了折返向南,到古镇榆林红石峡一观的心愿。我曾数次莅临红石峡,每一次都有不小的收获见诸媒体报端,刘君初到,加上有文化,去一趟红石峡,饱满了他的激情,诱发了前去拜观的意愿!

  四月的漠北大地,沙柳一簇一簇如翡翠镶嵌在毛乌素的红色沙滩上。微凉的风扫走了高天的云,蓝宝石样的空宇澄净透明。地广人稀,道旁绿柳白杨,让荒凉了一冬的大漠,有了鲜活的气息。内蒙乌审旗行一百多公里,便来到了榆林,这个活力四射的地级城市。

散文:红石峡怀古

  从古至今,榆林市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边关要塞、能源之都、石油天然气之乡、民歌的乐土……这些都不能吸引我驻足,唯有那个叫红石峡的地方,让我那么记忆犹新,永世难忘。

  世界有峡的地方很多,然达三境之景者少有:一是沙中见河,曰榆溪河。二是山色全红,红若桃花。三是峡中石刻,堪称神来之笔。

散文:红石峡怀古

  红石峡又称雄石峡。榆林城北3公里红山脚下,原为宋元古刹"红山寺",明成化年间修复后更名“雄山寺”。夕阳西下,红石耀目,故称这条峡为“红石峽”。峡两壁对峙,峭拔如削,一水中流,榆柳萌映。崖壁复道飞檐,楼阁亭台相望。在东西数百米旳悬崖峭壁上,建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石窟庙殿4O余处。崖壁上凿刻有琳琅满目的摩崖题刻160多幅,真、草、隶、篆俱全。诸家书广本荟苹,字大者丈余,小不及寸,是全国少有的石刻书法宝库。

  东崖有些峭壁因雨水渗漏,风化严重,看清楚也能分辨的明清、民国官绅名士题在东峭壁上的字有:“龙盘虎踞”、“万里长城”、“天限南北”、“中华天柱”、“恩衍宗嗣”、“天开图画”、“蓬莱仙岛”、“别有天地”、“天外奇峰”、“鹫岭”、“横云”、“别开生面”、“振河不泄”、“威镇九边”、“盘石千秋”、“河山千古”、“地接秦封”、“功在名山”、“榆壑回春”、“蒙汉一家”、“力挽狂澜”、“山花自荣映风月共婆娑”、“三山拱翠”、“流沙蓬岛”、“还我河山”、“榆关雄峙”、“重新胜境”、“慧日普照”、“省雄方障”、“慈云编覆”、“天开异境”、“塞北江南”、“瀚坛天锷”……

散文:红石峡怀古

  题刻在西崖壁上的字有:西崖峭壁有:“雄石封关”、“岩壑金汤”、“华夷天堑”、“雄流万里”、“中华天柱”、“中外一统”、“俯仰情怡”、“岩居川观”、“岩赫具瞻”、“禹迹磨崖”、“天成雄秀”、“雄峙金城”、“金汤永奠”、“竞秀争流”、“岩疆丽览”、“列屏云塞”、“雄镇三秦”、“瀚海蓬莱”、“天边锁钥”、“长天铁垛”、“金汤吐秀”、“雄锁三秦”、“百二雄关”、“屏藩是寄”、“山水清音”、“安内攘外”、“襟山带河”、“塞北天险”、带砺雄图”、“榆塞雄关”、“俯仰边流”等。

  集奇山秀水、石窟古刹、摩崖题刻冰利枢纽、军事要塞于一体的游览胜地,体验大漠风情、边塞文化、蒙汉民族及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散文:红石峡怀古

  登临送目,正是故国初夏。风从漠上吹来,河在山下喧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一座连接大漠的红石山劈成两半,东山旧石旧砖砌就的寺门在斜行的笺道口,苍老天涯。门楼上的风铃叮当作响,对望的长城上,两棵孤零零的榆树生荚发芽。多少人在这里凿崖雕像,多少人在这里咏叹题刻,多少僧侣信众在这里把心愿许下,没有准确的统计。然绿柳滴翠,清河凌波,字挂崖壁,怎不爽人心怀,思古怀远?

