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焖子——历史和大海的滋味

焖子,大连人的最爱

焖子在大连老百姓的心中,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在大连人心目中,最好吃最想念的味道,不但有海鲜的味道,还有大连焖子的味道。在大连,焖子绝对排得上第一小吃。

都说众口难调,但在焖子面前不存在这个问题。

据说达沃斯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内外来宾曾经创下了吃掉1000份焖子的记录,可见不管是什么国度什么城市的人,对大连焖子都是喜爱有加。在大连参加活动如果遇到吃自助餐时,凡是有人排长队的地方,肯定是在等焖子。

焖子的历史

曾经有人说,焖子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大连焖子的原材料主要是地瓜粉。据史料记载,红薯是明朝时期传入中国,在乾隆年间为应对灾荒和人口暴涨而大面积推广种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像创造其他中华美食一样,尝试红薯的各种食用方法,这种叫做“煎粉”或者“煎膏粉”的食用方法,其实早在唐宋年间就已经在很多地方出现。

大连焖子——历史和大海的滋味

焖子的原料,粉只做的粉坯

但取名焖子,肯定是后来的事。

焖子的由来,一定与大连的山东移民有关。我有一个好朋友王先生一直致力于大连海鲜和美食文化的研究,据他介绍,焖子是山东烟台芝罘岛的门氏兄弟不经意中创制出来的。

一百多年前,门氏哥俩来到烟台做加工粉条生意,有一天刚将粉坯做好,却遇上了下雨,接着是一天一天的连雨天,太阳不出来,粉条晒不成了,做好的粉坯可能变酸,扔了又实在可惜,情急之下,他们只好把粉坯揉捏捣碎,放到油锅里煎,待煎有一层焦黄的硬铬,取出来,盛到盘子里,他们请来左邻右舍的来品尝。为了防止吃坏肚子,门氏兄弟特意将山东特产的大蒜捣成蒜酱,淋在冒着热气的刚出锅的油煎粉坯中,立即满屋飘香,没想到这无奈之举居然得到大家的好评。

大连焖子——历史和大海的滋味

煎好焖子

大家对油煎粉坯的好评启发了门家兄弟,他们不再做粉条,而是在街面上支锅立灶改做卖油煎粉坯,引来众多食客,大家都边吃边称赞,经过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大家都问他们这么好吃的小吃叫什么名字,憨厚的门家兄弟想了想自己的姓氏,随口说出“门子”,后来又觉得这门子是火煎油烹的,于是在门字上加了火字偏旁,取名为“焖子”,从此,美味无敌的焖子就诞生了。

大连焖子——历史和大海的滋味

煎焖子

大连是一个移民城市,一百多年前,大连开埠建市,隔海相望的山东人跨过大海,到大连闯荡,史称闯关东。在大连的山东人后代很多,最高峰时山东人口占大连总人口约百分之六、七十。这些到大连来闯荡的山东人中,有众多人从事餐饮行业,他们将山东菜肴和各种小吃都带到了大连,其中就包括了好吃的焖子。

地瓜粉是做焖子的首选

大连焖子的原材料主要是地瓜粉,因为地瓜粉是所有淀粉中筋力最大的,有咬头,煎出的焖子口感好。同时,地瓜粉便宜,经济实惠,做焖子成本低。地瓜粉是所有淀粉里颜值最低的一种,土豆粉、玉米粉、藕粉、绿豆粉等长得虽然白,好看,但没有筋力,做焖子口感不好。

大连焖子——历史和大海的滋味

焖子小吃

地瓜粉是做焖子的最好材料。焖子传到大连后,这种便宜又可口的小吃大受欢迎,许多山东人到大连后,似乎找到了商机,在大连周边地区广种地瓜,制成地瓜淀粉,做为焖子的原料。大连海洋性城市,特殊的沙质土壤,海洋性的气候,加上特殊 的风候、温度、湿度等,为地瓜的生长创造了天然的生长环境。

好吃的焖子一定要下功夫,焖子要煎成从内到外都变成淡黄色,外面焦黄的硬嘎,里面软的,外焦里嫩,上下都已结了一层黄灿灿的嘎,再出锅,然后配上加了盐的蒜汁,用水稀释好的芝麻酱和酱油,焖子要趁热吃,这样才能把芝麻酱、蒜汁的香味给蒸发出来,才好吃,口感才好。

