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一列黑色闷罐车从大连开进大西南,305条汉子身上藏着秘密

被称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大连机车,有着深深的爱国情怀和浓浓的家乡情谊,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与国家共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前进,与城市共荣光……

60年代一列黑色闷罐车从大连开进大西南,305条汉子身上藏着秘密

1969年9月26日,大连机车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东风4型内燃机车

305条英雄好汉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也没有说出什么语惊四座的豪言壮语,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大机车人,但是又都是大机车的优秀代表,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质朴情感,为共和国的建设,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美好年华……

我是在大机车老干部处见到了大机车的老领导冯焕金和张金恒,两位老人都是1933年出生的,又都有过支援三线建设的特殊经历,他们向我讲述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光荣而艰难的岁月……

他们身上带着秘密使命

1964年10月的一天,一列长长的黑色闷罐列车经停在桂林火车站,车还没有停稳,就忽啦啦地跳下来清一色的男人,有好几百人之多,他们几乎全部光着膀子,只见他们纷纷跑到车站的水龙头前,先是对着水龙头大口大口喝水,然后又把头伸到水龙头下冲洗着,又把水淋到身上,直到浑身上下都淋湿了……

他们太渴太累也太热了!

他们是从大连出发的,一路上坐在闷罐火车里,晃荡晃荡地整整跑了三天,才到达桂林火车站,长途跋涉,他们已经记不清罐车停过多少次,被改过多少条线路,又改挂过几列火车头。火车出发时,大连的天气已经凉爽,进入南方城市后,车厢里闷热无比,他们一路上吃住在闷罐上,睡在草垫子打成的地铺上,密不透风的闷罐里,汗味、臭脚丫等难闻的气味混杂在一起,令人窒息,再加上一路颠簸,长途奔忙的折腾,仿佛快把他们的骨头架子折腾散架了,他们已经有些精疲力尽,只盼望着早日到达目的地,尽快安顿下来……

他们是来自大连机车厂的第一批支援三线铁路建设的305个男子汉,他们个个都是厂子里的技术骨干和优秀工人,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自愿报名,前往三线,支援国家建设。

60年代一列黑色闷罐车从大连开进大西南,305条汉子身上藏着秘密

1959年6月11日,朱德、董必武到大连机车厂视察

“三线建设”——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是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保密‬状态‬下‬的‬国家‬行动‬。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国家三线建设需要和国家铁路建设需要,大机车自1964年首批派员支援西南铁路工局三线建设后,直到70年代初期,又相继多次派出干部和技术人员及工人共计1100多人,为西南铁路和机车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五十多年过去了,但大机车工人张金恒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段坐着闷罐车集体前往大西南的情景,那段经历让他终身难忘。

1964年国家发出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以后,来自全国各地干部、工人、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家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当时三十多岁的张金恒主动报名支援“三线”建设,当时他已经有了4个孩子,孩子们都小,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我问他,你走了,你家里的孩子谁照顾,你爱人愿意吗,你父母同意吗,单位给你什么待遇,生活不习惯怎么办……面对我的一连串问题,张金恒老人说:“当时只想着这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工作干不好,铁路修不好,毛主席他老人家会睡不好觉”。

冯焕金老人当年也是坐着闷罐车前往三线的,他说,那时候的想法很单纯,只想着国家的需要才是第一位,其余的什么儿女情长、工资待遇、房子票子的统统不会考虑。

60年代一列黑色闷罐车从大连开进大西南,305条汉子身上藏着秘密

三线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场景

支援“三线”的日子里,正是国家刚刚经历过困难时期,物资缺乏,生活艰苦,他们一起去的305人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他们大多住在潮湿的工棚里,风餐露宿,南北生活水平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都无时不困扰着他们,许多人到了三线后,做了与以前不一样的工作,有的干了老本行当上了机车工人,有的当了建筑工人,修路架桥打山洞,制造和修理机车等等,几乎做什么工作的都有。大多数人援助后都没有回来,有很多工人还直接从西南铁路线上去了非洲,支援坦赞铁路建设。

两位老人告诉我,他们那时候从不叫苦叫累,心中只想着为国家努力工作。在我看来,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不会索取,不懂享乐,但我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是英雄好汉,他们都是大机车的骄傲,是中国工人的骄傲。

没有大三线建设就没有大西南的巨变

国家的援建三线规划的实施,的确给西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援建的项目都是当时最好的项目,援建的设备许多都是当时国内甚至是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两位老人向我介绍,当年按照铁路部的任务要求,大机车到“三线”协助执行架桥任务时指导使用的两台架桥机,是当时国内也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独一无二的技术设备,是由大机车厂专门为三线建制造的,至今一直沿用,为西南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60年代一列黑色闷罐车从大连开进大西南,305条汉子身上藏着秘密

三线建设者靠着肩挑背扛建设祖国的大西南


自1964年至1980年间,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的2000多亿元巨资。建起了1100多家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闷罐车   大西南   大连   机车厂   大口   英雄好汉   战略决策   建设者   汉子   美文   机车   号召   工人   身上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