  钻洞爬曲,凉风拂胸,冰石沁心。仰观三清圣洞洞顶之八卦原图,肃参明代三清之精湛雕功,若缈虚幻之境,如入别有洞天之中。寂寞此处的圣贤,陪两崖石刻豪言壮语,睹脚下流水千年不竭。漠上塞北,清曲径通幽。如此佳境,怎不让人举目驰怀,浮想联翩?

散文:红石峡怀古

  仰观俯视,远望近读,红石峡两岸峭壁摩崖石刻笔法各异,镌刻有别,有的遒劲雄健、气势磅礴;有的飘逸洒脱、清新秀丽;有的刻画地势之险,有的赞美境地之美,有的抒发爱国热忱,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生活在时下的我,不缺笔墨纸砚,为何写不出这么美的书法?汗颜啊!题刻的人早已远离人世,留下的字,让一泼又一泼的后来人膜拜。生命有涯,精神产品长存!

  读识刻题,不仅仅是字,透字识史,过去便在眼前。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7年)延绥镇兵备副使张在东崖上刻纪出击挞谈获胜“褚将振赈凯旋大会于红峡”的题刻,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三边总督曾铣《山墩望套》诗;有铭记题刻的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巡抚王汝梅题刻的“龙蟠虎踞”、十四年(公元1583年)兵备副使李春光题刻“万里长城”、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巡抚陈性学题刻的“雄石封关”、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巡抚刘敏宽题刻“华夷天堑”等。此外还有赞颂红石峡境地优美的如“中华天柱”、“潮海蓬莱“、“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如“大漠金汤”、“长天铁垛”“雄镇三秦”、“威震九边”等等;还有表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如“还我山河”、“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清代榆林书法家陈漳所书“三山拱翠”以及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字迹苍劲;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等榆林中学师生题刻的“力挽狂澜”和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亲笔写的“还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保国土、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更有蒙文石刻,是红石峡摩崖石刻魂宝一绝。

散文:红石峡怀古

  漫步翰墨林中,或欣赏精湛的书法艺术,或吟诵优美诗篇和碑文,意味隽永,令人眼花缭乱,神驰暇思,可冠以“塞上碑林”之佳名。它是荒原盛开的艺术之花,大漠边塞灿然的艺术胜境。

  站立石头筑就的菩提桥上,历史的烟尘仿佛还在桥下的流水中回眸,石峡的沧桑美、艺术美、忠贞美、情怀美交织缠绕,编织成一幅历史长卷,家国情怀民族风云都在奔湧流动。左宗棠、马占山、刘志丹……好似还勇猛在我的面前。历史在这里凝聚,有太多文物故事在这里上演,丹心青史,铁铸文章;大漠之魂,中华脊梁。锦绣江山,风物长量!巧与秀相溶,灵与肉相通,儒释道相存。擦我浊眼,震吾魂魄啊!

散文:红石峡怀古

  老砖旧石,铺成的崖道,有多少达官显贵、僧侣信众、劳工苦力,旅客游人走过,印迹痕辙,贮满经年此刻。故事是历史,岁月如山歌,记录摄取,为留一份念想,好让人生有热情地活着。

  返回的路上,我心情郁闷:那么多的书家、雕刻大师、戍边将军,早已魂归九天,没有人见过他们。但他们的人生通过刻字题咏,让后来人能窥见其当年。这不能不说文化的穿透力有多强大。然露天室外,风吹雨淋。好多崖刻脱落模糊,若不加紧保护,再过若干年,将风化不复存在!这种损失,非是钱能衡量换回……

  飘起了雨点,天阴沉阴沉的。我缄默在车上,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散文:红石峡怀古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西北星,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巜乌兰》《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人文白银》《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长天   天柱   崖刻   万里长城   榆林   蓬莱   大漠   金汤   崖壁   摩崖   巡抚   峭壁   石刻   中华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