焖子一定是富裕生活的衍生品

我一直认为,焖子一定是富裕生活的衍生品。细想想,焖子不是主食,不像馒头,锅贴,豆包,馄饨等可以充饥饱肚,焖子只是闲来无事解馋的小吃,所以,焖子被人所知,一定与生活富裕有关。细想一下,对于国人来说,真正吃饱饭吃好饭的日子不过是三十几年而已,更不用说享用美食了。相比于八零后九零后对食物的无所谓态度,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饥饿的侵扰,也有过对美味的向往憧憬甜美而切肤记忆。

大连焖子——历史和大海的滋味

焖子的半成品

据记载,焖子在特殊时期,也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据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物资奇缺,各种食材需要配给,焖子也一度起到了充当主食的功能。

焖子是童年最美味的记忆

小时候的街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煎焖子的摊点,记忆最深的是,跟一群小朋友拿着铁丝小叉,坐在路边焖子摊上一起吃焖子的情景。我天性好吃,理想是长大了当一个大厨,穿着干净的白制服,手里拿着炒勺,天天守着灶台,灶台下是旺旺的蓝色火苗,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菜刀三下两下地其次卡擦备好料,施油,爆锅,添菜,入酱,施盐,顿时油烟四起,大勺上下一掂,立马满屋生香,起锅,盛盘,敲一下锅沿儿,美味上桌,然后再配上小酒,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喝多久喝多久,啧啧,那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享受啊!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焖子是最好吃的美食了。最便宜的时候焖子是五分钱一碟,后来涨到五毛,一块,到现在的五块,都不贵。

对于一个经历过饥饿的国度,享受食物肯定不是重要的内容,以解决温饱为主。但民间对美食的追求从没有断过,对焖子更是记忆犹深。

大连焖子——历史和大海的滋味

小时候吃焖子用的小叉子

最早在大连繁华街头上,商贩都是推着小车卖焖子,或搭个小棚的焖子铺,焖子摊位简单,不占地方,有时候吃焖子的人都站着吃,后来,有了小吃街,在青泥洼桥、大商新玛特和儿童电影院门前,有一个焖子的市场,大棚下面,一家挨一家的焖子摊位,两个长板凳,一张长桌子。那里几乎是天天人气爆棚,记忆中盛焖子最早是用碟子,吃焖子也不是用筷子和勺子,而是用细铁丝制成的小叉子,谁家的焖子有弹性、有嘎、芝麻酱浓、蒜汁捣得细腻、咸淡适度,谁家的摊位前就挤满了人。

我喜欢逛街,逛街累了,对自己最好的奖励,就是去吃一碟焖子,那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味道。

焖子的当下

大连人爱吃焖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正是由于大连人对焖子的特殊喜爱,许多饭店接地气地做起了焖子的生意,焖子最终经过了一步步改进,配上海参、海螺、大虾等海鲜。同样叫焖子,在厨师的改造下,摇身一变成了三鲜焖子、海鲜焖子,焖子这种街头小吃,终于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了饭店里的招牌名菜,成了聚会点的最多的一道菜品。

大连焖子——历史和大海的滋味

焖子成了饭店的招牌菜

焖子地位的攀升,估计也是早年推着小车卖焖子的小摊贩们想都不敢想的情景。

虽然大连焖子不起眼,也不好看,从备料,到调制,到小火慢熬,到出摊煎成,再到盛进碗里的溢香飘飞的焖子,整个过程没有火爆热辣冲击力的场面,也没有其地方他美食那样高大上的架势,无法拍摄成为舌尖上的中国那样的震撼画面,无法展现好看又诱人的大连焖子的内质,但是大连焖子一直陪伴着我们,始终有人在传承着这份手艺。焖子它没有门槛,工艺简单,需要的只是耐心和爱心,它价格走心,从五分钱到今天的五元钱,始终有滋有味地陪伴着大连人。

焖子延续着往日的味道,儿时的味道,亲切而幸福的味道,而那些关于焖子的温情故事,更是大连人的一份记忆,早已融入到大连人生命和岁月的折皱之中。

焖子,是大连人心中永远的最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大连   家兄   芝麻酱   大连人   粉条   地瓜   山东   摊位   美文   海鲜   小吃   美味   好吃   滋味   大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