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少年读书往事的记忆

散文:少年读书往事的记忆

散文:少年读书往事的记忆

文:杨晓光

小时候,我和奶奶生活在昌黎县晒甲坨农村老家,看书很成问题,没有读书的环境倒在其次,最关键一点是无书可读。我和奶奶住的西厢房,墙上贴了很多旧报纸,老鼠啃出了千疮百孔,雨水洇漏出斑斑污渍,纸张也早已泛黄,但报纸印刷的字迹依稀可辨。早晨一觉醒来,阳光照得屋子里亮堂堂,我总喜欢作壁上观,耐心地琢磨那些黑色的铅字,什么基辛格,什么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什么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到底都是些啥意思。

常和奶奶到东庄赶集,知道了公社的供销社日杂店有一爿图书柜台,主要摆的小人书,也有高出一截的几本字书参差而立。由新华书店新近供货的书籍对外出售,摆放旧了则对爱读书的人网开一面,给予低价出租待遇。每次一看见图书柜台,我都会像施了魔法一样,站在那儿生根发芽,一步也挪不动,呆呆地看着小人书。我想到在县里武装部上班的徐全大伯,他家二小子有一摞小人书,翻开扉页一路看下去,一页页的不仅画着画,还在每幅画底下密密麻麻写着蚂蚁字,蘸着唾沫翻着看,可好看了,可过瘾了,我们全庄的孩子们几乎都追着他、围着他、求着他,眼巴巴地盼着看小人书。

我多希望也能拥有一本自己的小人书啊。可惜兜里没有钱,看看而已,只得作罢。于是,我央求奶奶给我也买一本。我渴望读书的心情,有一天终于像感动上帝一样感动了奶奶,给我买了一本定价0.07元抗美援越题材《四海伯的故事》,一本精巧的小人书,讲述了四海伯和他的战友们,在越南南方地区,利用铁路沿线热带雨林做掩护,狠狠打击美国侵略军的精彩故事。小人书很薄,但它在我心中的分量很重。

随着我进入村办小学上学读书,认识的字逐渐增多,阅读能力突飞猛进,不仅能看小人书,还能读那些有着黑白插图的故事“字书”了。我和奶奶事先约定,利用星期天,上午到东庄的供销社看书,下午帮家里干家务活,把奶奶给我买文具的几个钢蹦儿,揣在兜里,捏在手上,急三火四地直奔供销社图书出租柜台,恭敬地递上一分钱,书便可以随便看,这一看就看到吃晌午饭。每次我都看得入迷,就像在品味一道美味佳肴。回家时还不忘借阅一本只带几幅插图的故事书,留待晚上借着煤油灯继续看。一本印满铅字的“大书”,不仅看着过瘾,而且租借成本低,一天租金一分钱,超划算。

爷爷去世后,奶奶从大田庄婆家带过来的旧书,只允许我看《尺牍》,也就是各式文书的格式范例。像《杨家将》《封神榜》《七侠五义》《易经》等“封建迷信”书籍,奶奶决不允许我染指。大爹一一阅读完毕,规规矩矩还了。二妈借阅的《杨家将》《易经》则成了肉包子打狗。后来读了初中课本上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从孔乙己“窃书不算偷”之说,马马虎虎地寻觅到“借书不用还”的蛛丝马迹。不过二妈对我学习上的帮助蛮大的,这是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班主任徐永贵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写一篇批林批孔作文。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只写道:扎根农村干革命,做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就卡壳了。这与“批林批孔”的命题要求,显得文不对题呀!急得我把一根铅笔咬出了铅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好在来跟奶奶讲“岳飞遇难风波亭”的二妈,在我的作文原稿上刷刷点点,另起一行写上几句“关键词”,才算给我救了场。不然的话,这篇作文从掌灯写到后半夜,也写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1977年我转学到山海关一中,惊喜地发现,班级《学习园地》,张挂着用班费订阅的少年杂志,而学校图书馆,则是我发现的新大陆。面对书海,我如鱼得水。第一时间办理了山一中图书借阅证,我利用寒暑假,尽情地在书海泛舟,遍览能借阅的每一本图书。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过教授语文课程的王老师悉心点拨,我写的作文一枝独秀,经常作为范文在班级进行课堂朗读,还在学校的橱窗里定期展示。一次,我原来的班主任万杏芬老师,从昌黎县来到山一中观摩教学,看到我的进步十分高兴,把我的作文本像宝贝一样带回去,作为教学范文。我深深觉得,那是荣耀,也是骄傲。

当我上了秦皇岛技校,每月有了17.5元助学金,也算自己开始挣钱了,喜欢的书买了很多。我从报刊亭不定期购买《诗刊》《萌芽》《青春》《名作欣赏》《作品与争鸣》《福建青年》《辽宁青年》等期刊,自费订阅《文学报》《中国青年报》,这些书刊报纸,以深邃的思想和隽永的文字,充实着我的精神世界,照亮着我的成长道路,成为业余时间的好伙伴。

一个人以有限的生命,面对浩瀚无垠的书海,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如今我有了自己的藏书,有了独立书房,我读的书很多,买来了闲置在一旁,没来得及读的书也很多。我翻阅着一本本无暇顾及的书籍,很自然地联想到想读书却无书可读的小时候,一种久违的对于书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我仿佛重返童年岁月, 再次回到了少年时代,用食指蘸着唾沫,一页页地翻阅着,那些烟尘一般的读书往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昌黎县   田庄   易经   字书   少年   铅字   小人书   乡愁   唾沫   供销社   美文   柜台   散文   奶奶   报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